有清一朝,滿人不僅有鐵杆莊稼(與生俱來的糧餉),而且入仕的門檻很低,做官的機會比漢人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如果能從科考入仕,當然一帆風順,如果考不上,還可以有好些專屬滿人的機會,比如各部的筆帖式,漕運衙門的屬官和旗丁,各地的海關和稅務監督等等。各部的尚書侍郎,以及以下的郎中,員外郎,均是滿漢均等,滿人人數少,有文化的更少,所以,只要有做官意圖,識幾個字,就可以為官一朝。清朝官僚群體中,滿人的數量,並不比漢人少。
古今中外,但凡有較大特權的群體,素質和能力都比較低。這一點,連滿人中的聰明人,都有認識。咸豐的寵臣,也是能臣的肅順,在王朝的危機時刻,看輕滿人,公然蔑視滿人,其實說的都是大實話。滿人官僚不爭氣,早就不是一天兩天了。
當然,儘管朝廷對滿人很偏心,但還是有大量入仕的滿人,通不過京察(官員定期考核),沒法升上去。眾多筆帖式,往往就沉在這個崗位上了。幸好,滿人官員,還可以通過做御史這個途徑,繞過京察,慢慢靠上去。既然滿人御史不過是升遷的一個門徑,所以,幹這行的滿人,自然干不好。因此,清朝的滿御史,一直為人所輕。通過御史轉遷,慢慢熬上來的滿官,其實也是混飯吃而已。不僅官僚,從八旗兵丁到王公貴胄,也差不多多少,總而言之一句話,暮氣沉沉,得過且過。
甲午戰敗,所有的官僚都受了刺激,滿人也不例外。漢人官僚紛紛上奏,連考試的舉子,都有公車上書的激烈舉動。滿人相對來說,要消停一點,但上書言事者也是有的。還能像點樣的,不過是老生常談,不過勸君主遠小人近君子,開源節流,加緊練兵之類。但是,有一些奏疏,就出笑話了。比如說,有滿御史上奏,力保某某武將,讓他上陣殺敵,只是這個武將,已經死了好幾年了。還有人更神,聽人說當代的檀道濟(指董福祥)能戰,就上書要求起用檀道濟,根本不知道這傢伙本是南北朝時人。還有滿人京堂(無所任的京官,品級一般不低),上書說,日本之東北邊,有兩個大國,一個緬甸,一個是交趾,地大於日本數倍,日本一向畏之如虎。請皇帝派一能言善辯的大臣,前往這兩國,與之訂約,夾擊日本,定可反敗為勝云云。
這樣的喧囂,隨着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慢慢也就沉寂了。眾多的滿人,包括滿人官僚,王公貴胄,都知道泱泱大國敗於蕞爾島夷,丟人丟大了,但絕少有人想變法的。因為一變法,沒準滿人的特權就保不住了。他們也不是不怕亡國,但亡國不是還早嗎?就算不早,過一天算一天,到時候再說。這麼多年,大家都這個苟且過來了。當初鬧長毛的時候,英法聯軍打進北京的時候,大家也就這麼苟且着,不也過來了嗎?沒準,這回也能混過去。
所以,當變法真的到來之際,絕大多數滿人,尤其是以筆帖式為代表的眾多滿人官僚,非常絕然地站在了反對變法的一邊。當政變發生,鬧起來義和團的時候,滿人又選擇站在了義和團一邊。北京被八國聯軍佔領,當了順民,才日想夜盼地,指望着當初天天罵人家是漢奸的李鴻章,前來跟外國人談判,好把他們救出來。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