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北京話音未落 麻煩找上門來

儘管北京向全世界大力推銷「新三樣」,但現實是,電動汽車和新能源等中國的新興行業已經開始陷入困境。

儘管北京向全世界大力推銷「新三樣」,但現實是,電動汽車和新能源等中國的新興行業已經開始陷入困境。

日經最新報道,3月中旬,新婚不久的麗莎來到中國新興電動汽車行業的明星企業,理想汽車公司剛剛建成的電動汽車工廠的生產線上工作。她希望能幫助支付夫妻倆在北京的生活費用,但她在四月只工作了十幾天,五月只工作了三天。

她說,「我們被告知,由於狀況不佳,純電動汽車銷售疲軟,因此公司不得不減產。」

1000多名工人被告知,他們要麼辭職,要麼拿着最低工資等待情況好轉。

由於中國消費者不願或無力購買本國工業部門生產的所有商品,美國和歐盟擔心中國政府會無視全球貿易規則,用國家補貼的廉價出口商品充斥其市場。白宮上個月宣佈將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提高至100%,並提高太陽能電池板、半導體和某些鋼鋁產品的關稅。歐盟預計將很快結束自己的反補貼調查,並可能因此徵收新的關稅。

儘管東南亞和其他國家都在做準備,但北京堅持認為西方的擔憂是「毫無根據的」,用習近平5月在巴黎的話說:「不存在中國產能過剩問題」。

但現實是,許多業內人士都有一種緊迫感。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近組織的一次會議上,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秘書長姚曉東說,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要麼走向海外,要麼破產」。目前,中國至少有77家汽車製造商和129個汽車品牌,專家認為,即使對於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來說,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和汽車品牌也太多了。

與理想汽車一樣,中國大多數電動汽車都是在新工廠生產的,這些工廠有資格獲得地方政府的補貼和國家指導銀行的廉價信貸。這些優惠政策在助推行業發展的同時,也讓許多人認為,在這個飽受房地產危機困擾、消費者信心大打折扣的國家裏,參與者的數量已經難以為繼。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說:」由於地方政府補貼的激勵作用,儘管缺乏資質,但仍有許多公司進入了綠色能源技術領域。如果沒有這些補貼,這些公司中的相當一部分會更早地面臨財務崩潰。」

即使像麗莎這樣的工人減少了班次,汽車行業以及鋼鐵等其他行業的產能過剩警報仍在閃爍。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汽車工廠的產能利用率驟降至64.87%,遠低於75%的基準。上海汽車工業信息服務公司 Gasgoo的私人研究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利用率僅為47.5%左右。根據寧德時代等中國領先電池製造商行政總裁11月發表的公報,到2023年,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平均利用率將分別降至60%和55%以下。

越來越多的分析認為,中國政府和產業界都不願縮減規模,這預示着中國將與西方發生更激烈的衝突。

中國的「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額在2023年將突破1萬億元(1380億美元),同比增長30%。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從2020年到2023年,電動汽車出口的增長率遠遠超過了國內銷售的增長率,儘管今年前四個月的增長率出現了逆轉。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仍不到國內生產總量的15%,但中國運往海外的汽車比例越來越高,這引發了西方國家對即將到來的大洪水的擔憂。

香港大學的陳說,儘管進行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事實上,隨着中國更加依賴製造業來磨練技術能力並與美國競爭,工業產能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在增加。激烈的競爭導致利潤率下降,再加上國內需求疲軟和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中國企業出口的動力越來越大。

接下來,對某些企業來說,清算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中國一家領先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的高管告訴《日經新聞》,「絕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尤其是在低端電池生產商中。「這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升級速度非常快,」他解釋說,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是必要的。但他說,業內人士的共識是,規模較小的企業,甚至是排名前十的幾家企業,都可能在明年年底前關閉。

(等待運往海外的中國電動車)

這些企業的倒閉可能會減少一些產能過剩,但也會給北京的決策者帶來其他頭疼的問題,他們要為7月份召開的中共中央三中全會做準備,這次會議的重點是「深化」經濟改革。習近平上周剛剛告訴官員們要優先考慮「高質量的充分就業」,尤其是青年工人。電動汽車及相關行業僱用了數百萬人。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萬廣華說,一些公司將不可避免地倒閉,因為資金緊張的地方政府將無力扶持它們。但他說,中國面臨的「根本挑戰」不是產能過剩,而是「消費支出不足」。他直言,那些有能力但「無法在國內創造銷售額」的企業為了生存,別無選擇,只能在海外建廠,這與「不出國就破產」的警告如出一轍。但這反過來「將影響中國的 GDP增長和就業」。

走出國門也不是萬靈藥。在歐洲令人失望的銷售業績,讓中國長城汽車關閉了在慕尼黑的地區總部,而電池製造商也紛紛放棄了在德國擴張的計劃。萬說,「出路在於通過提高居民收入來增加國內消費,但這將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

理想汽車公司的工人麗莎無奈的表示,她發現自己處於「真正的兩難境地」。她不想「掉進陷阱」,因為辭職可以免除僱主的賠償責任:「但我會努力找工作。否則,我會餓死的」。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美加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04/2063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