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煮粽葉,最忌洗完直接煮,牢記3點,粽葉不發黑不斷裂,香味更濃

隨着氣溫的升高以及降雨的增加,河邊的蘆葦長得飛快,如今已經有半隻手掌一般寬,北方的人知道,端午節又快到了。而蘆葦葉正是粽子的代表,走過河邊,葦葉的清香味隨着風蕩漾,空氣中仿佛都是粽子的香味,人們對於端午節的期盼也越發變得強烈起來。

這幾天在河邊遛娃,總能看到有人在河邊摘蘆葦葉了,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小時候,每逢包粽子前,都要跟着老媽去摘粽葉,拔馬蓮草,這種取材於大自然的過程讓人特別有成就感,而這個採摘的過程也正體現了人們對於節日的重視。

粽葉是粽子的基礎材料,也是其香味的重要來源,而粽葉的處理在整個包粽子的程序中也十分關鍵。粽葉處理好了,能夠使粽子完整不漏,香味更加濃郁。反之若是處理不當,便很容易出現漏米的現象。而提到粽葉的處理,其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那就是煮粽葉,正是這看似簡單的一步,其實正是粽子能否成功的關鍵。人們都知道要先將粽葉洗乾淨,才能煮,其實洗過之後,還需要一些處理,才能煮出完美的粽葉。

下面就將奶奶叮囑我的3點技巧分享給大家,煮粽子葉時,別在洗完後就直接煮了,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粽葉的一整個處理過程,看看跟您的做法一樣嗎?希望能給您帶來啟示,包出成功的粽子。

1、首先我們需要將粽葉修剪一遍,因為在粽葉的頂部往往都有一段硬梗,這一部分在其生長的過程中與莖相連,由於其脈絡比較粗,質地格外硬,在包粽子的時候不易塑形,因此我們需要將其剪掉。粽葉的另外一端會無限趨於狹長,其實後邊窄細的部分也是用不到的,我們也需要將其修剪掉,僅留下適合包粽子的部分,也就是保留寬窄一致的部分。

2、接下來是清洗粽葉,其生長的過程中不僅容易附着細菌,灰塵,還會有一些小蟲子,蟲卵等,那麼在清洗的時候需要格外仔細,要將每一片都逐一刷乾淨,上下兩面都要刷,這樣才能更加徹底地洗掉髒東西。粽葉是直接包裹糯米的,也就是直接吃到我們嘴裏的,所以在清洗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

3、洗過之後再準備一大盆水,加兩勺鹽進去攪拌到溶解,接着把粽葉放到裏邊,浸沒到水中,可以通過壓上一些重物來避免其飄起。一般來說,鮮粽葉要泡一個小時左右,而干粽葉則需浸泡兩個小時以上。這個過程可以使粽葉充分地吸收水分,使其質地變得柔韌。同時鹽水可以起到殺菌的效果。若是捆粽子是用這種乾的馬蓮草,那麼這種草也需要充分泡軟。

4、首先在鍋中加入半鍋左右的清水,大火煮沸,接着把粽葉和馬蓮草都放到裏邊,繼續加一勺小蘇打或是食用鹼,之後繼續用大火煮十五分鐘即可關火。

5、之後接一大盆涼水,把粽葉從鍋中撈出,放到涼水中浸泡涼透,這樣粽葉就處理好了。值得一提的是,在粽葉上,有一面比較光滑,另一面則比較粗糙,包粽子時要將光滑的一面朝上,也就是與糯米接觸,這樣粽子煮粥後,糯米不易粘在粽葉上。

【技巧總結】

1、粽子在洗乾淨後,需要先用鹽水浸泡一段時間,一來進一步殺菌消毒,使粽葉更加乾淨衛生。同時更是為了使其充分吸水變軟,從而增加其柔韌性。

2、煮粽葉的時候,要用熱水來煮,通過高溫快煮的方式將其煮透,以減少香味的散失。另外在水中別忘了加一小勺鹼,其有着固色的作用,這樣煮出的粽葉顏色依然翠綠不發黑。

3、粽葉煮熟後,要快速放到涼水中降溫,這樣樣當於使粽葉經歷一個由高溫到低溫的驟然變化,能夠增強粽葉的柔韌度,那麼在包粽子的時候無論如何彎折,都不易斷裂。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小茉莉美食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5/205882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