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投資者對中國當局支撐房市措施信心不足,開發商股票大幅下跌

由於投資者對中共當局採取的所謂「歷史性」穩定危機重重的房地產業的措施未能有效地支撐需求和信心的持續扭轉感到憂慮,中國開發商企業的股票周一搖擺不定。

資料照:上海一家股票交易所里投資人正在觀看電子屏幕顯示的股市動態。(2020年1月16日)

香港恒生內地地產指數(Hang Seng Mainland Properties index)周一(5月20日)以下跌0.7%收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開會承諾將協調措施清理未售房屋庫存之後,該指數5月份已經上漲了18%。

路透社報道說,陷入困境的國企開發商中國萬科(China Vanke)在早盤大漲6.4%之後以下跌0.2%收作。世茂集團、廣州富力地產(Guangzhou R&F Properties)、佳兆業集團(Kaisa Group)和合景泰富集團(KWG Group)都暴跌了10%以上。

中國財政部5月13日宣佈,從當周起開始發行總額為一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380億美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以刺激和拉抬萎靡不振經濟中一些重點行業和重點建設的復甦和發展。

根據中國財政部公佈的2024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的有關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而且都是按半年付息。其中的30年期債券最先將於周五開始發行。

2024年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總額為一萬億元人民幣,其中20年期國債總額為3000億元人民幣,30年期國債總額為6000億元人民幣,50年期國債總額為1000億元人民幣。

中共當局5月17日又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扭轉房地產業困局的新舉措,其中包括大舉收購過剩房屋,降低抵押貸款首付,取消第一套和第二套住房的利率下限等。

作為其中措施的一部分,中國的央行還說將為國企設立一個3000億元的轉融資機制,鼓勵國企以「合理的價格」購買未售房屋作為可負擔住房。

央行稱,預計轉融資項目將產生價值5000億元的銀行放貸。

路透社的報道說,在過去兩年政府出台的一波波政策支撐措施都未能提振房地產業的頹勢後,當局上周五公佈了自稱為「歷史性時刻」的最新刺激措施。不過,許多中國觀察人士在他們的評估中則更加謹慎。

分析人士表示,中央政府決定作為買家介入市場是重要的一步,但是融資的總量與全國估計的價值數以萬億元計的住房庫存量相比顯得可憐。

報道表示,最新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到4月,市場有3910萬立方米的新屋出售,年增24%。有預估表示,要買下整個庫存,需要約一萬億美元的資金。

報道表示,環球金融集團麥格理(Macquarie)的經濟學家們說,北京先前用18個月清理未售庫存的說法可能是政府的政策目標,而不是目前所說的28個月的時間表。他們說,要實現這一政策目標,預計將耗費二萬億元。

報道援引分析說,鑑於政府資金的有限供量以及在執行中的不同挑戰,僅僅這一政策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不過,在此前多項政策失敗之後,政策制定者朝這個方向採取措施令人鼓舞。

此前的2023年1月,中共當局在八個試點城市推出1000億元的轉融資機制購買庫存,用於補貼出租住房。官方數據顯示,到今年1月,只用了20億,表明市場缺乏獎勵措施和參與興趣。

而中國的地方政府已經欠債九萬億元,可能不太情願擴大他們的低收益的社會住房項目,而銀行也不願向潛在虧損的生意放貸。

中國房地產業自從2021年監管部門開始去槓桿化整頓以後陷入了危機。大型房企因銀行斷貸而陸續爆發債務危機,恆大、碧桂園、萬科、華晨、雅居樂等接連發生債務違約,導致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的這一支柱性產業陷入債務危機和銷售低迷之中,嚴重拖累整體經濟的復甦。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1/205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