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調查王書君:被控「間諜」的民運人士,遊走灰色地帶的「雙面人生」

檢察官還把王書君稱作「欺騙大師」(Master of deceit)。

今年7月,王書君保釋即將滿兩年四個月,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將開庭審理此案。若被判有罪,他可能面臨最長達20年的監禁。但此前的多次預審聽證中,王書君不認罪,堅稱是聯邦調查局幹員錯把他認定為中國特工,強調要為自己洗刷清白。

記者在2023年夏天到秋天,對王書君進行了多次採訪。王對記者再三稱自己是無辜的。

王書君一案的細節,讓外界了解到中國情報系統在海外運作的方式,也揭示了中國國安如何在海外華人中培養或收買線人,唆使這些人遊走在自由世界的灰色地帶

一些受訪的分析人士指出,在華盛頓和北京的緊張關係加劇之際,美國情報部門加大了對潛在間諜的打擊力度,像王書君這樣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成了重點的調查對象。

•第二章•

王書君其人其事

3.「胡趙基金會」的活躍分子

2023年夏天,紐約法拉盛。王書君坐在他的律師董克文的辦公室里,向記者回顧案件。他重複說自己是清白的,且他與中國情報人員的對話只限於日常問候。

「我就(微信)發個早上好!Good morning!」

「誰能想到我不過就是發了幾條微信,然後我就成了(中國)特務?」他問着。「我怎麼會被這樣誤解成這樣呢?」

【圖略】2023年11月,王書君在法拉盛家中,他正處於保釋階段。(RFA/ Michael Gan)

出生於1948年的王書君,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即使移居美國數十年,他的英語依然不好,說話仍以普通話為主,偶爾夾雜一兩個英語詞彙,神態生動、語氣堅硬,還常帶着手勢。

王書君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他於1978年考上山東大學,學的是歷史,後來一直在青島社科院工作,評上了研究員(相當於教授)的職稱。他曾經寫過《太平洋海戰》等關於中國及世界軍事歷史的書。按他的說法,他對歷史的熱情源於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在二戰結束的前後,曾擔任過美國海軍少將的翻譯。

【圖略】王書君在青島教書,黑板上寫着:中國當代性文化發展思考。(受訪者提供)

王書君的著作讓他獲得了前往美國的機會。1994年9月,他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呆了兩年。那段時間,他從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那兒拿到了關鍵錄音,後來他出版了《張學良世紀傳奇》這本書。

訪學結束後他留了下來,並於2003年入籍成為美國公民。他的家人,包括兒子兒媳也先後來到美國生活。

2006年1月,1989年後流亡美國多年的中國著名學者、政治活動家陳一咨在紐約發起成立胡趙基金會。王書君加入這個機構,並成為發起人之一。當時的發起人還包括蘇紹智、王丹胡平、李進進等多位著名的民運人士。至今,王書君的名字還掛在胡趙基金會的網站上。

胡趙基金會成立的2006年,正逢中國共產黨的前總書記趙紫陽在軟禁中去世。趙紫陽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時的中共總書記,他曾支持學生,反對開槍鎮壓,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一直到去世前,都處於軟禁狀態。

胡耀邦也是鄧小平時代失勢的書記。1989年4月他的去世,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悼念,並最終成為天安門民主運動事件的導火索。

對中國那些曾寄望於共產黨主動發起政治改革的自由派人士來說,胡耀邦、趙紫陽代表的是共產黨內的開明力量。2006年,中國的政治環境相對寬鬆,公民社會正在發展,很多人對中國的未來政治走向都表示樂觀。時任中共總理溫家寶也在多次場合提及要推動政治體制改革。

「基金會那時發起的一個宗旨,就是希望影響到中國體制內的人,促進民主轉型。」當時參與成立該基金會、現在依然擔任理事和副會長的胡平說。現年76歲的胡平,從1980年代起就一直積極參與中國民主運動,是《北京之春》的主編。據了解,胡趙基金會日常的主要工作,是舉辦一些講座以及組織會議。「推動中國的民主化改革」。

王書君在一開始就參與了胡趙基金會,並且積極幫助組織各種活動。在胡趙基金會成立當天,王書君還作為代表宣讀了基金會成立的倡議書。

當時王書君和不少身在海外、熱心中國「民運」的人一樣,積極參與活動。「他就是那樣一個人,笑呵呵的。我們日常開會等事情,他通知人什麼的,很熱心,主要做一些雜務。」胡平說。

但據FBI的說法,王書君早在2011年就開始監控在美國的中國異議人士,並為中國國安提供情報。

【圖略】2011年8月,王書君與示威者在聯合國前舉牌抗議。(受訪者提供)

中國國安系統類似美國政府的聯邦調查局(FBI)和中央情報局(CIA)的組合體,但它還帶有威權體制的特色——以捍衛黨和統治者的絕對地位為目標。

習近平時代以來,國家安全部門的地位日漸上升。尤其是在2023年以來,中國通過反分裂法等法律,國安勢力愈加強大而活躍,無處不見其身影。

起訴書指控王書君多年來一直和中國的國安人員保持着聯繫。而王書君本人,和最初面對FBI調查時的否認不同,面對記者,他並不否認自己和這些國安人員見過面。但他對自己行為的理解,顯然和FBI對他的定位有很大不同。

【圖略】2023年11月,王書君位於法拉盛的家中,擺放着中國歷史學家唐德剛的書籍。(RFA/ Michael Gan)

4.郵箱裏的163篇「日記」被指與國安人員分享密碼

2023年夏天,記者和保釋中的王書君聯繫,希望他能夠接受採訪。王書君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並在其後多次與記者交談。

其中的一次,坐在紐約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外公園的長椅上,王書君向記者詳細描述了自己在2016年的某個中午,在香港九龍區維多利亞港邊的東來順餐館,接受廣東省國安人員宴請的情景。

【圖略】2023年8月,王書君坐在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前。(RFA/唐家婕)

在王的敘述中,這場宴請持續了幾個小時,王書君在宴席上受到了廣東國安的一位「主任」賀鋒及他的下屬李明的熱情款待。作為「傑出的海外華人」,也作為這些人請來的嘉賓,他是這場宴席的主角。

「他們就喜歡聽我講故事。」王書君回顧說。作為《張學良世紀傳奇》一書的作者,他說起自己當時如何以張學良將軍的婚外情故事,吸引了整桌男人的興致。他模仿着國安們如何全神貫注地聆聽他講「故事」,並且拍手叫好、不願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回顧起這場宴請,王書君把負責接送他,為他添茶、倒酒的李明喊作「小李子」,「就像我的僕人」。他也描述着賀峰的長相,「不帥!不像我」。他說,當午宴到了尾聲時,李明打開了一盒紅雙喜香煙,恭敬地為他遞上。

他講起細節時,津津樂道,面帶笑容。他認為這只是自己往返中國與美國之間一次正常的「人情往來」,也顯然為自己當時所受到的「重視」以及收穫的恭維而自得。

當日在場的賀峰與李明,如今和他是同案被告,並被起訴書列為「在逃」。王書君並不否認,他一直很清楚他們的官方身份

他說,自己和這次被共同起訴的四名國安人員往來,很「正常」。他認識他們,是因為有熟人介紹。例如那個青島國安局的紀傑,是他外甥的同學,僅是「山東大學微信群,幾千人中的一個(聯絡人)」。至於廣東的賀峰及李明,是因為他的女婿在香港做生意,需要公安背景的人做「後台」,他們不過是「僱用來討債的人」。

看起來,正是2016年的幾頓聚餐,開啟了王書君與廣東國安「小李子」一系列的信息往來。王書君說,自己從來沒有跟國安分享任何秘密信息,甚至還想透過接觸來「策反他們」。然而,當他被FBI注意,並最終被起訴,美國檢察官掌握的證據,卻描繪出另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檢察官指控,多年來,王書君一直在接受中國國安指派的任務,並向國安提供敏感信息。他提供的敏感信息包括:查明個別異議人士與其他人之間有聯繫;搜集各種抗議活動的信息;以及為中國情報機構追蹤他們感興趣的人的動向。

檢察官指出,有一次,王書君向青島的國安人員紀傑提供了胡趙基金會即將舉行的會議細節,以及與會者名單。紀傑對於其中一位來自中國,並與西藏、維吾爾、以及蒙古人保持密切聯繫的人權活動家特別感興趣。

紀傑說他的上司「呂老闆」十分重視,指示王書君探聽更多相關細節。當這名活動家抵達參會時,王書君對紀傑做了匯報。

根據起訴書,王書君向國安傳遞信息的另一種方法是「寫日記」。他將文字儲存在電子郵件的「草稿」文件夾中。王書君每個月會寫兩到三篇「日記」,他與國安分享了郵箱密碼,後者可以登錄並閱讀未發送的這些郵件草稿。

法庭文件顯示,王書君曾向臥底特工坦承:他用兩個不同的電子郵件賬號,跟四位國安人員聯繫。

同案被告的四名中國公民:中國國家安全部門的工作人員——賀峰、紀傑、李明、呂可青。(圖像來源於法庭文件)

在王書君被逮捕的當天,檢方在他家搜查時,在電子設備中找到了163篇日記,時間是從2011年到2014年。在檢方的舉證中,還列出了另外四篇日記的細節,分別在2016和2019年。

王書君曾向記者解釋,那些草稿只是他寫書的筆記——他計劃撰寫的一本關於胡趙基金會的書。但檢察官不認同他的這些說辭。

在2016年的一篇日記里,王書君詳細描述幾位美國的親民主活動人士對台灣相關事件的討論;另一篇日記里,王書君分享了他對習近平即將訪美期間的抗議活動的「分析」,並提供了策劃示威人士的姓名。

根據起訴書講述的細節:2016年11月,王書君告訴李明,他剛與一名在起訴書中被描述為「香港異議人士」、政治上活躍的知名律師(即何俊仁)通電話。李明回應說「非常好」,附上了大拇指表情符號,並指示王書君去「寫日記」。

根據法庭文件,王書君在「日記」里列出了何俊仁的電話號碼,記錄了他們電話交流的細節,包含何對社會政治話題的觀點,以及對「香港獨立以及即將舉行的香港選舉中各個候選人」的評論。

何俊仁在2021年被控「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罪」,至今未獲自由。他也是香港最著名的反對派人士之一。

「他被抓跟我沒有任何關係!」當記者問起這個案例,王書君瞪大了眼睛。「他是我的讀者。"在多次與王書君交流的過程中,記者發現王書君時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一些資深的海外民運人士也認為,何俊仁被抓,和王書君的行為關係不大。「何俊仁名氣太大了,共產黨早晚會收拾他。」其中一位人士如是說。

美國檢察官並未認定是王書君提供的信息直接導致何俊仁遭逮捕,但他們指出,王書君協助了「中國政府多方努力監控」這位異議人士(a portion of a multifaceted effort by the 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 government to t

曾參與胡趙基金會的人士說,王書君在基金會內,掛着秘書長的名頭,但日常只處理一般瑣事,加上胡趙基金會的活動基本都是公開的,王書君事實上也提供不了什麼敏感信息。

但國安為什麼要拉攏像王書君這樣的人呢?前美國中情局官員迪米亞德斯(Nicholas Eftimiades)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國安培養像王書君這種線人的成本其實並不高,而他或許可以提供些什麼有用的信息。這種關係也讓國安能在線人不太有用的時候,輕易地擺脫他們。

「對國安而言,失去這個資產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損失,」迪米亞德斯(Nicholas Eftimiades)說。在情報術語中,王書君是一個「可拋棄式的特工」。但現實中,在民運圈的一些人眼裏,王書君更像是一個在熟悉的人情環境中,拿一些信息去交換小恩小惠的「可憐蟲」。

「中共的特務系統一般來說,能做的就是『廣種博收』,他們可能找很多人。這些人在海外,貪圖回國的便利,或者一些小恩小惠,給他們報告一些情況。但很可能提供不了什麼有價值的所謂情報。」胡平告訴記者。

【圖略】2023年11月,王書君走在法拉盛,他正處於保釋階段,等待2024年七月的庭審(Michael Gan/RFA)

5.王書君其人:掙扎於生活的紐約客,往返中國的「座上賓」

在評論人士的眼中,王書君似乎是中國國安眼中的理想標的——他渴望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他的現狀,從某個角度來說,也反映了近年來中國海外民運人士的複雜處境。

1994年,當王書君離開中國到美國闖蕩後,並非全然一帆風順:人到中年,英文不好,沒有穩定的收入,必須想辦法在美國立足。

儘管王書君如今在鏡頭前很喜歡說自己實現了美國夢:有車、有房、有精神自由。但他身旁的朋友,都知道他的財務狀況並不好,他的醫保靠白卡(白卡是美國為低收入人群、或65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醫療保險)。他還曾經對朋友說自己要應徵公交司機、或是賣場的收銀員。

據王書君自己講述,一開始留在美國後,為了生計,他曾租下一間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邊上的店鋪,開禮品店,賣項鍊、耳環、小紀念品等,從浙江義烏進貨。但他說自己心不在店裏,一早開了店,就放起中國民歌,鋪上稿紙,低頭寫作。開店兩年,他最終也沒有掙到什麼錢。

「我來美不是為了錢,為了錢我就待在大陸。在大陸時我是教授級別,有很大的房子,工資也很高,物質待遇比美國好得多。有人說在海外得到了天空,卻失去了大地(大陸),我要自己既得到蔚藍的天空,也要得到廣闊大地。」他曾在一篇中文媒體的報道中這樣說。

【圖略】王書君位於法拉盛家中一角。(RFA/ Michael Gan)

根據法庭文件,王書君被捕時,名下除了一輛美國生產的旅行車,以及他和前妻共有的一套現值約30萬美金的公寓,沒有更多財產。然而,多年來,他定期往返中國,並在那裏受到款待。根據檢察官的說法,中國國安支付了他的機票和部分餐飲費用。被保釋以後,王書君多次向身邊的朋友否認自己曾向中共官方拿錢。

當記者詢問國安是否支付了王書君的機票或給予他金錢報酬?王書君的律師董克文告訴記者:「我不知道。」

王書君確實看起來並沒有發財。他在胡趙基金會是志願工作,並沒有收入。日常的生活收入,需要自己解決。

一位熟知王書君財務狀況的人士透露,在王家剛搬來美國的幾年,家中的經濟支柱是當時一起赴美的妻子嚴華。她是王書君青島第二中學小兩屆的師妹,不會英語,到美國後就在唐人街的洗衣店、餐館、超市、麵食店打工攢錢。

1997年,王書君和妻子離婚。不過到如今,至少從表面看來,他們繼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

按照王書君的說法,他的妻子從來不喜歡他參加那些民運活動。「她不喜歡我寫書。她說你寫了半天被抓了吧!我反共、參加六四活動,我太太反對。因為我在家,每天都在罵共產黨。」

如今的嚴華,對王書君案的細節和嚴重性似乎不太清楚,只是很生氣FBI來家裏搜捕時,在鄰裏間造成的場面。「他從來不跟我說(他在做)什麼。」

在記者面前,王書君反覆強調自己是一位知名的學者,並展示了自己出版的書及相關的新聞剪報。另一方面,在講起自己故事時,他也常有前後矛盾的地方。例如,儘管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學早在20多年前就結束了,但他依然喜歡用英文自稱「Famous professor(著名教授)」。他引以為傲的著作《張學良世紀傳奇》,在2005年的一場官司中,曾被北京法院裁定抄襲及侵犯著作版權。

【圖略】王書君與友人在紐約地鐵上合影。(王書君提供)

【圖略】王書君在紐約中央車站前留影。(王書君提供)

王書君站在阿肯色州小岩城克林頓總統中心的總統座駕前。(王書君提供)

王書君在美國白宮前留影(王書君提供)

王書君在美國白宮前留影。(王書君提供)

•第三章•

中美「抓間諜」的背景下被震動和波及的一切

6.朋友與背叛:民運人士中被抓出的「間諜」第一人?

2022年3月14日,著名民運人士、律師李進進在法拉盛的辦公室里遭遇刑事襲擊,不幸遇害。李進進當時是胡趙基金會的會長。兩天後,胡趙基金會的秘書長王書君被抓,加上不久之後發生在加州的「六四雕塑公園」被毀壞事件,一時在紐約乃至海外的民運界引起紛紛議論。

有觀察人士認為,王書君是那種遊走灰色地帶的人物。他在海外呆了很長時間,可能貪圖各種回國的便利,和中國的「一些人」拉拉扯扯有關係。

這種灰色地帶的遊走,過去可能不算什麼,如今卻觸碰美國法律的敏感神經。尤其近年來,中國的跨境鎮壓越發厲害,美國也開始反制,使用法律嚴打那些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行為。

「那些在中國擁有家人、會說中文、並經常到中國旅行的人更有可能成為中國情報部門鎖定的對象。」《間諜與謊言:中國最大的秘密行動是如何愚弄世界的》的作者周安瀾(Alex Joske)告訴記者。「許多華裔並不願意幫助中國政府,但有些人可能因為受到脅迫、金錢誘惑,或者出於對『祖國』的忠誠而願意合作。」

事實上,在被聯邦調查局特工逮捕之前,紐約的僑民圈子就流傳着不少關於王書君與中共官方關係複雜的謠言。

然而,一些和王書君參與民運的「戰友」似乎早已知情,卻對此並不以為意。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歪腦/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19/2056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