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短短一年 10000家中國晶片公司完了

隨着過去一年的中國晶片行業動盪,不少企業經歷了裁員、倒閉、甚至破產清算的艱難歷程。根據數據,2023年,中國已有1.09萬家晶片相關企業工商註銷或吊銷,平均每天近30家晶片企業消失。

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有3,243家晶片設計公司,其中超過一半公司年收入不到1,000萬元人民幣。這些公司若無「造血」能力創造營收,將難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

該協會指出,過去幾年,新創晶片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其中不乏虛假宣傳和技術缺失的現象。投資人對晶片行業的投資熱情和「說故事」的傾向,也為行業洗牌埋下了隱患。部分公司只是為了融資而存在,缺乏真正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

中國晶片行業的市場火爆也掩蓋了一些問題,但當市場遇冷時,許多公司發現自己難以獨立盈利,最終走向破產清算的結局。

另一方面,在美中半導體大戰進入到AI晶片(晶片)的深水區之後,美國鉗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出口管制仍在升級。3月29日,拜登(Joe Biden)政府無預警宣佈以國家安全為由,再次修訂了防止中國取得美國AI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的規定。此次新修訂在發佈後不到一周的4月4日迅速生效。

從高階的AI晶片到初階成熟的晶片,美國頻頻出招,全方位試圖減緩中國半導體業發展的發展腳步。但中國為了突破美國禁令,也不斷加碼挹注本土半導體生態圈的發展。德國芯夢達半導體(Neumonda)營運長梅茲格爾(Marco Mezger)向BBC中文表示,在美國制裁下,中國確實無法獲得一些關鍵的極紫外光刻(EUV)技術,目前也還無法掌握光刻機大廠荷商艾司摩爾(ASML)過去20多年間研發出的技術。但他同時表示,「條條大路通羅馬……儘管制裁減慢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進程,但也推動了中國本土企業在先進晶片和封裝技術方面的發展。」

不過,華府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人工智能和先進技術中心主任格雷戈里·艾倫(Gregory C. Allen)則強調,美國鉗制中國AI晶片發展的戰略越來越廣。他以本月初生效的修改版禁令來分析,未來即便中國可能會通過其它途徑繼續拿到輝達(NVIDIA)公司設計的高階AI晶片,但很可能是第三方分銷商,估計數量也不會太大。他認為,在美國禁令下,未來中國公司是無法直接從輝達方向買到高階晶片。

就在4月4日新禁令生效後,美國並未就此鬆手,甚至有跡象將加碼到低階的成熟晶片產業。4月5日,第六次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理事會部長級會議在比利時落幕,美國和歐盟宣佈將延長三年合作,以應對半導體產業中的「干預行為」。雙方發表共同宣言,指出歐盟將評估中國在成熟晶片製程的巨大產能「如何影響歐洲市場」,而美商務部長雷蒙多則強調全球約60%的成熟晶片現由中國製造,中國政府提供巨額補貼,「這是可能引發市場嚴重扭曲,這是美國關注此問題的原因。」許多分析認為,美國商務部針對美方技術及產品出口中國的限制,未來只會進一步收緊。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新頭殼 BBC中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16/204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