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新研究揭示超加工食品對大腦的影響

新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比如薯片、許多穀物加工品和食雜店裏的大多數袋裝零食)與我們學習、記憶和感覺方式的改變之間存在聯繫。研究者說,這些食品的作用機理類似成癮物質,一些科學家提出「超加工食品使用障礙」這一概念來描述一種新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日常飲食中攝入大量超加工食品,可能會增加心理健康和睡眠問題出現的風險。

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可能改變大腦的學習方式、記憶方式等。因為它能改變大腦的獎賞系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實都會受到影響。

新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比如薯片、許多穀物加工品和食雜店裏的大多數袋裝零食)與我們學習、記憶和感覺方式的改變之間存在聯繫。研究者說,這些食品的作用機理類似成癮物質,一些科學家提出「超加工食品使用障礙」這一概念來描述一種新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日常飲食中攝入大量超加工食品,可能會增加心理健康和睡眠問題出現的風險。

相關科學研究尚處於早期階段,研究者表示,有很多地方他們還未了解。一些科學家說,超加工食品不能一概而論,一些食品可能對人體有益。在日常飲食中攝入大量超加工食品,與肥胖、2型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有關聯,但研究者仍在探究除卡路里計數和營養構成以外的確切原因。

加工肉類和瑪芬蛋糕等食品的製造商為自己的產品辯護,它們還指出,就超加工食品而言,並沒有一致和普遍接受的定義。

「美國有許多深受信賴、家喻戶曉的品牌,這些品牌的製造商致力於確保人們能夠獲得營養、實惠、方便和安全的食品,」行業協會組織美國消費者品牌協會(Consumer Brands Association)的一名發言人說。

對超加工食品的渴求

許多超加工食品在食用後會迅速抵達大腦,對參與調節愉悅感、動機和學習的大腦獎賞系統產生強烈影響。

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心理學教授阿什利·吉爾哈特(Ashley Gearhardt)說,這些影響與人們使用尼古丁、酒精和其他成癮藥物時的影響類似。吉爾哈特與其他研究者共同創造了一種衡量食物成癮的方法。

「人們強烈渴求超加工食品,並強迫性地食用這些食品,發現自己停不下來,」她說。

超加工食品的生產方式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其中的原因。製造商在生產薯片、穀物早餐和能量棒等食品時,通常會分解原料的細胞結構,去除水分和纖維,使其易於咀嚼、食用和快速消化。吉爾哈特說,這些成分會迅速進入我們的大腦,從而使食品更容易上癮。

許多超加工食品中含有大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可能是我們渴望吃這些食品,而且一吃就停不下來的另一個原因。

根據吉爾哈特的研究,人們所報告的一吃就停不下來的食品主要包括巧克力、雪糕、炸薯條、披薩和薯片。其中許多食品含有大量精製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這種組合在自然界中並不常見。天然食物通常要麼富含脂肪,要麼富含碳水化合物,但不會同時富含這兩種成分。

「天然的香蕉含糖量很高,但你吃一根就夠了,」她說。

對零食的研究

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近期發表了一項相關研究。研究人員向參與者提供兩種不同的零食,觀察他們的大腦隨後對有關高脂高糖食物(許多超加工食品屬於這一類型)的線索作出的反應。

對他們大腦的掃描結果顯示,當連續八周食用高脂高糖零食的參與者看到告訴他們會拿到另一個高糖高脂食物的線索時,他們大腦中產生多巴胺的部位的活躍程度要比一般人高得多。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影響動機、學習以及對獎賞的期待和體驗。

研究人員認為,經常吃高脂高糖食物的人如果在現實世界中看到這些食物的信號,可能會產生類似的反應。

「當他們看到自己最喜歡的快餐店的招牌,或是最喜歡的零食包裝,他們的大腦會有更多活動,並可能有更多的渴求感,從而使他們更有可能食用這種食物,」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健康行為研究中心(Center for Health Behaviors Research at Virginia Tech)副主任、上述論文的合著者亞歷山德拉·迪費利桑托尼奧(Alexandra DiFeliceantonio)說。

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對於食用高脂高糖零食的人,大腦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研究人員讓參與者進行一項簡單的學習任務,要求他們在聽到特定音調時按下按鈕,選擇相應的圖片,並在這一過程中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掃描。當圖片與參與者的預判不一致時,食用高脂高糖零食的參與者大腦中與評估情況有關的部分顯得更加活躍。

這種高糖高脂飲食「正在改變我們學習方式中某種非常基本的東西」,迪費利桑托尼奧說。

在另一項研究中,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連續四天食用富含飽和脂肪和添加糖的早餐與某些學習和記憶測試成績的下降有關聯。而食用較為健康的早餐的人成績則沒有變化。

超加工食品與心理健康

飲食也會影響心理健康。最近的幾項研究發現,在日常飲食中攝入大量超加工食品與抑鬱風險上升之間存在聯繫。《英國醫學雜誌》(BMJ)2月發表的一篇論文對大量研究進行了回顧,發現在日常飲食中攝入大量超加工食品,會增加罹患抑鬱症、焦慮症和出現睡眠問題的風險。

吉爾哈特及其同事提議將一種新的心理健康障礙(他們計劃稱之為「超加工食品使用障礙」或「高度加工食品使用障礙」)納入面向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官方診斷指南。症狀包括強烈的渴求、難以減少攝入量,以及在試圖減少攝入量時出現的易怒和煩躁不安等戒斷症狀。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食品與情緒中心(Food& Mood Centre at Deakin University in Australia)主任費利斯·傑卡(Felice Jacka)說,飲食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的主要途徑之一可能是通過腸道微生物組。腸道微生物組是指生活在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傑卡補充說,腸道微生物組影響免疫功能、應激反應系統和血清素等神經遞質的分泌,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心理健康。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古德曼-路斯金微生物組中心(Goodman-Luskin Microbiome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聯合主任阿帕納·古普塔(Arpana Gupta)說,食用包含大量超加工食品的典型美國飲食會改變你的微生物組,使其多樣性降低,並使有益細菌的種類減少。

迪費利桑托尼奧說,由高脂高糖食物引起的大腦獎賞系統的變化可能也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

「事實上,你的飲食正相當深刻地改變獎賞系統,這意味着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她說。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09/204162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