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大腦植入晶片 失語20年中風女子說話了(圖)

三藩市加州大學神經外科主任張復倫帶領的研究結合在大腦表層植入晶片及人工智能,讓因中風癱瘓近20年無法說話的婦女,再次表達想法。(視頻截圖)

「自然」(Nature)期刊23日發表兩項具里程碑意義的腦神經科學研究,其中,三藩市加州大學(UCSF)神經外科主任張復倫(Edward Chang)帶領的研究,結合在大腦表層植入晶片及人工智能算法,讓近20年無法說話、也不能運用四肢的中風婦女,得以使用「虛擬化身」再次表達心聲。

研究使用的腦機連接界面速度較過去快五倍,也更複雜,是大腦信號控制設備系統的重大進步。

系統可根據大腦活動重建患者大腦信號譯成文字和聲音,以每分鐘78個單詞速度造句,研究使用約1000個單詞詞彙集,系統準確率約75%。

張復倫表示,「我們現在看到,創造更自然更具體的溝通方式是可能的」。

三藩市加州大學神經外科主任張復倫帶領的研究結合在大腦表層植入晶片及人工智能,讓因中風癱瘓近20年無法說話的婦女,再次表達想法。(三藩市加州大學資訊,紐約時報截頻)

張復倫出生在內華達州,父母張澤球和王薇來自台灣,是金山灣區活躍的社區領袖。

這項研究首度允許患者使用「虛擬化身」進行交流。現年48歲的患者安·江森(Ann Johnson)18年中風前,是個健談的加拿大教師兼排球教練。

她選擇使用有淡褐色眼睛、棕色頭髮的女性虛擬頭像來傳達她的說話;研究人員還以她20年婚禮上的演講錄音,來個性化這個化身的聲音。江森在寫給紐約時報的信息中說:「這讓我覺得自己又是一個完整的人了。」

目前,江森的大腦表層晶片須以電線連接到電腦,張復倫研究團隊正在開發無線版本。研究人員希望,失語者最終可透過電腦圖像即時交談,傳達語氣語調、喜怒哀樂等情緒。

23日另一項發表在「自然」雜誌的研究,是由史丹福大學神經外科團隊進行。68歲、無法清晰說話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帕特·貝內特(Pat Bennett),大腦外層更深處被植入四個傳感器。歷經四個月訓練後,系統以每分鐘約62個單詞速度將貝內特的大腦信號譯成文字;系統使用約12萬5000個單詞的詞彙集,準確率達76%。

史丹福大學神經外科教授、研究合著者亨德森(Jaimie Henderson)說:「此研究實現了真正流暢的對話,恢復與他人聯繫能力。」

不過,未參與研究的密歇根大學腦機界面實驗室研究員哈金斯(Jane Huggins)及語音輔助技術專家梅蘭妮‧弗里德-奧肯(Melanie Fried-Oken)均表示,當腦機連接系統更能識別出參與者的神經活動,「讀心術」成為可能,將引發私隱問題。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24/194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