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玄學風水 > 正文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二十一則警戒邪淫的故事

神傳文化,五千文明,重德行善,敬天知命,名利無執,色氣看輕,尤以色慾,三教嚴明,十年文革,逆天而行,批判古聖,殘害精英,德風日衰,禮樂潰崩,燈紅酒綠,盡顯魔性,魔性不除,彼岸難登,邪淫不去,地獄中行,勸君回頭,欲寡心清,前車之鑑,善惡隨行。

一、伏羲制禮

三國時期蜀漢學者譙周在其著作《古史考》中說:「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也就是伏羲制定了人類的嫁娶制度,實行男女配偶制,用鹿皮為聘禮,並以所養動物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職為姓,以防止亂婚和近親結婚。贊曰:五千文明,三皇奠基,伏羲制卦,更制禮儀,男女有別,尊天法地,陰陽和諧,萬世不易。

二、黃帝娶妻

古代有四大醜女,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黃帝之妻嫫母,因她為人賢德,黃帝娶她為妻。並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呂氏春秋遇合篇》:「嫫母執乎黃帝。黃帝曰:厲汝德而弗忘,與汝正而弗衰,雖惡何傷!」)。《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贊曰:五帝治世,以德為尊,黃帝娶妻,上應天心,內經勸誡,寡慾保真,繁盛華夏,萬古功勳。

三、桀寵妹喜

夏桀,夏朝末代昏君,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但嗜酒好色,寵妹喜,廢朝政。忠臣諫曰:「好色為亡國之基。」桀曰:「朕聞庶民,男分女歸,暖衣飽食,出入共車,夫婦相隨。朕為一國之君,與妹喜共樂,何好色之有?」後被成湯所滅,放於南巢,自焚而死。評曰:桀驁不馴,自持孔武,沉迷妹喜,忠臣諫阻,德衰而亡,自取其辱,興替由天,武可憑乎?

四、紂迷妲己

商紂,殷朝無道暴君,剛愎自用,喜讒拒諫,寵愛妲己,不理朝政。聽信妲己之言,慘無人道,諸侯棄之,百姓恨之。周武王為拯救兆民倒懸之苦,率領諸侯,弔民伐罪。紂王之臣民,眾叛親離,自知大勢已去,著玉衣,於鹿台自焚。評曰:前車之鑑,不以為然,更甚於桀,叛道逆天,獨寵妲己,剛愎專權,武王振臂,親離眾叛。

五、坐懷不亂

柳下惠,春秋時期魯國柳下邑人,其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流傳。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魯國有一男子獨居,鄰居一位寡婦也是獨居。一天夜裏風雨大作,寡婦房子被摧毀,婦人來到男子門前請求庇護。男子不讓婦人進門。婦人說:「為何不像柳下惠,用身體溫暖不及入門避寒之女子,而別人也不認為其行為非禮。」男子說:「柳下惠可以開門,我不能開門。我要以我之『不開門』,來學習柳下惠之『開門』。」

贊曰:君子之德,千古留香,慎獨守節,不亂綱常,垂範後世,相繼倆倆,不開學開,足堪褒揚。

六、晏子老妻

晏嬰,又稱晏子,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外交家。齊景公當政時期,晏子深受景公器重。一天,齊景公到晏子家中做客,喝到盡興的時候,景公正巧看到晏子的妻子,便向晏子問道:「剛才那位是先生的妻子嗎?」晏子答道:「是的。」景公笑着說:「嘻,又老又丑啊!寡人有個女兒,年輕貌美,不如嫁給先生吧。」晏子聽後,恭謹地站起來,離開坐席,向景公作禮道:「回君上,如今臣下的妻子雖然又老又丑,但臣下與她共同生活在一起已經很久了,自然也見過她年輕美好的時候。而且為人妻的,本以少壯託附一生至年老,美貌託身到衰丑。妻子在年輕姣好的時候,將終身託付給我,我納聘迎娶接納了,跟臣一起這麼多年,君王雖然現有榮賜,可晏嬰豈能違背她年輕時對臣的託付呢?」於是,晏子再拜了兩拜,委婉辭謝了景公,景公見晏嬰如此重視夫妻之義,便也不再提及此事。又有一次,田無宇勸晏子休掉老妻,晏子說:「晏嬰聽說,休掉年老的妻子稱為亂;納娶年少的美妾稱為淫;見色忘義,處富貴就背棄倫常稱為逆道。晏嬰怎麼可以有淫亂的行為,不顧倫理,逆反古人之道呢?」贊曰:晏子為臣,忠君愛民,晏子為人,德高堪欽,儉樸廉潔,仁義禮信,孔子贊之,行為恭敏。

七、孔子勸誡

孔子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對於這段話,黃孝直論曰:「《論語》云:『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聖人之於色,無時而不戒也。《禮》,庶人非五十無子,不娶妾,其不二色可知……乃孔子概不之及,特提出『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一語,誠重之也,抑畏之也。蓋人之方少,猶草木之始萌也,百蟲之在蟄也。草木當始萌之日,而即摧其芽,未有不枯槁者。百蟲當藏蟄之會,而忽發其扃,未有不死亡者。聖人提醒少年,使其力制色心,悚然自愛,以保養柔嫩之驅。少年時能於此色慾一關,把得牢,截得斷。他年元神不虧,氣塞兩間,立朝之日,精神得以運其經濟,作掀天事業。真人品,真學問,皆由於此。即使不成大器,亦必克盡其天年,不致死於非命,此少年所當猛省也。」贊曰:聖人之教,規範人倫,忠孝廉恥,仁義禮信,男女有別,授受不親,勸誡少年,誠重之心。

八、孟子寡慾

孟子曰:「養心者,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印光論曰:「孟子曰:『養心者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康健時尚宜節慾,況大病始愈乎?十年前一鉅賈之子,學西醫於東洋,考第一,以坐電車,未駐而跳,跌斷一臂,彼系此科醫生,隨即治好。凡傷骨者,必須百數十日不近女色,彼臂好未久,以母壽回國,夜與婦宿,次日即死。此子頗聰明,尚將醫人,何至此種忌諱,懵然不知,以俄頃之歡樂,殞至重之性命,可哀孰甚!……光常謂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慾而死。四分雖不由色慾直接而死,因貪色慾虧損,受別種感觸間接而死。其本乎命而死者,不過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芸芸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慾死,可不哀哉?……」贊曰:繼往開來,發揮聖心,以仁為本,寡慾清心,人稱亞聖,以尊其身,母因子揚,三遷擇鄰。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明慧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29/203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