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35歲生不出娃被趕出門 46歲10次試管生雙胞胎

集愛醫院對面開着一家「求子公寓」,住着從全國各地來看病求子的女性,年齡跨度從20多歲一直到40多歲。

聽完她們的故事,好像每個人都有着各自要生一個孩子的執念和理由,但很少有人是單純因為愛,想要一個孩子。

她們到底被什麼綁架了?

生而為她

前段時間,#韓國3成托兒所幼兒園或關閉#衝上了國內的熱搜,不結婚不生孩子似乎已經成了韓國年輕人普遍的共識。

推己及人,我們這邊的議論聲也不絕於耳,充斥着不想生、生不起的聲音。

但世事總是那麼不公平,有人可以生但打死都不想生,可是有這麼一群媽媽,她們做夢都想生一個孩子,卻求而不得。

紀錄片《奇妙的蛋生》拍下她們的故事,由於獨特的視角,在豆瓣有着8.2的不低分數。

這部紀錄片的製片人楊媛草也是一位高齡媽媽,她說之所以給紀錄片取一個這麼奇怪的名字,是因為「生不出孩子的女人就是不會下蛋的雞」這句話。

這部紀錄片的製片人楊媛草也是一位高齡媽媽,她說之所以給紀錄片取一個這麼奇怪的名字,是因為「生不出孩子的女人就是不會下蛋的雞」這句話。

這種封建又落後的說法,時至今日仍然一直在流傳着,所以她給自己的片子取了這麼一個名字,駁斥這種荒謬的說法。

生育這件事本身,是很難去評價好壞的,紀錄片裡的這群媽媽,有着強烈的生育意願。

但是,他們到底為什麼想生孩子,都是因為愛孩子嗎?

看完每一個故事,你會發現,這裏面夾雜了太多因素,唯一有資格孕育的母親,有的時候,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那個因素。

而這,對於女性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上海集愛醫院的馬路對面,有一家求子公寓,裏面住着從全國各地來集愛醫院求子的女性。

公寓的經營者陳姐有過10次做試管嬰兒的經歷,經驗非常豐富,所以住客們平時吃什麼,要注意些什麼,都會來請教陳姐。

陳姐也會給她們做飯,注意不讓她們缺少營養。

陳姐曾經是一位失獨母親,孩子在游泳的時候溺水身亡。

她說,孩子去世之後,她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把他接回來。

於是她開始嘗試試管嬰兒,當時,她已經41歲了。

而這之後,花了整整5年時間,10次取卵、移植的過程,她才終於在46歲那年,成功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

取卵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一次又一次的滿懷希望、希望破滅、再次嘗試,更是一個心理折磨的過程。

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這樣的執念,也知道即使再生一個孩子,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了。

但對於一個悲痛欲絕的母親而言,這可能是她唯一的寄託。

旁人有一萬種理由去說服她,但都擋不住她自己願意。

其實換個角度,生育自由,有不生的自由,同樣也包括生的自由。

好在陳姐是幸運的,她再婚、重新擁有了一對雙胞胎兒子,跟她過世的孩子長得很像。

她的無價之寶又回來了,她現在有一個完整而又幸福的家庭,生活不再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絕望,而只有無窮的歡喜。

陳姐的故事讓很多來公寓租住的女性燃起了希望:只要堅持,總會成功的。

但可惜的是,陳姐的故事並不普遍,更多的故事,是帶着苦味的。

公寓裏住着一個來自四川的女孩文霞,她已經35歲了,總是顯得特別落寞。

其實三年前,她來醫院做過一次試管,但失敗了。

因為經濟壓力太大,她沒有繼續再做下去。

直到三年後,才再次來到這裏。

問起文霞為什麼想要個孩子,她說:「總感覺不生個小孩特別對不起丈夫。」

文霞的丈夫小丁對孩子很執着,他覺得沒有孩子,人生是不完整的,這是他的一塊心頭病,必須要有一個孩子,沒有不行。

以前的文霞生孩子對這件事沒有特別在意,她來自四川的一個農村,有着很強烈的自我意識,期盼着走出小小的鄉村。

更年輕的時候,她去過日本、韓國打工,靠自己的努力,掙下了二三十萬的積蓄。

而嫁給丈夫之後,她好像又回到了原地。

「我想了想是因為我想要擁抱,我就只是想要被愛而已,因為想要擁抱想要被愛,然後就又回來了,又回到了我一直想要逃離開的環境」。

現在的文霞,低垂着頭,眼神木然,她說:「為什麼別人都活得理直氣壯,我卻活得這麼悲哀,沒有孩子好像我就很沒用的感覺。」

因為愛丈夫,文霞想要為他生一個孩子,也是為了這份愛,她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卑微。

這次取卵,文霞為了省下兩千塊錢,沒有打麻藥,甘願忍受取卵針戳入的劇痛,她還說甚至希望醫生多戳幾下,因為那意味着有更多的卵子,懷孕的幾率也就更大,丈夫的心願就更有可能實現。

但是兩個星期之後複診,醫生的反饋不是很好,丈夫的臉色不是很好看,說的每一句話都讓她內心刺痛,最後她紅着眼睛說:「不行就讓他再找一個,沒辦法,我生不出來。」

可是,這根本不是她的心裏話。

幾個星期之後,文霞那邊傳來了壞消息,移植到體內的胚胎沒有成活,文霞流產了。

更讓人震驚的是,她被丈夫和婆婆趕了出去,回了娘家打算離婚。

節目組馬上趕去小丁家,小丁說想離婚可以,要讓文霞把做試管的60多萬還回來。

她真心真意地嫁給這個男人,為了給他生一個孩子,身體受了那麼多的苦,可最終得到的,是一個如此苦澀的結局。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文霞是真的打算離婚了。

她剪了短髮,說自己要從頭開始。

從前愛的太卑微了,但丈夫卻覺得她的付出理所當然。

她雖然痛苦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其實一直是個清醒的女孩:「我付出是因為我喜歡你,並不是理所當然的。」

現在,她不準備繼續這樣無望的婚姻和漫長的求子過程了。

有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是在很多時候,女性好像無論如何都被生孩子的責任緊緊束縛着,甚至無關貧窮富貴。

丹丹是另一個背負着丈夫願望的妻子。

她和文霞一樣,都是35歲,而且她們是同一天取卵的,雖然取出了整整25個卵子,但還遠遠沒有到可以高興的時候。

丹丹覺得嫁給丈夫之後,沒有付出過什麼,而生一個孩子是對他最大的回報。

由於長期求子,丹丹已經壓力大到需要去看精神科醫生。

這樣的執念,外人再說什麼也是徒然,只能和她一樣,希望她儘快成功,不用再受取卵的痛苦。

男性和女性在生育這件事上的不平等,有太多角度可以去佐證,而在《奇妙的蛋生》裏,我們可以看到更直觀也更赤裸裸的故事。

有着幾十年從醫經驗的醫生說,因為男性原因導致的無子,女性一般還是包容的,提出離婚或家庭分裂的非常少,而反過來,卻不一定。

就比如患有無精子症的小五,求醫問藥多年未果,最後和妻子決定從公立精子庫選擇供精生子。

而在一起10年了,雙方老人都沒有給過什麼壓力,夫妻雙方也是一起走過風風雨雨。

可來自安徽的欣欣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她今年26歲,患有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小五是無精子,她是沒有卵子。

但醫院是沒有卵子庫的,欣欣這樣的情況,只能等待愛心贈卵,而卵源非常稀缺,最快也要等一年,而如果慢的話,三到五年也要等。

可丈夫的家人已經很着急,放話說過一年還不行就離婚。

節目組問丈夫,如果沒有來自父母的壓力,你會怎麼做呢?

丈夫的答案始終留有餘地:那可能就再多等等吧,沒有時間上的硬性要求。

他沒有給出類似矢志不渝這樣的標準答案,但如此真實的回答,更不免讓人唏噓,或許標準答案只存在於言情劇里,而生活要現實得多。

此時此刻,他們看上去是相愛的,可是好像只要沒有孩子,這段愛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失去意義。

節目組特地去了一趟欣欣的婆家,在安徽的一個農村里。

關於供卵,陽昊的父母異常看得開,他們能接受欣欣不是這個孩子的親生母親,因為這個孩子「只要跟我兒子有血緣行了」。

楊媛草試圖跟他們說,兩個人相愛的話,沒有孩子也可以生活在一起,或者考慮領養也可以。

但陽昊的媽媽一口否定:農村這樣是不行的。

這種時候,你很難去跟她輸出觀點,做出一些政治正確的表達。

這不是幾句正確的道理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每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價值觀不可能是一致的,你跟他們高談闊論的時候,他們更關心普通的事情。

楊媛草以前覺得生不出孩子就會被趕出家門這種橋段,只是存在於電視劇中的狗血劇情。

但對欣欣來說,卻是她正在經歷的躲不掉的現實,甚至現實還要更加殘酷。

在陳姐的求子公寓裏,既有一次次做試管又失敗的例子,也有其他重新燃起人生希望的失獨媽媽。

醫學技術本身是好的,它挽救了很多遺憾,給了一些原本沒有希望的父母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但看了那麼多側面的故事,真希望有一天,沒有一位女性需要流着眼淚祈求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因為充盈的愛來到這世上。

希望她們對自己的子宮有絕對的自主權,而不是被輿論裹挾,被其他人的想法綁架而生孩子。

只是不知道,這樣的希望在多遠的未來……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一人一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04/2013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