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台灣人如何為選舉造勢?橫幅、熱舞、「凍蒜」口號

在台灣南部的一個縣,黃貞瑜大步走上一處露天舞台,她高興地大喊大叫,將台下兩萬名群眾帶入了快樂的瘋狂狀態,歡迎身穿相同顏色夾克衫、魚貫上台的政治人物們。

在台灣總統競選活動的最後幾天裏,每天都有由黃女士這樣的主持人主持的熱鬧非凡、華麗耀眼的大型競選集會,仿佛是綜藝節目和迪斯科舞會闖進了候選人舉辦的市政廳會議。

介紹到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時,南部嘉義縣的這場集會進入了高潮。黃女士用台語吼到:「凍蒜!」

「凍蒜」的台語發音聽起來像「當選」。黃女士和另一名主持人帶領着已從座位上站起來的支持者們接二連三地高呼:「賴清德!凍蒜!賴清德!凍蒜!」然後他們加快了呼喊的速度:「賴清德!賴清德!賴清德!凍蒜!凍蒜!凍蒜!」

對黃女士來說,在周六台灣大選前幾天舉行的這場集會是她在這個競選季結束前主持的至少15場集會之一。

這些集會以及集會上喊的「凍蒜」口號是台灣民主的一種核心儀式。參加競選的政黨把它們的候選人和政策展現在舞台閃爍的燈光下,一起出現的還有橫幅、口號、歌手和名人。有時還有穿着緊身衣的跳舞者,舞姿頗為賣弄風情,這種場景在美國總統競選活動的舞台上並不常見。

像黃女士這樣的主持人通常是政治人物或活動人士,他們有洪亮的嗓音和誇張的表達方式,任務是激發群眾對政黨對候選人原本平淡無奇的介紹的熱情,這些候選人幾乎總是身穿競選夾克:綠色代表民進黨,白色和藍色代表國民黨。

黃女士身高只有1米63,她在這門藝術上有如此之高的技藝和(坦率地說)如此之大的嗓門,她還指導民進黨的其他活動人士如何主持集會。

「我的工作是把群眾的感動和激動表現出來,」黃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說,不搞競選活動時,她管理一個農民協會。她說,為競選集會的主角——候選人暖場至關重要。「大進場的時候,你不會希望大家只是坐在那邊搖旗,你要把他心中那把火點燃。」

「我是被牽着走」

對如何在一天最多有三場集會的情況下保護好嗓子,她有些建議:「如果你不用丹田,大概一場就毀了。」

在台灣的競選活動期間,由樂手、舞者、歌手和技術人員組成的表演團隊為集會提供幫助,在競選活動的最後一周里,每晚都有這種集會。

在台灣南部城市台南舉行的一個國民黨集會上,王健康從舞台一側的電子琴後抬頭看着台上,用琴鍵為政治人物配上與他們的表現相符的配音。介紹候選人時響起的是鼓聲。提到競選對手時是陰沉的電子管弦樂聲。打擊樂則標記笑話的高潮笑點。

「你需要注意舞台上面的他在講話的情緒,」身穿深色開衫的王先生說,他看上去像是一名偶然闖入喧鬧場面的音樂學校教授。「背景(音樂)你要自己去想,因為先做功課沒有用,那個是要靠你的經驗。」

一些表演者和技術人員為集會工作是為了支持他們所在的政黨;也有人(包括王先生)只要給錢就幹活。

「只要有人喜歡我們,願意邀請我們,我們不分政治立場都喜歡去為大家表演,」表演者高英哲說,他的表演團剛用一段有點前衛的電子音樂舞蹈為台南的那場集會暖場。

跳舞幫助營造集會氣氛,他說。「大家原本都互相不認識,但因為有這個比較休閒的空檔,他們可以去做他們平常不做的事情。」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着多黨民主製取代了國民黨幾十年的戒嚴令和獨裁統治,台灣的競選集會規模越來越大。曾幫助加速民主轉型的民進黨已將這些所謂「造勢」集會變成了自身品牌的一部分。

「一開始民進黨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暴力抗爭的政黨,所以我覺得他們後來在造勢中會呈現一些比較軟性的形象,」簡麗穎說,她是網飛上一部關於民進黨競選戰略師的台劇編劇之一。台灣選民們想在他們的候選人身上看到「人情味」,簡麗穎說。

「跟民眾接觸,我覺得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她補充道。

這些集會有助於「鞏固支持者的熱情」,代表台灣中部的民進黨議員何欣純在接受採訪時說。她表示,雖然出席集會的人大多是堅定的支持者,但他們離開集會時會有一種自己事關緊要的感覺:「你一定要積極地為我拉票。」

對候選人來說,選舉季也意味着去廟裏燒香朝拜當地的神靈,比如媽祖。還有名為「掃街」的活動,也就是候選人及其支持者們快速走在社區街道上,敲開選民的門,與他們握手,敦促居民把票投給他們。參加競選的政治人物有時還會出現在婚禮和葬禮上。

在民調中領先的兩名總統候選人——民進黨的賴清德和反對黨國民黨的侯友宜——把過去一個月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了掃街造勢上。

有些參加集會的人是自發來的,他們陸續進入會場,在空椅子上就坐,或找地方站着。還有些參加集會的人是被政黨的基層組織邀請或勸來的,他們被帶到指定的座位上,拿着事先準備好的橫幅。

被問及集會情況時,一些台灣政治人物們尷尬地皺起眉頭。他們中的有些人在私下裏會說,成熟的民主國家不應該需要如此耗時耗資的場面。但在許多西方民主國家的公民對選舉感到失望之際,台灣對民主選舉儀式的熱情顯得格外突出。

「當然也能找到不少台灣人對他們的政治非常憤世嫉俗,」馬克·哈里森說,他是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研究台灣政治文化的高級講師,「但到頭來,讓5萬人參加集會的是他們對民主的信仰,尤其是現在,這種投入是世界其他地方需要學習的東西。」

儘管如此,參與集會者的年齡越來越大。長期以來,集會吸引的大多是年長的支持者,這些日子裏,集會人群中的白髮族更多了,因為台灣年輕人不太參加傳統的政黨和政治。(來自新成立的造反派台灣民眾黨的候選人柯文哲是個例外,他的集會吸引了大批年輕支持者參加。)

「我大部分的朋友不熱衷聊政治,」現年23歲的林毅賢 (音)說,他是嘉義縣的集會上為數不多的年輕面孔之一。「我來這裏是因為我喜歡熱鬧的氛圍和它傳達出的台灣價值。」

66歲樂師傑基·劉(音)參加了台南的國民黨集會。他說,他一般不喜歡這種大規模的集會,是被妻子和朋友拉來的。儘管如此,他似乎玩得很盡興,他頭戴鑲着鮮花環的帽子,隨着音樂搖動,喊着口號。

「我是被牽着走,」他說。「但是他們不可能牽着我的思想。」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13/200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