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調查驚爆:台灣大選認知戰 估計三百萬人受影響

作者:

台灣人工智能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17日發佈「台灣大選認知操作觀察討論會議」數據。(記者夏小華攝)

台灣大選剛剛落幕。在這次競選過程中,認知戰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又對多少人產生了影響?「台灣人工智能實驗室」發佈的大數據分析顯示,估計有三百萬人受到認知操作的影響,其影響力不可低估。

台灣人工智能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17日發佈「台灣大選認知操作觀察討論會議」數據。他指出,AI系統分析過去一年4500多萬則社群平台互動,發現有73萬多則互動內容被操作。1萬4千多個操作帳號,4萬8千多場攻防論戰,被分享與討論的新聞共約28萬則,與境外官媒有關的文章共有8千多則報導。

透過人工智能分析,協同帳號行為過去一年操縱哪些議題?杜奕瑾說,去年第一個攔截到網路戰火的事件是蔡英文訪美。去年五月明顯戰火點燃,應該是開始有「預算投入」。

他提到,之後有美國軍援台灣和國防授權法、南海工作會議。6月討論軍購預算、軍事威脅,之後主打民生議題,7、8月份討論「居住正義」、違建相關議題。9、10月最大戰場是缺雞蛋、食安問題,11月熱議「藍白合」。1月選舉前夕,台灣國防部發佈國家級警報爭議、日本地震等,都是主要操作議題和進行攻防的戰場。

杜奕瑾舉例,有些議題操作成功,有些操作失敗。「攻擊兩政黨去促使藍白合,但這件事事實上沒有發生。雞蛋議題則成功了,造成非常多的話題,後來造成農業部長下台。」

兩個臉書群六百帳號佔據四候選人50%言論

杜奕瑾分析,透過人工智能算法觀察網路上所有新聞報導、社媒帳號行為可以知道,哪些帳號是所謂「協同帳號」,可能透過程式產生或透過公關公司一群人操作,及「五毛」參與,背後有預算支持。

杜奕瑾說:「協同帳號在這次選舉中的角色,在社交媒體上有非常大影響力。看臉書2個群、600多個帳號,可以代表四組主要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下面50%的言論,尤其現任(蔡英文)總統臉書,大概每3則訊息就遇到1則是受到協同帳號操作的情況。」

杜奕瑾說,很多人以為網路操作不會影響選舉結果,實際上影響力非常大。估計台灣大概有三百萬人受到網路認知作戰的影響。在各大社群媒體中,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的聲量遠高於民進黨、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侯友宜,且對柯文哲大多是正面評論,算法會決定人民會看到什麼。

杜奕瑾提到,這次選舉「短影音」影響力大,它會將相似的內容不斷創作生成出看起來不一樣的影片,並在網路中不停傳播,導致民眾只看到某一方的說法,而產生錯誤印象。短影音透過TikTok、抖音等平台傳播,對各種議題造成很大影響力。

協同帳號與中國官媒同一口徑

杜奕瑾提到,協同帳號操作議題多語系,不是來自台灣內部,不是為了要讓誰當選,主要目的在製造對立、紛爭、民主的混亂,以及強化軍事威脅。如果是跟台灣友邦相關的好消息,協同帳號都會出來抹黑,這不太像是國內公關公司會做的事。

杜奕瑾說:「有可能不屬於任一政黨,同時操作在台灣的中文訊息,也會同時操作在美國的英文訊息,非常高比例跟中國官媒同一口徑。在ptt追查看非常多帳號,被舉報是經台灣人家裏路由器設備被安裝VPN後門,透過境外再連結進來,不太像台灣公關公司做的。」

協同帳號慣用手法

如何分辨是否為操作訊息?杜奕瑾指出,看言論操作有些特色,包括用非常多不理性言語、辱罵、人身攻擊。「一個協同群還會有多個角色互相攻擊,用最不堪語言激怒大家不能好好討論事情,還會一起攻擊一些言論,造成發表言論的人不能再發表,文章刪除或道歉。」

杜奕瑾建言,在網路上看到讓你很生氣的訊息,一定要查來源,是從哪裏發表的言論,例如叫你可以滾了等等,應該是你講到什麼話題,剛好是他攻擊的目標,他希望你不要再發表跟這些話題相關的言論或立場。

杜奕瑾提到,1月13日選後,約有50%的帳號消失,只操作美國代表團訪台的議題。被問到是否中國介選?他說,只能透過分析看到這些論述對哪一國有利,但無法追蹤和舉證確為哪一國或集團所為。

杜奕瑾提及,曾經有一個錯假訊息,網民檢舉報案,結果有一千多次報案。協同帳號現在主要操作似是而非的「誤導訊息」,只要在真實的訊息里摻假,進行誤導,就可引發認知作戰,因為若為單純「錯假訊息」很容易被網民檢舉下架、刪文,即失去影響力。

杜奕瑾指出,生成式AI已廣泛使用在這次台灣大選。今年全世界有六十多個民主國家將進行選舉;分享這些數據,希望全世界民主國家知道新科技已如何被運用影響選舉結果,呼籲各方推動立法,對社交平台進行管理,但應是從「保護數位人權」出發,而不是從內容審查管制。

「應保障真人,而不是假人的言論自由」

台灣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指出,過去政府發佈所謂外部、境外勢力干擾選舉,會被認為是政黨策略、謀略,根本沒有這麼嚴重。看到「台灣人工智能實驗室」發佈的調查數據,這問題確實存在,意在造成內部不團結和相互猜忌。

張宏林說,這些境外帳號操作有呼應中共官媒言論的情況,成群、相互集體運作,甚至在周一至周五上班才是發文尖峰時段,顯然有特定背後勢力在操作。訊息只要有一分真實,被相信就會不斷被轉傳。令人心驚的是,年輕人粘着度高的娛樂軟件、網頁,殊不知過程中不斷透過廣告算法、間接、直接餵養他要給你看的資訊,這是最典型用民主自由制度打擊民主自由台灣所面臨的挑戰。

張宏林說,台灣政府制定數位法遇到困難,要怎麼平衡:「應保障真人,而不是假人的言論自由。錯假訊息經常都非真人傳布,部分操作背後有政府、集團。錯假人帳號,不在言論保障部分,台灣要針對相關法規進行朝野討論,找尋最適當方式,不鉗制言論自由,又避免台灣遭大量錯假訊息干擾。這提醒朝野,不只是某一黨會受害,從境外勢力想消滅中華民國台灣的概念來講,你我都可能是他下一個攻擊對象,必須持平嚴肅地探討。」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18/200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