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什麼樣的孩子今後生活得更幸福?觀察8000個家庭後的發現

如今,關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依然突出。本文是華東師大心理諮詢中心特聘督導——陳默老師在上海教育學會主辦的金蘋果教育論壇上的演講精華。

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她一直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手頭已經積累了8000份家庭諮詢記錄。對今天的孩子的心理如何引導,她的觀點十分犀利。也許不能保證你教出一個所謂「成功」的孩子,但至少能培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如今,關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依然突出。本文是華東師大心理諮詢中心特聘督導——陳默老師在上海教育學會主辦的金蘋果教育論壇上的演講精華。

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她一直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手頭已經積累了8000份家庭諮詢記錄。對今天的孩子的心理如何引導,她的觀點十分犀利。也許不能保證你教出一個所謂「成功」的孩子,但至少能培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當今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有幾個和父輩、祖輩完全不同的心理特徵。如果不能從本質上把握這些心理特徵,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很難在點子上。

當今大城市孩子的特點

1、與生俱來的孤獨感

今天生活在大都市裏的孩子大都是獨套公寓裏的獨子,這使得這些孩子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孤獨感。

「你可以去試試,到菜市場去買一隻剛剛生出來的小雞,不要多買,只買一隻。養着它,給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兩個禮拜以後小雞就死掉了,因為小雞孤獨死了。」

由於與生俱來的孤獨感,孩子們常常會有這些現象:一是會無端傷感,莫名其妙流眼淚;二是早早開始思考人生的終極問題:生死問題。

「有的4歲的孩子就會坐着發呆了,你不知道他的小腦袋想的是什麼。他想的可能是:隔壁的奶奶死了,死是什麼?我以後會死嗎?死後會去哪裏?」

生死這樣的終極問題,很多父母和老師自己都沒有考慮過。一個人帶着這樣無解的問題在生存,和一個人從來沒有這樣的內心世界,怎麼會是一樣的?對於這個問題你有多少思考?哪個學校給他解惑了?他一路成長,得到什麼教育了?他想要的東西給了嗎?

2、空前的學習壓力

和我們小時候相比,如今孩子的學業壓力非常大。家長們也很焦慮,學校也很焦慮。孩子們每天和焦慮者相伴。

學業壓力之外,孩子們的情感負擔也非常重。在陳默看來,一個孩子得到全家六個大人的全部關注和情感給予,其實也會帶來孩子的情感負擔。

「六個人愛一個孩子,你能體會到這個孩子的感受嗎?你知道這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嗎?他內心裏面的苦悶你知道嗎?」

陳默說,人都有一種想要報恩的本能,但父母在其他方面都不需要孩子的報答,孩子只能希望通過學習來回報,就往往會產生這種想法:「我要報答我的父母,因為他們對我太好了,我要上名牌大學,否則我怎麼面對他們?」

無處不在的焦慮感和空前的學業壓力,使得孩子的競爭感被培養得非常強,但競爭力卻未必很強。孩子發現無力通過考試回報父母,往往就會表現出厭學的行為。

因此,陳默建議家長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學業壓力和情感負擔。「現在孩子的心理負擔,是我們小時候所沒有的,你一定要理解孩子,你才能真地幫助他。」

3、話語權要求高

現在的孩子對話語權要求非常高,「他們在家裏沒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對話,為什麼你說話,我不可以說話呢?」

但我們很多教育者和父母還是秉承老一套,不給孩子平等的話語權,有的孩子就會把耳朵關起來:「你講好了。差不多講好了吧?我可以進教室了吧?」他根本不聽。

陳默建議家長要做一個可以和孩子平等對話的家長。「孩子可以有他的情緒表達、觀念表達,你接受嗎?如果你是這樣的好家長,你可以接受他有自己的觀念和情緒。如果你可以接受,將來你的孩子一定自立。」

4、知識面廣

現在的孩子見多識廣,知識面大,老師和家長的權威性因此被削弱。比如教地理,老師說澳大利亞如何如何,有孩子可能就站起來說:「老師,我在澳大利亞住了三年,我看到的情況是如何如何。」

5、超高的道德思想境界

現在的孩子因為從小不缺愛,生活條件好,個個都很善良,有愛心,有同情心。

陳默認為,家長要看到孩子的這些閃光點,要看到有時候孩子的道德水準遠遠高過我們。「有的時候孩子講什麼話,我們要反省一下,孩子是對的,而你未必是對的。你以為你很有社會經驗?其實孩子的境界要高一層。」

6、現實感很薄弱

現在的孩子因為被要求一心讀書,缺乏實際事物的操作機會,因此現實感會很弱。他們往往會在虛擬世界裏去尋找真實感,在真實的世界裏找到虛擬感。

因此,陳默建議家長們要給孩子現實感的刺激。比如家裏的大事和孩子討論,聽取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的心智成熟度會很快提高。

7、個性化生活要求很高

現在的孩子對個性化生活的需求很高,他們需要展現自己的個性,要與壓抑個性的事物相抗爭。「我來過了就要雁過留聲,我來過了你們怎麼可以不知道我來過?你們不知道我來過,我就一定要秀給你看。」

在陳默看來,這實際上是孩子在尋找自己,因為要和別人不一樣才可以找到自己。「這是好事情,我們不要壓抑他。」

什麼樣的孩子未來會幸福

每個家庭,都希望孩子未來可以成功、幸福,但什麼樣的人未來才可能幸福、成功呢?在陳默看來,孩子要想過得好,需要具備這些特質:

1、身心健康的人

身體要健康,而且能夠和周圍的環境相適應。

2、收入不低於社會平均水平的人

陳默講了一個故事。一位母親來諮詢,因為她的女兒雖然名校畢業,但執意要去小學當老師,而不肯去更加高薪的外企。

陳默告訴這個媽媽,小學老師的收入大概是社會平均水平,如果女兒喜歡當小學老師,這份薪水也可以滿足她的需求,她會很開心地做這份工作並不斷提升自己,成為很好的老師。

如果女兒聽從媽媽的灌輸,為了高薪去外企,做一段時間又發現投行薪水更高,然後想要跳槽。如果跳槽不成功,她會心態失衡;如果跳槽成功,她總會發現收入更高的地方,還是會感覺不幸福。

經濟收入是很多人非常看重的。那麼,到底多少收入才能確保幸福呢?陳默認為,只要收入不低於社會平均水平,孩子內心很平靜,而且在做自己非常願意做的事情,過得很知足,有滋有味,能夠取得一定的社會成就,這就是成功的。

3、能夠自我悅納的人

孩子將來要有內心裏的愉悅感,而不能僅僅為別人的評價活着。這樣的人,他不會有太多外界的逼迫,內心是強大的。

4、終身學習的人

孩子要從小養成閱讀習慣,培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一生學習不輟,這個人的人生是充實的,人生是飽滿的,他是過得好的。」

5、能欣賞美的人

孩子能夠鑑賞美,會為美而感動,這個人才像一個人,有人的心靈,這是他享受到人的樂趣,過得好的條件。

6、獨處不焦慮的人

一個人自己可以安定的,內心一定有豐富的資源夠他用,所以他是有魂的人,悠然自處,獨享人生的樂趣,我們很多人做不到,這是強大的。

7、群處不焦慮的人

他在人群里很自然,需要和誰發展關係他會很主動。

8、有助人能力的人

「有的家長問,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差怎麼辦。教孩子助人。有的家長問,孩子有競爭感沒有競爭力,競爭力如何培養?教孩子助人。」

在陳默看來,教孩子幫助別人可以讓孩子獲得強大的感覺,能量會越來越強,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強,將來人緣好,就是過得好。

9、與同伴親密相處的人

網絡上有個段子是說,要想知道你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借錢試試就行了。在陳默看來,真正的朋友是那種平時哪怕不怎麼聯繫,但遇到問題你可以放心大膽找他而他會全力幫你的。「如果一個人有幾個這樣的朋友,他活得底氣都會不一樣。」

家長應該要求孩子心裏要裝着別人,從小願意和別人分享,他將來才能有兩肋插刀的朋友。

10、與伴侶親密相處的人

陳默解釋說,親密是一種能力。婚姻裏面,沒有誰好誰錯,講到底就是人格成熟的問題。家長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人格成熟的人,學會和配偶如何相處。

11、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人

最後,一個孩子要想過得好,還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家長要幫孩子樹立健康地、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3個問題自測焦慮程度

在演講結束後的問答環節中,有家長問,孩子花費很多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該如何引導?陳默笑着反問道:「我們小時候花很多時間收集糖紙,這有意義嗎?」

在她看來,家長對意義的理解過於急功近利,好像只有那些好處能夠看得到的事情才有意義,但實際上,讓孩子感覺到很快樂也是一種意義所在。

這種急功近利的意義觀,實際上和家長們普遍存在的焦慮感是直接相關的。陳默提了三個問題請家長自測自己的焦慮程度:

1、如果你聽說一位數學名師最近開班輔導,他輔導過的孩子都考進了名校,但你沒有他的聯繫方式。你會着急的到處找嗎?

2、你在飯桌上是不是要麼不說話,只要說話,哪怕繞100句也會繞到學習上?

3、孩子班上誰語文成績最好,誰數學成績最好你是不是都很清楚?

如果三個問題的回答都是「是」,那麼基本可以確定你是一位焦慮的家長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第一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3/1994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