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過度消耗孩子的能量會毀了他!請做賦能型父母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能量接收器,被愛滋養,才能明亮如光。

父母一定要學會給孩子賦能,多多進行鼓勵和肯定,引導他們向上生長。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常常有一個疑問: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有的孩子自信、陽光、積極,做什麼事都精力充沛,不懼困難和挑戰。

而有的孩子卻總是退縮、自卑、憂鬱,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感覺沒有一點朝氣在身上。

其實,這中間差的就是能量。

一個孩子的能量狀態,就是他的生命狀態。

一位教育家曾說:「好的家庭,要做孩子最強勁的加油站。好的父母,要做孩子最重要的能量源泉。」

可生活中,很多父母的教育,卻沒有給孩子的成長做「增值」,反而在「消耗」孩子。

尤其是下面這3種教育,最消耗孩子的成長能量。

1

喜歡喋喋不休講道理

我曾經就是一個喜歡講道理的媽媽。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我苦口婆心跟他講「自律與不自律的孩子,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孩子總是想着玩手機,我就在邊上喋喋不休地告訴他「你要做手機的主人,而不是手機的奴隸」。

就連孩子晚睡一點,我都忍不住各種念叨:睡太晚長不高,還影響學習......

那時我並沒有意識到,講道理,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直到我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的傾訴:

「從小到大,無論大事小事,媽媽都嘮叨個不停。

我越躲,媽媽越多大道理。

我越跟媽媽對抗,媽媽越是數落沒完。

終日與憤怒、沮喪為伍,我已經不知道學習的樂趣何在,不知道人生意義何在,不知道活着的樂趣何在!」

我這才醒悟,太多的道理,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折磨。

心理學家馬歇爾說:

「當語言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至彼此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喋喋不休講道理,看似為了孩子好,其實正在侵蝕孩子的能量。

因為孩子感受到的只有父母的不信任和操控,所以他便把能量都消耗在了抵抗上,而不是改變上。

喜歡無休止地向孩子抱怨

知乎上,有位博主將喜歡抱怨的父母稱為「行走的烏雲」。

她說:「只要媽媽一開口,我就感覺生活里沒了光。」

從小,她媽媽每次和爸爸吵完架,就會在她的面前不停地數落爸爸,完了,又把怨氣澆到她身上:

「哎,我當初怎麼瞎眼嫁給你爸的,然後又生了你這個煩人精......」

「要不是為了你,這日子我早過不下去了......」

平時吃個飯,媽媽不是抱怨這個菜貴,就是吐槽她不好好學習,罵罵咧咧十幾分鐘,導致她每次吃飯都如鯁在喉。

用女孩的話說就是:「每次媽媽開口,看到她嘴唇一開一合,感受到抱怨聲不斷充斥着耳膜時,我就壓抑得喘不過氣來。」

這導致她也逐漸「遺傳」了媽媽的負能量,看問題都變得悲觀。

嚴重時,還想過自殺。

有這樣一句諺語:「如果常常流淚,就看不見星光。」

父母愛抱怨,家就會變「情緒垃圾場」。

生活在「垃圾堆」里的孩子,內心積聚了太多的苦楚和壓抑,陽光自然照不進去。

這時的孩子,就如同一株生長在沙漠裏的小草,成長營養得不到供給,只能不斷消耗自我,最終走向枯萎。

喜歡在小事上過度指責孩子

心身醫學碩士李辛曾分享一個真實案例。

就讀於某211大學大二的女孩李楠,突然休學在家,每天不是玩遊戲,就是吃喝睡。

媽媽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女孩就是擺爛不肯上學,說自己就是一無是處的廢物。

一番諮詢後,李辛發現,孩子的病因出在媽媽身上。

從小,但凡女兒考得不好或者偷懶放鬆一下,媽媽就會不停地指責:

「你這樣對得起我在你身上付出的心血嗎?」

有一次,女兒不過是漏寫了一些媽媽留的作業,結果媽媽大發脾氣,一邊罵一邊把她趕出門口寫作業,絲毫不管當時已經很晚了。

平日,媽媽還經常因為一點小錯、小問題就大發雷霆。

不停的指責,批評,就像一把把利刃,消耗了女孩太多的精力和心力去對抗。

女孩擺爛的背後,是因為能量被過度消耗,心中只剩下挫敗感和無力感。

《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一書說:

父母對孩子的苛責,會內化在孩子的自尊感中,從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內在聲音,讓孩子自我攻擊。

說到底,過度的指責,本質就是一種隱性攻擊。

它讓孩子在不斷被否定和被批評的環境裏,逐漸失去自信和陽光,在焦慮內耗中消磨了活力。

孩子從父母的言行中感受生命力。

智慧的父母,不做負能量父母,而是做賦能型父母,為孩子提供能量,助力孩子成長。

1.積極的對話

父母說什麼樣的話,就散發什麼樣的能量。

樊登老師在與兒子交流時,就總是積極樂觀。

兒子考試把樊登的「登」字寫少了一點,很是自責。

他聽後卻誇他:「你錯得很聰明啊,古代為了避諱,孩子就應該把父母的名字寫錯」,這樣一下子化解了兒子的煩惱。

老師冤枉兒子上課講話,罰站兒子,他就把自己小時候交頭接耳,被老師安排坐在掃把邊上的糗事說了出來,兒子的委屈瞬間煙消雲散。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有各種問題,負能量的宣洩,只會讓孩子深陷其中。

情緒平和,積極對話,父母的語言才會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孩子的心裏,為孩子重新注入新的能量。

2.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是家庭環境的產物。

不好的家庭氛圍猶如毒藥,會一點一點蠶食孩子的生命力。好的家庭氛圍則如土壤,可以滋養孩子的一生。

營造家庭氛圍,父母可以做好這幾點:

進家門前,撣掉身上的「灰塵」,丟掉壞情緒

爭執可以,但必須以解決問題為目的

瑣事不糾纏,大事不責難,遇事一起扛

定期開家庭會議,促進親子交流

一個輕鬆、溫馨、民主、自由的家庭,就是一個能量場,身處其中,孩子自然元氣滿滿。

3.經常讚美表揚孩子

孩子需要讚美,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和水一樣重要。

「知心姐姐」盧勤就從不吝嗇夸兒子,不管兒子做什麼,她都夸「太好了」、「有兒子沒兒子就是不一樣」。

在她的誇獎下,兒子總是動力滿滿,不僅生活能力強,學習也很厲害。

在這裏給父母們分享一個「341誇獎法」

3是,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在任何事件上都可以表揚孩子;

4是,肯定情緒,肯定動機,肯定已經做到的事情,肯定可以提升的地方。

1是,唯一標準:孩子的正向感覺是否得到保護和增強。

讚美,是有力量的。

經常被誇的孩子,內心會生出無限動力和熱愛,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越變越好。

4.善於表達愛

對於孩子,批評的話我們總是很容易脫口而出,「愛」卻總是深藏心裏。

林清玄曾說:

「光是充沛的愛還是不足的,與愛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實踐與真實的表達,沒有透過實踐與表達的愛,是無形的、虛妄的。」

愛需要表達出來,孩子才能感受到愛。

演員霍思燕就經常日常生活中告訴嗯哼自己有多愛他,有時甚至會情不自禁地親他的手。

被愛澆灌長大的嗯哼,像一個小太陽,對每個人都溫暖有愛。也像一顆小草,內心強大,哪怕被網友「攻擊」容貌,也能大方回應「人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有句話說:被愛滋養的孩子,才能明亮如光。

把愛種在孩子心裏,孩子的內心才會有足夠的幸福感,向陽而生。

5、高質量的陪伴

《朗讀者》中,有這樣一句話:

「陪伴很溫暖,它意味着在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

但對很多忙於工作的父母而言,能陪伴的時間實在有限。

怎麼辦呢?

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指出:陪伴不在於時長,而在於是否耐心,是否走心。

做到高質量陪伴,父母們要做好這「三個一」,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卻能給孩子很好的陪伴:

一席話:陪孩子聊天談心10分鐘。

一段路:飯後和孩子散一下步,或者小跑一下。

一盞燈:一家人燈下一起共讀,或者孩子學習,父母在邊上安靜做自己的事。

這些被父母用心陪伴的一個個時刻,就像點點星火,終將匯聚成炬,不斷豐盈孩子的內心。

6.以身作則

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家庭,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網上有一位博主就曾自述:

十幾年來,父親堅持每天6點半起床,看書充電。

而母親只要有空閒,也會拿起書本認真閱讀。

每天晚飯後,父母還總是相約在樓下空地打打球,或跑跑步。

期間,父母雖從沒有叫他要怎麼做,卻一直用自己的行為激勵着他,讓他逐漸變得自律。

正如董宇輝所說:「榜樣是最好的成長力量。」

當父母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孩子自會在追隨的路上,凝聚起磅礴力量,勇毅前行。

知乎上有人問:

作為一個普通父母,沒有什麼優秀的資源,也沒有太多的文化,該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高贊的回答是:

多鼓勵他,認可他,表揚他,理解他,支持他。不要把自己的認知,焦慮,憤怒,恐懼和委屈轉移給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是啊,教育的本質,是給孩子賦能,不是給孩子製造創傷。

父母存在的意義,是讓孩子想到你時,他的內心就會充滿力量。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男孩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01/198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