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家庭教育最大的真相:父母越打壓,孩子越自卑

前幾天去閨蜜家,剛好看到她兒子寫完一本卷子。

每一個字的字跡寫得清晰,內容也沒有寫錯。

小男孩很開心地笑着,滿懷期待地看着媽媽,希望得到媽媽的鼓勵和讚賞。

閨蜜接過卷子看了幾眼,面色難看地說:「你看看你,花了一個半小時才寫完,做事情慢吞吞地,一個半小時都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小男孩聽完媽媽的話後,眼圈泛紅,一臉失望的離開回房間去了。

後來閨蜜和我聊天時說,她知道孩子很優秀,可就是擔心鼓勵孩子之後會驕傲。

美國正面管教創始人簡·search尼爾森曾質疑:

「我們究竟從哪裏得到這樣一個荒謬的觀念,認定了如果想要孩子變得更好,就應該先要讓他感覺更糟?」

很顯然,打壓教育是不可取的。

讓孩子過早接受語言暴力、承受壓力,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還會讓孩子變得過于謹慎、膽怯……

而且,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伴隨一生的危害。

父母越打壓

孩子越喪失自信

知乎學霸王諾諾在《不可說》裏對話整容女神吳曉晨。

王諾諾讀小學後,母親擔心她「驕傲」,聯合學校老師一起打壓她。

怕她愛美,十幾年都不讓她穿裙子,使得她在整個青春期活在自卑中。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有時候,父母一句打擊、挖苦的話,往往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摧毀孩子的自信,使孩子更加自卑。

深以為然。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姜文是誰?中國最有個性的演員兼導演,滿臉都是的厲害。

可是,這樣的男人,卻是一個優秀的「自卑者」。

即使功成名就,才華橫溢,但是姜文內心卻感覺不到一絲快樂。

在一次訪談中,姜文罕見地談到自己人生的失敗。

他說:「我考上中戲她(媽媽)也不高興,我買了房她也不願意住,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高興。

有時候我覺得生活沒招,才怕電影假造一生活,我回到現實,面對的是十幾歲一樣的困境。」

哪怕直到母親去世,姜文還是很不甘心地說:「我媽是3月份去世了還……」

在內心欲望的驅動下,中國父母很悲壯地發明了打壓式的親子關係:你恨我沒關係,只要你有出息就行了。

他們永遠不去想,一個功成名就的人,心裏藏着對父母的怨恨與遺憾,得有多痛苦。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做過這樣一個調查,結果顯示:

2006名18至35周歲的青年中,超過90.6%的受訪者表示被父母言語打擊過。

45.4%的受訪者表示持續到中學。59.7%的受訪者則認為打壓式教育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有位網友靈魂拷問:「被父母打壓教育二十年,現在你讓我自信,如何才能自信?」

是啊。

打壓式教育在不斷地試探着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底限,這種教育,只會毀掉孩子的自信心,看不到自己美好的一面。

而家庭教育不當就是父母沒有正確的教育觀,會用打壓、貶低孩子作為家庭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心理問題,不能健康成長。

想起傅首爾說的一句話:

「一個人,你要讓他自信是非常難的,但要讓他自卑,易如反掌。」

打壓式教育

比想像更中傷孩子千倍百倍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裏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在孩子年紀還小、心智尚未成熟的時候,父母就是孩子心中的神,孩子對父母的話深信不疑,對話里的貶低、挖苦、打壓也全盤接受。

《中毒的父母》書中說道: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打壓不是教育,而是傷害。

不斷地給孩子進行打壓式教育,出發點雖好。但是造成的後果,猶如一把匕首,深深地刺進了孩子的內心。

所以,一味否定和打壓孩子,只會讓孩子陷入自卑、自我否定中,從而給孩子的一生帶來無法治癒的傷痛。

化「打壓」為讚美

孩子才會擁有美好未來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同樣,也只有欣賞和讚美能夠給孩子帶來快樂和自信。

有時候,父母的一句欣賞和讚美,就能為孩子打開一扇窗。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化「打壓」為讚美呢?

1.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人也是一樣的,不可能生來就是十全十美,總會存在缺點的,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上,就會存在他獨一無二的特點。

著名畫家達·文西在六歲那年不認真聽老師講課,就喜歡在紙上塗塗畫畫,甚至還給老師偷偷畫了一幅速寫。

回家之後,當他把自己的畫拿給爸爸看時,爸爸不但沒生氣,還說達·文西真有天賦,決定培養他這方面的潛能。

父母認為孩子不行,是因為他們沒有用心發現孩子的優點,而是用大眾的眼光看待孩子,覺得自己孩子哪裏都不好,全身上下都是缺點。

2.請信任自己的孩子

最近重溫了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感觸良多。

一位摔跤冠軍的父親無意中發現女兒的天賦和長處,想讓孩子參加摔跤比賽。

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爸爸依然選擇相信自己的孩子。

最後,女孩也憑藉自己的努力,站在了舞台上的最高點。

有人說:信任,是對孩子最好的尊重,孩子會因為你的信任更相信自己。

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給予孩子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也渴望得到成人的賞識、讚賞、尊重、信任來肯定自我。

只有父母的信任,孩子才會更加自信和努力,取得更大的進步。

3.用鼓勵和讚美代替打壓

美國有個教育專家曾做過一次實驗,教室里坐着藍眼睛和棕色眼睛的孩子們。

在他說到哪個顏色眼睛的孩子們更聰明的時候,那些被點名的孩子一個個舉起自己的手,表現得更突出、機靈。

當他把說法反過來時,那些被點名的孩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垂頭喪氣,都以為自己是蠢笨的。

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往往源於身邊的長輩親屬。

英國著名教育家史賓賽說:「對孩子的一次喝彩,勝過百次訓斥。喝彩和鼓勵,可以讓自卑的孩子走出泥沼。」

所以,教育孩子,不能太吝嗇你的讚美。

鼓勵和讚美我們給予孩子最大的底氣,能讓他們在做出每一次嘗試時,擁有足夠的勇氣。

有人提問: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高贊回答:「教育的本質,是愛。是賞識、理解與尊重;是放手、反思和引導。」

好的教育,應該是尊重、欣賞、鼓勵、支持孩子,讓孩子成為他們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打壓、羞辱孩子。

有句話說得好: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和支持孩子卻是一項修煉。

願天下所有父母,都能及時改正,多接納孩子、欣賞孩子,不吝嗇對孩子的愛和尊重,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自信、陽光的未來,也能成長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09/189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