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這些常用中藥,換個方式用,功效截然不同!

中藥的正負之功,是中藥的一大特色,許多中藥具有這種作用。所謂正負功效,是指同一種藥物能治療性質相反的病證,即起到正反兩方面的治療作用。這些藥物的正負功效除自身獨有外,還與多方因素的作用有關,現簡略條述如下。

一、藥物劑量之多寡

藥物劑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藥物的作用,有學者認為:漢方之秘在於劑量之大小。確為有識之見。

中藥的正負功效與藥量多寡密切相關,舉例如下:

大黃:常用為10克左右,後下入煎則有通里攻下作用,久煎則瀉下力弱。據近人臨床經驗,如用量大於30克則瀉下力反緩,久服之則下瀉作用甚微或不瀉。因此要取其通下之功者,以5~10克(後下)或開水沖泡為最佳;故大黃量大久煎通下力弱,量小後下則通下力大。

紅花:有活血調經之功。李時珍認為,能行男子血脈,通女子經水,多則行血,少則養血。常用10~15克,多則30克,少則3~5克。

黃連: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若一次用量在15克以上,量過大則苦寒敗胃;一次用量在3~5克左右,小劑量則苦味健胃。

龍膽草:清泄肝火,解毒利濕。大劑量則苦寒傷胃,小劑量則味苦健胃,與黃連有相似之功。

熟地:滋補肝腎,養血益精。常用為10~15克。張錫純《衷中參西錄》中說:「少用則作悶,多用則不悶」。提示醫者,用熟地不必拘泥於量大礙胃之說。

明·張景岳,善用熟地,號有張熟地之稱。他說:「陰虛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陰虛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陰虛而躁動者,非熟地之靜,不足以鎮之;陰虛而剛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緩之」。這說明熟地有「聚之、降之、鎮之、緩之」之功,其正負之功則不言而喻了。

白朮: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之功,一般常用量為10~15克。據報導:「重用白朮治療便閉34例」(《福建中醫藥》82年1期),每次用30~50克,有很好的通便作用。故大量則通便,常用量則健脾止瀉。

紅棗:有健脾調中之功。臨床經驗證明常用一次7~10枚(約30克),則健脾止瀉;若用量過大或以棗代食則致便溏泄瀉。

扁豆:健脾化濕。一般用10~15克左右;若量過大,一次用30~60克則腹脹納呆,脾失健運,故常量健脾,過量礙胃。

麥芽:健胃消食。據臨床運用證明,一般用量10~15克則健胃消食,生乳多乳;若大劑量30~60克則有回乳之力。

枳殼:破氣散結,以消中脘痞病之證,如枳實丸之類;若加大劑量一次在30克以上則有升提中氣之功,臨床和實驗證明能治胃下垂和子宮脫垂之證。

其它尚有柏子仁、山藥等亦隨劑量大小而變。

二、藥用部位之不同

同一藥物由於藥用部位的不同,亦表現出正負之功。這類藥物的正負功效在古代醫藥中頗為重視,現代由於藥源缺乏,品種銳減,已很少注意到這方面藥物的正負功效了,今再重新加以例舉:

當歸:有全當歸、當歸身、當歸尾、當歸頭之分。當歸頭止血,當歸身補血,當歸尾活血,全當歸和血;其中有止血與活血、補血與活血為一物的正負之功。

黃芪:固表益氣,健脾補中;若用黃芪皮則利水滲濕,一補一瀉均為同一藥物的正負之功。

麻黃:發汗解表,平喘利尿;若用其根則收斂止汗。

甘草:多用重用使水濕滯留;少用,用甘草梢則利水滲濕。一般重用30克,少用則3~5克。

人參:大補元氣;用其蘆頭吐邪外出;一補則一瀉。

生薑:和中止嘔,發汗解表;用其皮則利水滲濕;一表則一瀉。

其他如茯苓、杏仁、附子等均因藥用部位的不同而產生正負之功。

三、炮製方法之不同

炮製是改善藥性的重要方法,同一藥物通過各種不同的炮製方法,而成為具有正負功效的藥物。舉例如下:

蒲黃:生用活血消瘀,如失笑散。炒用止血,如《沈氏尊生書》之蒲黃散。

首烏:制熟後能補肝腎,益精血,以補益為主;生用能通大便,解瘡毒以祛邪為先。

大黃:炒炭或制大黃則通瀉力弱,生用則瀉熱通便力著。炒大黃止血效佳,酒大黃祛瘀功勝。近代研究和臨床經驗認為:大黃粉有止血涼血祛瘀生新的作用,治療消化道出血有良效。

石膏:生石膏辛涼透熱,用於陽明經證,煅石膏吸濕收斂,用於外科瘡瘍。

生地:生地經蒸煮後為熟地能溫補肝腎;生地則是滋陰涼血;炮製後則寒溫有別。

酸棗仁:養血安神。李時珍認為:「生用治好眠,熟用治不寐」。不同炮製,功用迥異。然目前臨床應用已無此嚴格區分,多以炒棗仁入藥以治失眠之證。

南星:生南星、制南星苦溫辛烈,有祛風滌痰之功,燥濕通絡之能;經牛膽汁拌制為膽南星則性味苦涼,用於痰熱驚風之證;炮製前後雖均能搜風祛痰,然溫涼有別。

其他如甘草、半夏、遠志、乾薑等經不同炮製後均能表現出正負之功。

以上所述,影響中藥正負功效的諸因素,僅舉其主要的,如煎藥方法不同,季節氣候不同,以及產地品種的差異等因素亦可影響藥物的性能,有些亦因此而產生中藥正負功效;通過了解這些因素,可以有目的地取得藥物正負之功,擴大藥物使用範圍,同時從劑量、藥用部位、炮製、產地等數方面對藥物進行必要的選擇,以適應病證治療的需要。

這些因素有的可集中反映在一種藥物上,有的則受其中二或三方面因素影響,如大黃有劑量、炮製二方面因素影響其正負功效,因此要從臨床實際出發,或通過實驗研究以明確影響藥物正負功效的因素,這樣有助於臨床正確使用藥物。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太和道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27/197060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