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學世界 > 正文

史上最蒼涼的一首秋詞,句句皆是絕唱,開宋詞豪放之先河

暮雨洗清秋,霜風冷畫屏。

秋天,氣溫下降、風景蕭瑟,往往令人想起時光流逝、歲月不再。

而自古文人多悲秋,面對此情此景,難免引動內心中的惆悵之情。

無論是鄉愁還是相思,無論是個人遭際還是家國之思,都是文人們在秋日經常吟詠的內容。

李白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寫的是思婦獨守家中的閨怨;

賀鑄的「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寫的是個人仕路崎嶇、沉淪下僚的悲憤;

徐再思的「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寫的是思念故鄉與父母的哀愁。

宋代有一首秋詞,寫的卻是家國之思,意境開闊蒼涼,堪稱千古絕唱。

這首詞便是「北宋文武第一人」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此詞寫於范仲淹在陝西主持防禦西夏的軍事之時。

他在邊關近四年,退則治理農桑、發展商業,開辦書院、興辦教育,進則親率軍隊築城、打仗,分部訓練、輪流禦敵,將西夏軍隊殺得望風而逃,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

可以說,范仲淹不僅是「濟時良相」,做官公正無私,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以一己之力,開了文官帶兵打仗、戰勝異族的先河。

他一生只留下了五首詞,卻首首都是經典,這首《漁家傲·秋思》更是被稱為千古絕唱。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相同。

剛入了秋,大雁便迫不及待地向南飛去,絲毫不肯留戀這一方水土。

因為這裏是苦寒之地,滿目蕭條、寒冷孤淒,所以就連大雁都不願意呆在這裏。

詞中表面上寫的是大雁,實則寫人。

連大雁都不肯停留的地方,對於人來說,又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

然而,邊關駐守的將士卻沒有自由可言,他們為了守衛國土,必須年復一年地堅守在這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黃昏時分,夕陽西下,蒼茫的大風中傳來淒涼的羌笛聲、激昂的號角聲和馬嘶人喊的訓練聲。

「千嶂」形容的是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層巒疊嶂,猶如巨大的屏風。

近處的炊煙與遠處的暮靄形成一片霧氣,而在這一片蒼茫中,身邊的將士們早早將城門關上了。

這是一座孤城,也是阻擋西夏軍士的一線陣地,所以城外才沒有農民耕種,沒有行人往來。

它雖然「孤」,卻是一座堅固的、雄壯的軍事堡壘,整座城池與城中的軍士都嚴陣以待,殺氣騰騰。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在城中飲下一杯濁酒,想借它解一解鄉愁,卻還是會在每一個無法入眠的夜晚,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

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抬首望去,遲遲未能勒馬燕然,又何談歸期呢?

這一句是全詞的核心,是它的靈魂所在。

飲酒思家的主體是范仲淹,更是邊關無數不能歸家的軍士。

他們熱愛家鄉,思念親人,心心念念地渴望早日回到中原。

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更熱愛祖國,無法像那無情飛走的大雁一樣離開,而是要堅守着腳下的土地。

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說明他們並不滿足於守土,他們還盼望着出征打勝仗,建功立業、鞏固邊防。

這句詞表達了邊塞軍人們內心的矛盾和無奈,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堅定的決心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天氣寒冷,霜雪滿地,滿地白霜衰草黃,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

夜深了,多年駐守在邊關的將士們早已霜雪染白了頭髮,他們都和詞人一樣難以入睡,只能遠眺着故鄉的方向,流下滾燙的眼淚。

人為何不能成寐?白髮蒼蒼的將軍為何還在服役?為國守邊的年輕兵士為何要落淚?

因為大宋此時內憂外患:外部邊關不靖,西夏騎兵頻頻擾邊,時刻威脅着國家領土的安全;內部朝廷卻不重視軍事,無人整頓武備,甚至無法制定一個正確的方針政策。

所以年邁的將軍要年復一年地守在邊關,一輩輩年輕的兵士萬里投軍,無法與家中親人團聚。

這首詞中寫的是塞外秋色,是長夜無眠,是借酒澆愁,是對邊關戰事的憂慮和將士們的關懷。

它整體的色調是悲壯而蒼涼的,情感是濃烈而深沉的,有淒涼,也有壯闊;有悲憫,也有豪情;有憂慮,也有激昂。

程洪《詞潔》中曾它是「一幅絕塞圖,已包括於「長煙落日」十字中。唐人塞下詩最工、最多,不意詞中復有此奇境」。

它不僅是宋詞中的秋思之最,也是邊塞之最,又足以稱之為《漁家傲》之最,句句都堪稱千古名句。

而更為重要的是,在此之前,詞只是詩之餘,是飲酒享樂的花間遊戲。從未有人將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裏,范仲淹此舉,可謂是一掃浮靡的大手筆,拓展了詞的內容,更是開了豪放詞風之先河。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林家清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18/195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