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難道不是身體在排毒嗎?怎麼還會和癌症有關係啊?」
老李今年55歲,平常在工地干體力活,除了有高血壓的毛病外,身體還算不錯。大約從3個月前開始,他發現自己總是動不動出汗,吃完早飯後渾身都濕透。夜間睡眠也是如此,醒來時身上的汗液會把床單完全浸濕,但他並沒有太當回事,認為可能是天氣太熱身體在排毒導致的。
隨着時間的發展,老李身上還出現了面色潮紅、乏力等症狀,但這些症狀在休息後可以緩解,而繼續幹活後很快又會捲土重來。老李被身上的不適症狀折騰的夠嗆,無法勝任工地上的工作。
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去了醫院檢查,沒想到經檢查確診為嗜鉻細胞瘤,好在病程還處於早中期,經過手術老李很快就康復出院了。
一、出汗是在排毒嗎?汗多、汗少哪種人更健康?
不少人認為出汗是身體在排毒的表現,出的汗越多說明體內毒素越多,排出後可以讓身體變得更健康,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出汗其實只是身體的自然生理反應之一,通過汗腺排出汗液可幫助維持體溫平衡。如日常在進行鍛煉、天氣過熱時,體表溫度也會上升,為了讓體表溫度保持穩定,身體會通過出汗來降溫。
至於出汗排毒的說法,其實並不靠譜。人體內主要的排毒器官是肝臟和腎臟,大部分的毒素和代謝廢物會通過尿液、糞便、呼吸排出體外。我們的汗液內98%為水分,剩下的2%為一些代謝廢物,但這麼點量的毒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還有些人覺得,平常汗少的會比汗多的更健康,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山東省立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聶小娟表示,出汗多少並不能作為判斷身體健康與否的標準。日常出汗多或少,只要身體沒有其他不適的現象,都是正常情況,無需過多擔心。
身體的出汗量一般主要取決於汗腺的數量、交感神經的活動情況以及身體對於交感神經刺激反應的強弱,與遺傳、身體素質等相關,但不能單以出汗量的多少來判斷身體健不健康。
二、半夜出汗太多浸濕床單?或是5種疾病的信號
像開頭老李那樣出現半夜出汗太多浸濕床單,有時候可能是一些疾病發出的信號,對此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1.嗜鉻細胞瘤:該病起源於神經外胚層嗜鉻組織,發病率不高,但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的人群身上。每個人的表現也不同,有些可能為無症狀,也有些會表現為頭疼、心悸、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等,部分患者會持續出汗。
2.糖尿病: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往往會合併植物神經性病變,繼而引起出汗量異常增加,出汗的部位主要會集中在上半身,同時還可能會有手腳顫抖、面色蒼白等症。
3.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會導致患者的身體異常出汗,除了出汗外還可能會有消瘦、脫髮、指甲變脆等症狀。
4.心梗:罹患心絞痛、高血壓、冠心病等病的患者,突然出現大汗淋漓,且伴有胸口憋悶、疼痛症狀,需要高度警惕是心梗的前兆。
5.更年期綜合徵:處於更年期的女性,會因為體內激素分泌異常而出現一系列的異常症狀,包括有潮熱多汗、心悸頭暈、失眠健忘等。
三、一動就愛出汗的人,到底是不是「虛」了?
生活中只要觀察就會發現,一些人平常都不太愛出汗,還有一些人則稍微一動就會大量出汗,那麼愛出汗是不是身體虛的表現呢?
答案是否定的,上文提到出汗的多少與多種因素相關。相比較而言,男性身上的汗腺數量會更多,會比女性更愛出汗。年輕人相較於老年人出汗量也比較多、肥胖人群相較於體重正常的也更愛出汗。
還有就是個人日常的飲水量也會影響到出汗的數量,一些人本身體質就是不愛出汗的,日常可能大量運動也不會出汗。身體是不是虛,要從多方面去進行判斷,而不是單純看出汗的數量。
如今正值炎熱的夏季,出汗的情況越來越多,此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出汗意味着體內水分的流失,所以在大量出汗之後要及時補充水分,注意小口慢飲,不可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否則可能會有水中毒的風險。
另外,一些出汗量較多的人群,要注意補充鈉、鉀元素。有必要的情況下還可適當喝一些運動飲料、電解質飲料,來幫助維持體內的電解質平衡。
出汗是身體正常的生理表現之一,但它並不是排毒的主要渠道,對此要以正確的心態看待,不要因為謠言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