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上海灘第一交際花,吊打一切假名媛

那段時間,約有兩年,楊杏佛常在星期日帶兒子到巨籟達路(今巨鹿路)唐家去吃飯,談天或打牌,在座的還有唐瑛和她的丈夫李祖法。但那時,這對夫婦就已經看出不和諧的苗頭。

李祖法

李祖法出身於鼎鼎大名的「寧波小港李家」,其父為當時是上海商務總會總理李雲書,名副其實的浙地財閥,滬上新進的一代天驕(愚園路李家西摩路李家都是他家)。

李祖法畢業於耶魯,少年得意,對於唐瑛的盛名,一開始是極為滿意的——我再次感慨下李家公子娶的都是名媛,二代名媛周叔苹的丈夫是李祖侃,嚴仁美的第二任丈夫是李祖敏,李祖敏有個弟弟叫李祖萊,曾經綁架過張伯駒。他有一個妹妹叫李秋君,是張大千的紅顏知己。

這樁婚姻看起來門當戶對,但娶回家來,卻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

一個好動,一個喜靜,好交際的妻子遇上了愛宅在家裏的丈夫,這段婚姻註定困難重重。李祖法在上海擔任一家人壽保險公司的總代理人,善於經營,長於理財,他對妻子那種穿花蛺蝶般的交際花生活頗有微詞。

從唐瑛的婚後生活看起來,她並沒有因為結婚就打算完全消失自己「交際花」的桂冠。1935年秋,唐瑛在上海卡爾登戲院用英語演京劇《王寶釧》(Lady Precious Stream),這齣戲的開頭,王寶釧自己把繡球拋給薛平貴,她是這樣主動的女子,即便在上一段感情里,為了家庭,她不得不把和宋子文的情書鎖在柜子里。

她本來還有機會去紐約演出這齣戲,1935年12月底,導演熊式一發電報給唐瑛,邀請她來美演出:「你何時能坐船來參加一流的世界性歷史劇目?一起幫助中國發揚光大,讓世人了解中華佳麗。如果應允,速航空寄照片。」當時負責演出的國家藝術劇院主任伯納迪恩·弗里茨(Bernardine Fritz)也認為,「整個中國最適合扮演這角色的」非唐瑛莫屬,她認為,要是唐瑛能涉洋去百老匯,必定引起轟動。

但唐瑛的回覆是:「擬不予考慮。至歉。」

也許是因為李祖法阻撓,這次演出才不能成形。唐瑛這樣的閨秀,最懂得給丈夫體面,但也許也是在彼時,她已經開始打算離婚了。

兩年後,1937年,27歲的唐瑛與李祖法離異,他們的兒子李名覺歸唐瑛撫養。

小報上的報道卻出奇的克制,我翻了翻,只有幾篇講唐瑛如何落寞出行,拒不回答記者提問,又猜測李祖法有新歡云云,在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南唐北陸,一濃一淡,唐瑛的淡,並不是為了襯托陸小曼的濃,正因為這一份淡薄,才避免了輿論的追殺。

她早知浮世繁華太過濃烈,會情深不壽。不如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藏着的鋒芒,雖然看起來有些無趣,但至少,安全。

唐瑛的第二任丈夫是友邦保險公司的容顯麟。容先生是廣東人,叔叔是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容先生性格活潑,愛好多樣,騎馬、跳舞、釣魚等,也是文藝愛好者。容先生的家世和李祖法比差遠了,他同樣有過婚姻,而且還有四個孩子。

唐瑛喜歡,她吸取了教訓,這一次,她要為自己而活。1937年,他們在新加坡結了婚,中途一度去了美國,1939年又回到上海,住在丹尼斯公寓。

李名覺喜歡和容伯伯在一起,他喜歡在周末被牽着手帶着去看戲、看電影、看畫廊、聽音樂會或是外出野餐,每個周末都令人愉快。容伯伯對他十分寬容,不看演出的時候也會帶他去吃點心,吃湯麵、煨面,還吃美國巧克力和漢堡。他很愛吃漢堡,吃麵食,印象中家裏幾乎是不吃米飯的。

1948年,唐瑛全家去了美國。

順便說一句,和唐瑛離婚的李祖法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將西方人壽保險公司所有投保客戶個人資料保存。二戰結束之後,他耗時數年追尋客戶下落,仍兌現戰前客戶承諾,因信譽而聞名保險業。1947年,美國西方人壽保險公司在香港開設其亞洲總部,李祖法移居香港,我曾經多次在船王董浩雲的日記里見到李祖法的名字,董浩雲視他為知己,言必稱「兄」。

03

和姐姐唐瑛一樣,妹妹唐薇紅也是16歲進入社交界。

從震旦女中畢業之後,她沒有再上學。她喜歡跳舞,第一任丈夫也是在舞廳認識的,「我們那時候談戀愛是很含蓄的,最初幾次出去玩必須一大幫人一起,等到後來熟了之後大媽媽才讓兩個人單獨出門。

約會的內容也無非是看看電影,去『仙樂斯』跳『茶舞』,『茶舞』的意思就是下午茶時間的舞會,其實不喝茶的只是跳舞,因為舞廳里的東西都不會好吃。跳完舞,我們才去康樂酒家這樣的大飯店吃東西。」

婚禮是在華僑飯店舉辦的,婚禮上便有了一絲不和諧音符,給長輩行禮時,新郎老老實實地跪下去磕頭,唐薇紅只是鞠了一個躬,婆婆大為光火。結婚之後,婆媳關係更糟糕了,一隻雞上桌,腿給公婆,翅膀給老公,到了唐薇紅那裏,只剩下雞頭。新媳婦還特別嫌棄夫家「吃臭冬瓜鹹魚,這些東西我們家是從來不拿上桌的,連傭人都不要吃的」。

一開始,她不想生小孩,對婆婆說想要玩兩年,婆婆氣到半死。到了20歲,她生了第一個小孩,婆婆才對她有了笑臉。

1949年5月10日,《申報》新聞里有這樣一條,「交際花徐琴舫失手殺斃四歲養女」,這是這張報紙最後一次提到「交際花」一詞。

5月26日晚上,唐薇紅和丈夫從睡夢中驚醒,外面有隆隆槍炮聲,但兩人隨後決定蓋着棉被睡覺:「就是死也要睡個痛快。」第二天早上醒來,門外馬路上睡着解放軍,上海被佔領了,《申報》於當日停刊。

家族裏的兄弟姐妹們基本都走了,但是唐薇紅覺得出國是做二等公民,「像白俄流落到上海一樣」。她是唐家少數留下來的人:「去了海外,沒有了百樂門,玩都沒得玩了。」那時的她還想不到,沒過幾年,百樂門舞廳成了紅都電影院,確實玩也沒得玩了。

丈夫應單位分配去了深圳,她先帶着兒子跟過去,可是完全不適應環境,她不幸流產,最終自己帶着孩子回到上海。

據說,回到上海家裏,心才定下來,她大哭起來。

1963年,38歲的唐薇紅提出了離婚,此時,距離他們結婚已有20年了。

她想起自己在婚禮上堅持穿白色婚紗,婆婆強烈反對,因為「穿白的是觸霉頭的」,現在想來,「倒被她說中了」。

因為家底殷實,恢復了單身生活的唐薇紅不用為生計發愁,不能去百樂門,去朋友家裏打打麻將跳跳舞也一樣。有一天,她在家裏組織派對,朋友們登門,其中一位是認識不久的龐維謹——出身浙江南潯四大家族之一的龐家。龐公子一登門,看見客廳里唐瑛的照片,他說:「啊!我認識你大姐姐的。

第二任丈夫龐維謹是浙江南潯四大家族之一龐家的公子

這句話,成了新一段關係的開始。

龐維謹的太太也在解放時和自己離婚了,太太去了香港,龐維謹留在上海。這兩人相差二十多歲的人三觀一致,志趣相投,很快結成半路夫妻。

龐維謹和唐薇紅的婚後生活依舊瀟灑,蕩蕩馬路吃吃飯店,家裏的小孩都扔在保姆帶,只是,派對越來越少,舞越來越沒得跳。

沒多久,「文革」開始,產業被合併,房子被充公,唐薇紅去弄堂里的街道作坊做女工。工作是盤細鐵絲,一卷15斤,一天下來要盤兩三百卷,回到家兩個手哆嗦得連飯碗都端不起,常常什麼也不吃就直接往床上一躺,睡死過去。

她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說:「金銀珠寶藏都沒地方藏,我的幾瓶Chanel香水,只能倒在馬桶里,那個馬桶連着香了一個禮拜。」

一個月,她的工資只有三十來塊錢,但無論多麼苦,唐薇紅還是願意省下十塊錢,留給龐維謹買白麵包吃。

那是患上癌症的龐維謹最後的念想。

即便是這樣,她也從來沒想過死:「我有四個小孩呢,怎麼好去尋死,我死了誰養他們呢。也不好哭的呀,越是這樣,越是不能哭。」

被街道群眾批鬥,她就默默到巷口去活兒;回到家,她依舊嘻嘻哈哈。抄家劫後餘生的金葉子,小碎鑽,她縫到女兒的棉襖里,叮囑女兒:「千萬不要弄丟了哦。」

唐薇紅仍舊記得,龐維謹去世下葬的那天夜裏,天特別冷,她穿着毛褲,「上海的冬天太陰冷,實在難熬。」

唐薇紅關緊了門窗,在衡山路公寓裏冒着風險放了一次密紋唱片,她一個人跳了一曲華爾茲,是最後的送別。

此時的姐姐唐瑛,正在和嚴幼韻打牌。1962年,她在容先生故世後,就住到兒子隔壁,她的表弟媳婦嚴蓮韻是嚴幼韻的姐姐,唐瑛的牌技好,手氣也不錯。

1958年,李名覺和貝絲在婚宴上

她的另一個驕傲是兒子李名覺。李名覺在加州讀大學,師從美國一流舞台設計大師喬·梅爾金納,後來成為泰斗級的舞台美術大師,舞台設計作品有百老匯、芭蕾舞和古典及現代劇,如《奧塞羅》《麥克白》《伊蕾克特拉》《等待戈多》《喜福會》等。他被公認為近代美國劇場最具影響力的人,享有「美國舞台設計界的一代宗師」之美譽。

不過,大家更熟悉的是並不是李名覺這個名字,而是「Tang Dynasty」——用的是母親的姓氏。

唐瑛喜歡帶孫子們去看兒子的戲,心情好的時候,她也喜歡下廚,據說她炒的芹菜牛肉片比飯館裏的還好吃。她不用保姆,一切都是自己打理,所有見過她的人都說,她對誰都是微笑着的。

我最喜歡的,是下面這張照片,她幾十年不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哀樂,卻是從容而淡定的。當然,我喜歡這張照片的最大原因,是這身貂實在好看。

唐薇紅和姐姐唐瑛在「文革」之後只見了一次,大家又勸唐薇紅出國,她仍舊拒絕了,這次的理由是「我太老了,折騰不動了」。

1986年,唐瑛在紐約安靜離世。

唐薇紅住在龐維謹留給她的衡山路公寓裏,「我一個人帶個保姆住,愜意得不得了。」確實愜意,她又開始去百樂門跳舞,連接受媒體採訪也都放在百樂門四樓包廂。她喜歡別人叫她的英文名Rose,她還是愛用「香奈兒五號」,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她說自己的保養心得:動手動腳,動手是打麻將,動腳是跳舞。

她的舞伴當時24歲,她得意地說:「因為我,他還出名了,現在許多人都來找他當伴舞呢。他已經可以喊到500元一小時了。」

一旁的舞廳經理滿臉殷勤:「唐阿姨是全上海最時髦的老太太。」

在那一刻,唐薇紅的臉半是嬌羞,半是欣慰,如同一朵玫瑰。我猜,那一刻,她一定想起了自己的姐姐——九十年前上海最時髦的女人。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山河小歲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06/193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