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蘇軾的一首高贊豪放詞,只用一百字便寫盡世事無常,被譽為千古絕唱

蘇軾宋代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他在文學、詩詞、書法、繪畫等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僅如此,蘇軾在建築、水利、醫療、養生、釀酒等方面也有建樹,可以說是那個時代中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蘇軾的文學成就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單從詞作方面來看,蘇軾一生就有三百餘首傳世詞作,其中豪放詞更是蘇軾的一面金字招牌。追本溯源,蘇軾的第一首豪放詞是他在密州擔任知州的時期創作的,這首名為《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詞作便是蘇軾的豪放詞處女秀。

在寫給好友鮮于子駿的書信《與鮮于子駿書》中,蘇軾信心滿滿地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從信中的語氣和所用詞語不難看出,蘇軾對自己的這首詞也很滿意。

蘇軾與豪放詞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在詞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橫空出世,標誌着一個與婉約詞分庭抗禮的嶄新的詞風正式形成。自此,在北宋詞壇上,豪放與婉約兩大詞派並蒂花開,交相輝映,共同促進宋詞百花園的繁榮與興盛。

宋末元初詞人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中就肯定了蘇軾首創豪放詞的意義。如「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如「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再如「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等。

這是劉辰翁對蘇軾豪放詞風的高度評價,他認為蘇軾的詩詞題材廣泛,清新豪健,獨具風格。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尤其是蘇軾的詞首開豪放一派的風格,劉辰翁會說出這樣的評價。

清代詞論家徐釚在《詞苑叢談》中高度評價蘇軾的豪放詞:「自有橫槊氣概,固是英雄本色。」在蘇軾的豪放詞中,最具有這種英雄本色的代表作,當屬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了。

《念奴嬌·赤壁懷古》寫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這時已是蘇軾因為「烏台詩案」來到黃州的第三個年頭了。誠如蘇軾所言:「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是蘇軾人生旅途上的重要驛站,也是蘇軾心靈升華的重要驛站。

自蘇軾經歷了「烏台詩案」來到黃州後,他便有了更多的時間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歸宿。蘇軾將自己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與傳統哲學思想結合起來,在接納儒釋道思想的過程中,他也在悅納自己。

黃州的山水降解了蘇軾心中的浮躁,儒釋道學問的研修提升了蘇軾的修為,在一降一升中,蘇軾撫平心中的褶皺,給軟肋覆上了盔甲。

在黃州期間,蘇軾變得更加成熟、曠達、超然。在他的身上,形成了獨特的人生觀,他變得樂觀灑脫、隨遇而安。黃州是蘇軾的人生思想形成的重要階段。黃州對蘇軾的重要性無需多言,那裏雖然是蘇軾人生的低谷,卻成就了他詩文藝術上井噴式的發展。

不少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膾炙人口的詩詞名句,甚至如傳世書法作品《黃州寒食帖》、傳世名畫《枯木怪石圖》、經典美文《記承天寺夜遊》,都是在這一時期孕育而生的。可以說,黃州雖然是蘇軾的貶謫之地,卻成就了他文學成就的第一座高峰。

蘇軾飛揚的才華在黃州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創作的廣度、維度與深度上,蘇軾進行了無限可能的拓展與延伸,他也在所處時代的文學邊界上突破了一個點,也將自身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步。

蘇軾登臨赤壁,寫下千古豪放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豪放詞,就是蘇軾他游賞黃州城外的赤鼻磯時寫下的。蘇軾在黃州期間曾多次游賞赤壁,傳世名篇遊記《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就是蘇軾泛遊黃州赤壁時寫下的。

詞中的地名赤壁,又叫赤鼻磯。赤鼻磯位於黃岡赤壁最西端的前沿部位,它由赤壁山麓向西突出近百米長,數十米寬,赤鼻磯通體岩石,突出下垂,顏色赭赤,古時直插江底,形成磯頭。又因赤鼻磯屹立如牆壁,也稱赤壁。

一天,蘇軾又來到赤壁,望着滾滾東流的長江,想到自己兜兜轉轉的足跡和跌宕起伏的人生,不禁感慨萬千起來:他的少年壯志、入世情懷隨着烏台詩案的發生,都已成為過眼雲煙。

蘇軾站在赤壁之巔俯仰天地,追憶古今,浮想聯翩,澎湃的江水拍打着聳立的赤壁,激起一朵朵浪花,江水拍打着赤壁發出宛如超重低音的雄渾聲響,雄奇的景象和壯觀的聲色讓蘇軾進入到如夢如幻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不由得感嘆造物主的神奇。

在江水、赤壁、浪花和濤聲的見證下,蘇軾他寫下了這首蜚聲詞壇的豪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該詞雖有隻有一百字,千百年來卻被人們持續點讚、轉發、評論,可以說得上是一首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原詞如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重在寫景,詞人將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緊縮集中到三國時代的風雲人物身上。前三句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涌東流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詞人對歷史人物的嚮往、崇敬之情。

開篇的四個字「大江東去」,詞人從滾滾東流的長江落筆,筆勢猶如長江之水一樣飛瀉而來,大氣磅礴,氣勢如虹,讓人眼前一亮。你看,那長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甚至讓人在無聲的文字中聽到了江水奔流時發出了響遏行雲的聲音。

這種開篇就是超重低音的起筆,直接開創了豪放詞的寫作範式,後世很多精彩的開篇詞句中,都能找到蘇軾「大江東去的」的影子,如南宋詞人葉夢得《念奴嬌》的開篇句「雲峰橫起,障吳關三面,真成尤物」,就是葉夢得向經典致敬,模仿、化用蘇軾《念奴嬌》開篇詞的一首代表作。

接下來的「浪淘盡」三字,引出「千古風流人物」,把浩蕩東流的長江和風起雲湧的歷史人物聯繫起來,營造了一個虛擬的敘事時空和想像場景,更為下文中那些名垂青史的歷史人物的出場做足了行文鋪墊、氣氛烘托和環境渲染。

大江東去展現出了長江與赤壁雄偉壯麗的景觀,蘇軾將這種氣勢十足的景觀與歷史人物進行了聯繫。在時空錯位的文字與蒙太奇般的鏡頭中,仿佛將讀者的思緒強行帶到某一個驚心動魄的歷史時刻。

這兩句開場白不僅讓人聯想到波瀾壯闊的長江,又讓人的思緒極易與歷史人物產生共鳴,還可以讓人體會到詞人起伏不平的心境。如果將評選詞史上最強大的氛圍組開場白的話,蘇軾的這兩句一定會入選,而且排名一定會很高。

接着詞人寫到「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的這幾句話蘊含着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赤壁之戰,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大勝曹操

「人道是」三字寫得非常謹慎,表述極有分寸,同時也透露出蘇軾心中的疑慮。蘇軾的疑慮是什麼呢?因為黃州城外蘇軾眺望長江的這個地方,當地人也叫「赤壁」,這從詞中的小序「赤壁懷古」四個字就可以看出。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真的發生在他腳下的這個地方嗎?這正是蘇軾心存疑慮之處。

其實蘇軾的疑慮並不無道理,因為黃州城外的這個地方準確的名字叫「赤鼻磯」,只不過當地方言對這個地名的發音接近於「赤壁」,所以給蘇軾造成了一種時空錯位的感覺,其實真正的赤壁之戰的戰場並不在黃州。

蘇軾在此不過是借懷古而抒發心中感慨,所以至於這是不是歷史上赤壁之戰發生的準確位置,這一點反倒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按照一般的行文,讀者感覺蘇軾肯定會澄清一下這裏到底是不是赤壁之戰的發生地。

然而蘇軾就是蘇軾,他一定不會按照套路出牌,而且蘇軾對自己的文學創作是非常自信的,他曾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

所以,在緊要關頭,蘇軾突然筆鋒一轉,以氣定神閒的語氣轉而描寫赤鼻磯的壯麗風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大意是說:岸邊亂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擊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這種具有很強畫面感的詞句也能夠激發讀者的想像與聯想,從而將讀者帶入驚心動魄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的敘述中,並讓讀者從詞作中感知詞人的精神和胸襟,也不得不讓人由衷地佩服蘇軾超凡脫俗的藝術表現力和文學創造力。

難怪連金代詞人元好問在《題閒閒書赤壁賦後》這樣寫道:「夏口之戰,古今喜稱道之。東坡赤壁詞殆戲以周郎自況也。詞才百餘字,而江山人物無復余蘊,宜其為樂府絕唱。」

元好問此言中肯而貼切。蘇軾此詞中的崇高意象並非完全寫實,而是虛實相生,將個人的胸懷氣魄澆築在自然環境中,並與歷史隔空對話。這種內心的氣魄擴充了詞的境界,詞的審美感油然而生。

很明顯,蘇軾在描寫赤鼻磯的風光時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蘇軾筆下的赤鼻磯有着無窮的魅力,這種「有我之境」,是源於詞人心靈深處對崇高境界的一種嚮往。蘇軾在詞中極盡誇張地描寫赤壁驚心動魄的美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表達詞人內心嚮往功業的人格力量。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是詞人發自肺腑的溢美之詞,詞人從藝術角度出發,對大自然之美進行了由衷的讚美和描摹。壯景遼闊,江山如畫,固然是恢宏的實景,但更重要的是詞人心中的虛景,這種虛景和氣魄的恢宏才是決定性的。

蘇軾以虛實相生的手法,精妙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赤壁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片所追懷的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

蘇軾從不同角度描寫赤壁壯觀的景象,赤壁壯觀的景象又給詞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不同的內心感受又讓蘇軾以飛揚的文采將這一切宣洩出來。

文字是有情感的,有力量的,也有溫度的。這樣的文字能激盪人的內心,觸發人的情感,讀這樣的文字使人心胸為之一盪,精神為之振奮。這也是蘇軾此詞被貼上「自有橫槊氣概,是英雄本色」的標籤的原因了。

從內容來看,上片重在寫景,而結尾二句,總束上文,帶起下片,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將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集中到三國時代的風雲人物身上。這正是蘇軾此次來到赤壁的原因之一——憑弔古人。

所以下片開頭的五句,蘇軾以周瑜的形象為出發點,描繪了指揮赤壁之戰的周瑜的人物形象,從而進行了恢弘的歷史敘事。

在眾多的三國人物中,蘇軾尤其嚮往那智破強敵的周瑜,故下片由「遙想」二字起調,總領五句,集中筆墨,濃墨重彩地描繪並塑造了周瑜的形象:寫他的美滿姻緣,寫他的少年英俊,寫他的服飾儀表,寫他的他的談笑自如。

蘇軾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挑選足以表現歷史人物周瑜的典型素材,經過藝術集中、提煉和加工,從幾個方面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

史料記載,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周瑜不辱使命,同孫策一同攻克皖城。皖城戰役勝利之時,周瑜娶小喬,孫策娶大喬。皖城之戰十年後,周瑜才指揮了有名的赤壁之戰。

在詞中,蘇軾把周瑜十年間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生活細節,以小喬烘托周瑜,更見出周瑜的丰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艷羨。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兩句,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詞人着力刻畫周瑜的儀容裝束,正反映出作為指揮官的周瑜臨戰瀟灑從容,說明他對這次戰爭早已成竹在胸、穩操勝券。

蘇軾的這一筆,看似是閒來之筆,卻着力刻畫周瑜的儀容與裝束,正反映出作為指揮官的周瑜臨戰的瀟灑自若與從容淡定,說明他對這次戰爭早已成竹在胸、穩操勝券。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兩句,抓住了火攻水戰的特點,精切地概括了赤壁之戰的場景,僅此一句就突出周瑜的氣魄和才幹,有強烈的氣勢。據《三國志》引《江表傳》,當時周瑜指揮吳軍用輕便戰艦,裝滿燥荻枯柴,浸以魚油,詐稱請降,駛向曹軍,一時間「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

蘇軾截取赤壁之戰中火攻水戰的特點,精切地概括了赤壁之戰的恢弘場景,幾個字就將赤壁之戰中那驚心動魄的場面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蘇軾在赤壁寫下的這段文字,也充分展示了他的文學修養,他將文學作品的語氣、節奏、質地、句法、歷史人物用詞句的形式表現了出來。

讀者可以透過詞句一覽歷史人物、故事情節、敘事、創造性想像力、虛構性的意義,進而為讀者營造了更深一層的想像空間:蘇軾是如何將文學作品說什麼和表現什麼之間的緊張關係展示出來的。

接下來的「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蘇軾由人及己,從詞中對歷史人物的描述轉到對自身的反觀上。

在蘇軾眼中,周瑜能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里就建立了功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美名,甚至為歷史的斑駁記憶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和周瑜相比,自己年將半百卻蹉跎人生,白髮已生而功業全無,而自己滿腹經綸,只能空懷一身抱負,在時光流離中蹉跎年華。所以「多情應笑我「這一句,看似是詞人輕輕着筆,但在輕描淡寫的文字中卻夾雜着詞人無可奈何的心境。

但是,人生虛幻猶如一場大夢,即使像周瑜這樣的英雄人物,最終不也是一樣淹沒在奔流不息的時光長河之中嗎,自己又何必因碌碌無為而悲傷呢?

蘇軾仕途沉浮,壯志難酬,這同年華方盛即卓有建樹的周瑜適成對照。然而人生苦短,何苦讓種種閒愁縈繞心間,還是放眼長江,舉酒賞月吧。

憑弔古蹟,元自心情激動,實在是一種可笑的多情。只有江水、明月才是永恆的存在。最後,詩人舉杯祝月,領受這夜靜時分的無邊美景。詞的結尾幾句雖表達了詞人的傷感之情,但基調主體仍為英雄本色的情感再現和豪放氣質的抒情旋律。

總而言之,蘇軾從浩蕩東流的長江、歷史上的古戰場,遙想當年叱咤風雲的一代豪傑,感慨時間的消逝和歷史的變遷,不禁懷想起過往數代的風流人物。眼底心頭的江山、歷史、人物一一提及,又完全熔鑄在一起,營造出恢宏壯闊的詞境。

當詞人一旦從「神遊故國」回歸到現實,就不免思緒深沉、頓生感慨,從而讓他情不自禁地發出自笑多情、光陰虛擲的感嘆了。

所以蘇軾在與周瑜作了一番比較後,雖然也看到了自己的功業無法與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個人類的發展規律和普遍命運,雙方其實也沒有什麼大的差別。

有了這樣深沉的思索,「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就自然而然地引發出來了。細細品味這一句話,一位襟懷超曠、識度明達、善於自解寬慰的詞人形象,仿佛就浮現在讀者眼前。

在收尾的幾句中,詞人的感情猶如大江中迴旋的激流,猶如在高原闊野中奔涌的江水,再一次迴旋往復的激盪之下,又繼續向前方奔涌流淌而去。

蘇軾的這首膾炙人口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歷來好評如潮,南宋陸游在《御選歷代詩餘》一語中的:「試取東坡諸樂府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

明代詞人俞彥很欣賞蘇軾的這首詞,評價也是超燃超讚:「萬頃波濤,吞天浴日,古今豪傑都在。」明代文學家王世貞評蘇軾的《念奴嬌》:「學士此詞,亦自雄壯,感慨千古。果令銅將軍於大江奏之,必使江波鼎沸。」像這樣的評價在後世不勝枚舉。

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之所以被譽為千古絕唱,是實至名歸的,也是毋庸置疑的。該詞自問世以來,被後世詞人唱和60餘次,更是後世詞集中的必選作品,這首詞的經典性在後世得到了充分展現。

小話詩詞

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捭闔才情,揮灑文字,詞作一氣呵成,詞情一瀉千里,他用滿腔豪情盡情宣洩着心中的不平和憤慨。縱觀全詞,蘇軾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魅力重塑了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透露出詞人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

蘇軾漫遊赤壁,泛舟長江,用豪壯的情調抒寫文人情懷,詞作中的豪壯情調與氣象首先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長江的非凡氣象,赤壁的險要形勢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並帶來崇高的藝術美感;其次就是蘇軾在詞中借憑弔古代英雄、憑弔如畫江山的懷古之情來抒發豪情,終使其成為豪放詞中的千古絕唱。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詞中昂揚的豪情與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交相輝映,如同樂章的主調與副調一樣相得益彰,也為這首氣勢恢宏、聲律鏗鏘的豪放詞平添了一抹協和柔美的色彩,這樣的表現手法,是本詞最值得稱道的。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小話詩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23/193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