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被斯坦福校報學術打假打掉的斯坦福校長

作者:

2023年7月19日爆了一個震驚全美乃至全球的新聞:史丹福大學校長因學術不端問題下台。

遞交辭呈的史丹福大學校長是著名神經生物學家MarcTessier-Lavigne,現年64歲,2016年起擔任斯坦福校長。就任斯坦福校長前,MarcTessier-Lavigne在2011年加入洛克菲勒大學,是該校歷史上第10任校長。而更早前,2003-2011年,他在大名鼎鼎的基因泰克Genentech任職,曾是首席科學官(CSO)。

2009年基因泰克被羅氏徹底收購,當時關於基因泰克被傳統的大藥廠併購後失去創新活力、不再有個性特徵的說法不斷,MarcTessier-Lavigne離職還被認為是一個重要證據。

Marc Tessier-Lavigne的科學家身份同樣不可忽視——他領導的實驗室發表過很多論文,包括許多在頂級期刊上極具影響力的論文。

但在2022年,斯坦福校報——TheStanfordDaily就開始和這位校長槓上了。著名的論文圖片找bug專家ElisabethBik和Pubpeer(討論論文的一個網站,經常爆料論文問題)上的多名用戶都指出Marc Tessier-Lavigne署名的多篇論文存在問題,包括圖片反覆利用、有人為修改造假的痕跡等。而斯坦福校報在這件事情上堅決地胳膊肘往外拐,持續報道校長涉嫌學術造假,絲毫不在意即將畢業進入社會毒打的同學們畢業證上誰來簽字的問題。

在斯坦福校報不顧大局的造反行為逼迫之下,史丹福大學董事會在2022年11月宣佈將聘請外部專家,獨立審查Marc Tessier-Lavigne的學術不端問題。

而在7月19日,歷時8個月後,該審查報告公佈,指出Marc Tessier-Lavigne未能果斷、坦率地糾正科學記錄中的錯誤,並指出他的神經科學研究中存在一些明顯的操縱(數據)行為

但報告對Marc Tessier-Lavigne並不嚴厲,非常關鍵的一點,報告稱沒有證據表明他本人操縱了所審查論文中的數據,也沒有證據表明他當時知道這些數據操縱行為,但他"無法提供充分的解釋"為什麼他沒有及時糾正這些數據。

這也是為什麼報告公開後,Marc Tessier-Lavigne表示"很高興專家組得出結論,我沒有參與任何欺詐或偽造科學數據的行為",意指這是為他證明了清白。

但這在同時遞交辭呈的背景下,多少屬於難以令人信服的洗白。更為關鍵的是,他也表示涉事的5篇論文,將撤回3篇,更正2篇(根據審查報告,這些應該是重大更正,即會涉及很多內容)

整個調查在學術不端方面暴露出了很多"圈內"人盡皆知的潛規則。像Marc Tessier-Lavigne涉事的5篇論文是他作為通訊作者——也就是資深作者的文章。有他署名的問題論文還有多篇(審查的論文總計12篇),那些論文裏,審查報告人為他的署名排在中間,這在學術圈意味着貢獻較少,因此,Marc Tessier-Lavigne不會知道論文的問題,自然也不該承擔責任。

這其實是學術圈的一個大問題,很多大牌科學家通過提供試劑、交流想法等等方式掛靠在很多論文之上。一旦論文出問題都是貢獻不多沒責任,可掛名時卻鮮見說貢獻不多不該署名的。這種署名自由更大的危害在於構建了一種複雜的利益關係:文章掛上了大牌,期刊更願意蹭點明星光環,審稿人也不願意得罪大人物。

就算是Marc Tessier-Lavigne自己實驗室發表的5篇問題論文,報告指出他可能對數據操縱不知情,也反映了科研領域的普遍現象。這些研究我們都會說是Marc Tessier-Lavigne實驗室做的,或者直接是"Marc Tessier-Lavigne的研究"。但真相是此類大牌科學家根本沒時間或沒必要自己做研究,實驗都是實驗室里大量的學生、博後、研究員做的。明星大佬們領走了最多的榮譽,一旦出事卻又總搞得自己在以自己命名的實驗室里是打醬油的過客。

此外,整個報告裏展現的問題論文處理也顯示出學術圈糾錯的困難。Marc Tessier-Lavigne不是死活不認賬的無賴大佬,有些文章發表後經人指出問題後他也主動聯繫期刊想要勘誤。

一篇論文在2001年發表於《科學》後,同行向他指出文章有問題,Marc Tessier-Lavigne表示會聯繫期刊做勘誤,但未有實際行動。2015年時該論文的問題再次在Pubpeer上被指出,Marc Tessier-Lavigne主動聯繫《科學》想要勘誤,期刊卻始終未發表他遞交的勘誤。當然,Marc Tessier-Lavigne也沒有把這事盯得太嚴,可頂級期刊居然連作者主動提出的勘誤都能漏了(還是在雙方有多次電郵交流的情況下),可見當下學術出版體系的問題之大。

另外一篇2009年,Marc Tessier-Lavigne在基因泰克時發表的重磅《自然》論文也是審查焦點,同時展現了科研領域糾錯時另外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操作。在詢問了多位當時在基因泰克的人士後,報告認為該論文沒有造假。但事實是該論文很多內容後續研究者無法重複,而Marc Tessier-Lavigne自己還掛名了多篇文章,實質推翻了該論文的多處結論。

既然很多內容都被推翻了,那為什麼這篇文章不撤稿呢?根據Marc Tessier-Lavigne的說法,這屬於不同研究互相糾錯推動科研進展。這不是沒道理,但還是沒回答最初的論文為什麼無法重複的問題。什麼樣的不可重複才會被認為有數據操縱?又要不可重複到什麼程度才該撤稿?那些每年發海量文章的明星科學家與期刊們,恐怕都沒有答案。

任何一個學生或博後的研究出了該審核報告裏指出的問題,恐怕科研生涯就此結束了。但一個指導大量學生、博後的科學家,多個研究出了那麼多問題,審核出來的結果卻是他可能都不知情,因此至少他不能算造假。斯坦福聘請的獨立審查專家們的結論不能算錯,只是深刻反映了如今學術界糾錯機制的不堪與極端的階級差異。

當然,整個過程也不得不感慨斯坦福校報敢把皇帝老兒拉下馬的執着。在審查開始後,斯坦福校報仍繼續調查,指出一位參與審查的專家在Marc Tessier-Lavigne創立的公司Denali有大量投資,迫使該專家退出。甚至就在報告即將公開之際,斯坦福校報還發報道,指出調查人員沒有向被詢問的基因泰克員工提供匿名保障,使得多人不願意接受詢問。

確實是後生可畏。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一個生物狗的科普小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23/193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