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艾曉明:只有說真話才值得追憶

作者:

我覺得,蕭斯塔科維奇的《見證》這本書,其特別之處是讓讀者看到,大師們心裏想些什麼,天才的藝術家、知識分子如何與這個時代相處。

彼得堡——彼得格勒——列寧格勒音樂學院院長格拉祖諾夫是一種,作者寫到他的恩師驚人的才華和智慧,而這種面貌同時包裹在那個時代許多滑稽細節之中。

此人隔着門聽一遍交響樂新作品,就能在鋼琴上彈出來;他的耳朵能定音高;他精通若干種樂器。他在英國指揮,樂隊認為來了個野蠻人,說他要的音吹不出來。他拿起圓號,對準了一會兒,就吹出了規定音。叛亂粉碎了,排練繼續。

可是在艱難時世,沒有酒喝,他只好托蕭的父親從公家那裏「搞」酒精,這在當時,雙方都冒了被槍斃掉的危險。他裹着皮大衣縮在公寓裏,躲到一間侍女的小屋彈琴,因為只有這么小的屋子稍能保溫。

他的博學和造詣、他精湛的藝術修養令蕭斯塔科維奇傾倒,他的言簡意賅的表達方式,與當時流行的浮誇諂媚形成強烈反差。這種人的存在,使得藝術領域裏仍有另一種尊嚴。有這種精神承傳,我覺得可以解釋,何以在專制的限制下還會有蕭斯塔科維奇,基於什麼信念這個人堅持了自己的藝術探索。

尤金娜又是一種,蕭寫了這位傑出的鋼琴家作為「癲僧」的。而所謂「癲僧」,伏爾科夫在序中說,這是俄國特有的一種宗教現象,癲僧能看到和聽到別人無所知的事物,但是他故意用貌似荒唐的方式委婉地向世人說明他的見識。

我覺得,這就像小說中的黑色幽默風格。蕭有時也這樣稱呼自己和自己的朋友,在各種場合,他們也是如癲僧一樣在裝瘋賣傻。和那群與當局合謀裝瘋賣傻的比較,區別只在於癲僧有自己對於真實的理解。

蕭筆下的尤金娜是個不合群的天才,有很多歇斯底里的行為,如把房子給可憐人,錢給教會。在斯大林晚年發神經的時候,她被叫去錄過只有一張的唱片,當晚換了三個指揮,全都站不住,只有她不怕見鬼。

不久,她收到一份兩萬盧布的紅包。在回信中,她說:謝謝你的幫助,約瑟夫,我將日夜為你祈禱,祈求主原諒你在人民和國家面前犯下的大罪。錢我捐給了我所參加的教會。

寫完這封自取滅亡的信後,她寄給了斯大林。

我們當然可以問:這樣的人又有幾個呢?存在着古拉格群島,更多的是普遍的叛賣。何況蕭也並不是政治上的異己分子,他妥協,奉命給電影配樂——「給凱撒交租」。儘管如此,他仍被看作危險的形式主義者,他收拾好了東西等到晚上被帶走,特別是在他的贊助人圖哈切夫斯基元帥被槍決之後。但是,按照所羅門·伏爾科夫的說法,他也走上了癲僧的道路。語言失去了它的表面意義,他的音樂也是這樣。官方解釋和作曲家的內心有巨大的鴻溝,他表裏不一,外面的服從只不過是為了生存。

從表面上看,中國當代一場場大批判與斯大林時代沒有區別,只有一個區別: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是裝傻還是真傻。這是我讀這本書不能不聯想的問題。

蕭斯塔科維奇有一段很慘的話,他說:「看那些愚蠢粗俗的大批判表演,和年輕人解釋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們不懂。你可以找你的同輩聊聊,但一個也找不到,已經死光了。而倖存的人都蠢透了,也許這正是他們所以能倖存的原因,也許是他們裝傻,這樣也有用。我永遠不相信到處都只有傻子,他們一定是戴了假面具——這是一種求生的策略,可以使你保持最低限度的體面。」他生氣的是,斯大林時代結束後,所有的人都說自己受騙了,中了斯大林的奸計。

我相信這就是他要寫這本回憶的真正原因:他不是真傻。不僅是他,而且還有一批這樣的人。這就是他要設法讓最後一部傑作——從官方釘死的墓穴中逃出來,在人們未來的記憶里尋找最後的庇護所。

還有,他要說明,沒有人受騙,當時許多事實人人都了解;但睜眼說瞎話,因為沒有人把真相講出來,所以他要講。他講了所謂哈薩克民族詩人是怎麼偽造出來的,還有真正的民間歌手到哪裏去了。其中,他只選了一件來講,但這一件就夠了。

那就是1930年代中期,官方宣佈,召開一次全烏克蘭民間歌手大會。這些歌手都是盲人,像荷馬一樣;他們有幾百人,從那些被遺忘的小村莊聚壠來。像在一座活的博物館裏一樣,烏克蘭全部的民間音樂和詩匯集在一起。結果,歌手們幾乎全被槍決了。自古以來,從來沒有人去傷害盲人歌手,但這些可憐人這次幾乎全被殺害了。

作者說當所有這些事實都被收集起來,這些罪惡的指使者就一定要為之負責,即使是在子孫後代面前。

因此,他在回憶中放棄了從前當眾要戴上的面具,袒露了一個藝術家、一個知識分子對這個時代的真實感受,這不是關於我自己的回憶錄,這是關於他人的回憶錄。別人會寫到我們,而且自然會撒謊——但那是他們的事。

關於往事,必須說真話,否則就什麼也沒有說。追憶往事十分困難,只有說真話才值得追憶。

回頭看,除了一片廢墟,我什麼也看不到;只有屍骨成山。

他說:「這將是一個見證人的證詞。」憑着這些記錄,他完成了對那個時代的審判。

這本書,以及這一套書,讓我覺得有一個隱匿的俄羅斯,從過去的那個革命的俄羅斯外表下浮現出來。

【作者簡介】艾曉明:學者。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已退休。

聆聽良知,坦鳴心聲。我手寫我心。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阿鬥下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13/192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