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港清真寺首次升中共國旗 回教徒:「衝擊神的地位」

香港主權移交26周年前夕,尖沙咀的清真寺首次舉辦升中國國旗儀式,港官及中聯辦官員都有到場。

在香港主權移交26周年前夕,香港各區已湧現一片「旗海」,在尖沙咀的清真寺,更首次舉辦升中國國旗儀式,港官及中聯辦官員都有到場,表示「看見愛國教育成果」,又指活動是由宗教團體自發舉行。但有回教徒就對清真寺升中國國旗反感,質疑做法「衝擊神的地位」。有學者認為,宗教團體自發「愛國」活動非常奇怪,質疑港官及宗教團體只為了表忠,實際不符合習近平「宗教中國化」的政策標準。

香港傳媒《集志社》報道,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周三(28日)上午舉辦「香港穆斯林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升國旗儀式」,這也是香港伊斯蘭教團體首次在九龍清真寺,舉行升中國國旗慶回歸的活動。

港官:回歸20多年愛國教育的成果

報道指,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出席觀禮及致辭,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亦有到場。升旗禮由穆斯林學生擔任旗手,並用普通話發出指令,如「向左轉」、「向右轉」、「起步走」。

麥美娟同日在Facebook發帖,相片顯示麥美娟進入清真寺時特意戴上頭巾,並與少數族裔青年交流。她指活動由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舉行,由多位來自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的學生旗手,以中式步操進行升旗儀式。她指中式步操不易,每個動作皆要求鏗鏘有力,需大量練習,指過程反映學生的努力及「回歸20多年在愛國教育方面的成果」。

主辦方:活動為自發舉行

報道引述總會主席沙意說,對於回歸後首次舉辦升旗禮感高興,強調活動並非收到港府指示(no order)。被問到在清真寺升五星旗,會否令部分穆斯林感到與宗教有衝突或不尊重,他回應指「不認同」,亦無法阻止別人有這些想法,但自己則支持這個活動;他又指,不知道其他國家有否在清真寺升掛國旗。

本台周四(29日)再向總會查詢,截稿前未有回覆。

教徒:對升國旗「反感」質疑衝擊神的地位

有2名以安全為理由不願具名的回教徒周四分別向本台指,對在清真寺升中國國旗反感,認為做法「唐突」,「不明白清真寺掛國旗,對宗教有何意義?是否純粹支持政權?還是祟拜政權?後者當然不可以。」

另一教徒指出,一般非以伊斯蘭教立國的清真寺,都不會掛國旗,《古蘭經》或回教最反對的是偶像及多神論,而升國旗的做法是直接衝擊回教的信念,「普通宣誓愛國,奉行公民責任是沒有問題,但當進入一個本身信奉一神的神殿掛國旗,簡單來說是直接衝擊神的地位。」

學者:宗教團體自發「愛國」非常奇怪

有關注宗教問題的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副研究員侍建宇同日對本台指,一般伊斯蘭教不會在清真寺升任何國旗或唱國歌,來向政權或國家表忠,由宗教團體自發升國旗「是很奇怪」。

侍建宇說: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純粹就伊斯蘭教來講,沒有一個清真寺或伊斯蘭教團體,會強調所謂的「愛國」概念。他自己要愛國,每個穆斯林要愛國,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可是由一個團體領導穆斯林進行愛國這是很奇怪。一個宗教團體通常領導穆斯林怎麼去信仰宗教,讀《古蘭經》,如果他們是自發的,這自發行為是很荒謬,宗教團體跟政治有甚麼關係?為甚麼要發起政治活動?

學者:港官、宗教團體不理解「宗教中國化」

侍建宇認為,清真寺升國旗只是一種表態,但並不符合習近平「宗教中國化」的政策標準。

侍建宇說:在中國的話官員是不會參觀清真寺,不會去拜訪清真寺,就算是官員去清真寺,就算是女的也不會包頭巾,因為他(習近平)認為這是一個外來的影響。如果他們真的要完全表達對習近平宗教化配合的話,他應該把九龍清真寺的屋頂拆掉,重新改造清真寺,像寧夏、青海、新疆,他們都把清真寺改為中國式的建築,在中國常常用普通話讀經文。這些才是習近平要看到的改變,不是升國旗就代表宗教中國化了。

回教總會:升旗無牴觸宗教

港媒周四引述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榮譽顧問利哲宏表示,印度在不同清真寺亦有升印度國旗,同樣情況亦在歐洲出現。他們看法簡單,指「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升旗是「好的姿態」(good gesture),與宗教信仰無衝突。

全國人大常委日前審議《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提到突出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且對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港澳台同胞等不同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分別作針對性規定。

例如《草案》規定,國家引導和支持宗教團體、活動場所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進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認同。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30/192091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