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重要的是經濟:有一種就業叫「全職兒女」

作者:

自由意味着選擇。要讓年輕人真正做選擇,意味着他們在做全職子女之外,還有真正的選項,有更有意義和價值的工作,而不是一味讓他們脫下長衫之類。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新詞語層出不窮,比如最新就是「全職兒女」。當兒女也是一份工作,而且還是全職的?似乎是,職場不順之時,大學畢業生們發現,回到家裏不失為一份不錯的選擇——有吃有住,幫家裏干點家務,拖拖地遛遛狗,再給爸媽一點情緒價值,陪陪玩聊聊天,就有爸媽給的「工資」,比起求職現場人山人海、早出晚歸還可能被pua,到手去掉房租伙食也沒幾個錢,這不香麼?

聽起來是理想,真相如何?「全職兒女」的出現,到底是什麼原因?真正的問題在哪裏?

全職兒女:邊啃老,邊備考

「全職兒女」其實並不新鮮,一直有,只是過去比較低調,如今浮上水面。

與其說主動選擇全職兒女,不如說是不得不全職兒女的無奈。以往大學畢業的孩子,如果總在家裏呆着,別說家裏親戚有意見,周圍鄰居也會好奇一把。如今,「全職兒女」這種情況上了各類社交媒體熱搜,大家都有點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感覺。

不能只說年輕人是非觀變了,父母更寬容了,還得說大環境變了——以往畢業就找到工作是常態,如今畢業找工作可能是一項中長期要完成的任務。

年輕人失業率、尤其高學歷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是全職兒女流行的背景。隨着經濟回暖,經濟數據好看一些,全國的失業率也有所好轉,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2%,比3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但是,年輕人失業率仍居高不下,3月份16-24歲青年人失業率19.6%,比上月上升1.5個百分點,4月份該數字繼續攀升至20.4%。

5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目前就業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穩定和擴大青年人的就業仍需加力。

從供需關係可知,工作如果難找,薪水也不會高。根據麥可思報告,2021屆本科、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分別為5833元、4505元,畢業半年後月收入起薪平均漲幅(本科:4%,高職:3%),均低於疫情前的2018-2019屆的起薪平均漲幅(本科:7%,高職:6%)。

也正因此,全職兒女哪怕只是家裏給點零花錢,性價比比外面找個一般工作可能還舒服。但其實,全職兒女多數也不是真的全職,或者說全職一輩子,其中以「備考族」為主。

因為找工作難,提升的競爭也在加劇,無論出國、考研還是考公務員考編制,要考外語、考專業、考行政測試等,想取得好成績,顯然都需要大把時間準備,所以大學畢業後家裏提供一年兩載的緩衝期,而畢業生畢業就全力以赴脫產備考。

一戰成功的可能性也在逐年降低,「二戰」、「三戰」並不新鮮,按照一些大學的數據,超過50%的考生是二戰。

「全職兒女」與「啃老」

聽完「全職兒女」的描述,不少人不以為然,認為這不就是「啃老」麼?倒騰那麼多,披上一個新馬甲整得人不認識似的。問題是,在現代社會壓力之下,「啃老」越來越變成年輕人無法逃避的選擇;啃老有很多種,不是這種,就是那種。

面對「啃老」說,有的全職子女就為自己辯護說,自己在家陪父母拿點零花錢,叫啃老,但好歹還是盡了子女義務,那些所謂「別人家的孩子」,去了大城市努力找份工作,自己買不上房要家裏出首付,自己還不上貸款要家裏人退休金補貼,自己結婚生子需要老人帶娃,而老人在老家有個頭疼腦熱,他們卻根本幫不上忙,這種「啃老」難道不是更為嚴重?

這些爭議,其實暴露了一個快速城市化與老齡化社會的弊端。年輕人的收入不足以支撐自我,而財富更多聚集在老人手中。前段時間,就有人統計了一下,在中國退休金超過一萬元的老人有635萬人;而年輕人月薪超過一萬元的人數不到500萬人。這個數據統計上可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基本規模不會大錯——很多人好像以為月薪一萬很容易,其實這已經是一二線城市能夠拿到的體面收入,畢竟在中國,還有六億人月收入只有一千元。

全職子女之所以還能流行,主要還是父母輩除了有養老金,多數還能生活自理。現在不少大學生的父母也就五十出頭,大學生暫時回家做全職子女,其父母無論身體還是經濟,其實也沒有太多壓力。但是如果就業情況繼續惡化,隨着養老金縮水,那麼全職兒女的快樂時光恐怕也沒有那麼長久安全。事實上,即使經濟無憂,很多年輕人在家中呆着也陷入精神內耗,點讚全職子女也是給自己的選擇一點安慰。

作為備考之類選擇,相信多數中國父母還是心甘情願地接納「全職子女」,哪怕只是暫時。因為備考只是階段性的選擇,成功上岸的可能性就還在,那麼按照中國父母多數喜歡為子女大包大攬的調性,這些事其實都不是事。問題在於,如果多次考試還是沒法上岸,子女又長期脫離社會,這怎麼辦?

這種情況也許在幾年之後會集中出現。畢竟在不少段子中,父母退休金兩萬,給985子女一萬作為全職子女工資的情況,還是極少數——就像前面說的,中國退休金超過1萬的人群,最多也就600多萬人,而且其中應該不少是大學生爺爺奶奶輩人物。

恢復經濟、促進就業,年輕人需要更多選擇

作為個人選擇,選擇一段時間做全職子女,無可厚非,這也類似成年之後一次間隔年(gap year),只是達到理想生活中一段過渡和中間狀態,其實也是一種選擇;但是如果全職子女當做一種最終目的,恐怕還是存在各種大小障礙。

長期來看,全職子女能否持續?對於多數普通人來說,還是存在不少壓力。首先,這看起來是讓子女佔便宜,但對子女一方未必真的好。眾所周知,經濟獨立是孩子成年的一大標誌,按照社會學家的說法,這也是一個從家庭社會性「斷乳」的開始,這樣孩子才可以真的作為成年人去組建自己的家庭,完成自己的人生。問題是,當已經成年的子女回到家中,重新續上「乳汁」,這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退化。當然,作為父母,多少人能狠心拒絕呢?

即使在講求個人主義的資本主義國家,住在父母家車庫的成年人也不少。這種情況二十年前在歐洲等陷入衰退的發達經濟體就出現了,隨着年輕人失業率越來越高,和家裏人同住的成年人也越來越多,所謂獨立成年,則無從談起。

其次,全職子女的模式,對於父母一方,如果長期持續,也是壓力。以日本為例,其完善養老金制度曾經讓不少國人羨慕。但即使在日本,因為子女問題,也有不少老人陷入老後破產的境地。比如,日本進入「失去的二十來年」之後,也出現了不少類似國內全職子女的現象。

他們自嘲為「平成廢宅」,也就是長期不工作呆在家裏依靠父母養老金過活的人。更嚴重的是,如果子女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在中年失去了工作,無奈再次回到家裏,而父母已經年邁,又需要看護,到時候情況可能更嚴重。一方面成年子女回來,父母可能失去政府補助,而子女回來之後,又增加了家中的支出。日本媒體調查了這種情況,發現所謂成年子女和老人合住彼此輔助其樂融融,其實只是一種想像,不少時候成年子女回來,導致經濟壓力加大,甚至會出現老後兩代人破產的局面。

對比之下,中國目前這種情況還沒有那麼嚴重,中年人失業也往往依靠自己儲蓄想點辦法,但是未富先老的社會應該做好預案。更不用說,未來養老金情況難言樂觀,按照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佈了《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養老金制度可持續性存在不少問題,入不敷出、兩極分化的問題漸趨嚴重。報告預測,到2035年左右,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累積結餘或將耗盡。

自由意味着選擇。要讓年輕人真正做選擇,意味着他們在做全職子女之外,還有真正的選項,有更有意義和價值的工作,而不是一味讓他們脫下長衫之類。這些的前提,其實都還是依託於經濟的好轉,也正因此,重要的不是洗腦年輕人去擰螺絲,而是啟動經濟,搞活市場,給他們更多工作選項。

至於年輕人,無論自願還是被動選擇全職子女,你都要明白,這註定只是你人生一個階段,你的身份不應該是某個人的孩子,而是應該努力活出自己的名字。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重要的是經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28/192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