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被判死刑的中國高鐵總設計師:貪腐是為參選院士

最近,饒毅又和中國科學院吵了起來。

起因是5月31日,2023年兩院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79個,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額不超過90個。

同一日,著名生物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在其個人公眾號「饒議科學」發表題為「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的文章,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最大的問題在於:本世紀以來,每一輪都有候選人直接金錢給有投票權的院士。」直言院士賄選問題。

饒毅這些話引起了一些敏感人士的不滿,6月9日,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王勇對此進行了回應,呼籲「饒議科學」提供其提到的院士增選工作中行賄受賄的相關證據或線索。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誠請貴公眾號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文中提到的院士增選中的行賄受賄問題,向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監察組提供有關證據或線索。我們將按規定啟動調查,堅決一查到底。問題一經查實,無論涉及何人,必將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饒毅就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反腐方面的建議具體說了些什麼,走向科學小編點開《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一文,作為一篇建議文章,竟然已被「和諧」了,目前已顯示「此內容暫時無法查看」。

饒毅文章被刪,但還是起作用了,此次院士增選首次明文禁止說情打招呼,違規者將永久取消參選資格:「對實施說情打招呼的候選人終身追責,一經查實,永久取消其參選資格;如已當選,則按程序取消其院士稱號。」

對於6月9日,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王勇發文喊話饒毅,「請其提供其提到的院士增選工作中行賄受賄的相關證據或線索。」的回應,6月12日,饒毅在其個人公眾號發表「荒冢一堆與花翎鳥羽」一文,對偽科學家的點評真是一針見血、入木三分。

批評一些在中國扮演科學家的人,特別是他們的不良行為,從世界的角度、從歷史的眼光來看,是批評科學研究邊緣的小不點。既不是大衛戰巨人,也不是唐吉柯德戰風車,而是特定時間、地點對底線和邊線的基本要求的掃地清潔工。

一些自認為與某種機構有關聯的人,需要知道機構彼時彼地是否在歷史的反面。明知故問,自己應該負責任的事情,顧左右找非當事的其他人,是正常成年人都能看穿的拙劣表演。

而有些不論事情本質只為「以小博大」起鬨的人,需要知道你們認為的大人物,從來不是重要的科學家,而都必定成為荒冢一堆。

在世界的科學史上,意義來自實質,而不取決於部落自己插的花翎鳥羽。

走向科學小編看到這裏,為敢言的饒毅默默點了個贊,因為這樣的人現在已經鳳毛麟角了。

此事比喻起來就是:

路人A:你老婆出軌了!

綠帽男:你拿出證據來。

路人A:關我屁事!

此時,走向科學小編的頭腦里不但立刻浮現出袁隆平、屠呦呦,顏寧,還浮現出了煙草院士和差一點當選的茅台院士,但尤為不能忘記的是另一個曾經響噹噹的人物,中國高鐵之父——張曙光。

原中國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因受賄金額高達4755萬餘元,於2014年10月17日,被判處了死刑。

當法官詢問他為何會接受受賄時,他眼中閃過一絲悔意,坦白道:為了追求中科院院士的尊號,我不惜背叛了自己的良心,淪為了貪污受賄的角色。

今天,走向科學小編給大家講講張曙光的神奇故事,很勵志,也很反省。

在1956年,江蘇溧陽的一個家庭歡喜地迎來了一個新生命,這個孩子名叫張曙光。父親以「曙光」為名,象徵着他將是這個家庭的曙光和未來的希望。

他從小機智聰慧,喜歡參與各種活動,充滿了童年時光的歡樂和活力。他的性格也深受親友們的喜愛,人們見到他總會讚嘆道:「這個孩子聰明過人,前途無量。」

他的父親是一位忠誠勤奮的鐵路工人,工資雖然不高,但足以維持家庭的生計。

為了防止他四處閒逛,父親常常讓他待在身邊,而這些關於鐵路工作的知識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熟悉起來,這對他的學業和職業選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78年,張曙光面對填報大學志願的抉擇時,他做出了毫不猶豫的決定——選擇了一所與鐵路相關的學校。

最終,蘭州鐵道學院如預期地錄取了他。大學生活對於張曙光來說簡直如魚得水,他積極參與各種活動,踴躍加入學生會,並且還競選了班級的幹部職位。整個大學時光,他過得豐富多彩,充滿了活力與激情。

1982年,張曙光順利畢業。憑藉着他出色的人際關係和不俗的學業成績,他被分配到了上海鐵路局工作。

在平凡的生活中,張曙光不斷追求更高職位,默默地耕耘了整整十年才最終當上了副段長。

1991年的年末,是他職業發展的轉折點。那一天,他從基層單位邁向了中央部委,被調任為一名鐵路管理工程師。

有關他的晉升,猜疑不斷,有人說他貪腐行賄,有人說張曙光的岳父是鐵道部的元老,他被迫捲入了一場調查,最後,缺乏證據,不了了之。

1994年,張曙光得知客車處處長職位已經被填滿,而副處長一職卻空缺着。這對他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毫不猶豫地向客車處的領導表達了自己的意願,並獲得了一個為期三個月的試崗機會。

在試崗期間,張曙光展現出了非凡的工作能力和卓越的溝通技巧。憑藉這些優勢,他緊緊抓住機會,並贏得了領導們的讚賞。通過辛勤努力,他最終獲得了副處長的職位。

儘管成為副處長後,張曙光並沒有放鬆對工作的要求。他深知,在職場上只有憑實力才能立足,而人際關係只是輔助因素。因此,他依然保持着踏實務實的工作作風,每天早出晚歸。

有時,他甚至因為工作到深夜而不得不在辦公室過夜。這種堅持和奉獻精神讓人不禁想起鐵道部的一位領導,因為他們在工作作風上如出一轍。

張曙光是那位領導的得力助手,擔任着重要的追蹤工作進度的責任。他是一個真正的勤奮工作者,總是願意為了工作付出額外的努力。

張曙光對他的工作充滿熱情,因為他將自己的晉升希望寄托在上級領導身上。他相信,只要他不斷努力,盡職盡責,他的付出將得到認可和回報。因此,他每天都陪伴領導加班,從未抱怨過熬夜工作。他堅定地執行上級領導交代的任務,從不馬虎草率。

隨着歲月的流逝,他逐漸獲得了上級領導的青睞和欣賞。除了在工作上展現出色的能力,他還被授予一些私人任務。

1998年,老處長退休後,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被任命為客車處的新處長。

2003年,張曙光被調到北京鐵路局擔任副局長。

在擔任副局長不到半年的時間裏,他突然被緊急召回原單位。這次調動無疑彰顯了張曙光卓越的人際交往能力。

他被調至鐵道部的裝備部門,在這個新職位上,他的責任是引進高鐵技術。當時的高鐵技術鏈條還不夠完善,國內也缺乏相關的理論知識。

張曙光瞄準了這個機會,他知道自己可以通過這個職位擴展自己的影響力和權力。他刻苦學習高鐵技術,深入了解國內外的最新發展。他將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這項工作中,毫不鬆懈。

張曙光,作為高鐵行業的傑出人物,無可爭議地傲視群雄。他在填補知識空白的道路上走過了艱辛的一程,然而他從未被困難擊倒。憑藉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他不僅引進了國外的先進資料,還撰寫了多本關於高鐵基礎理論的重要著作。

他的貢獻不僅僅局限於理論研究領域。他積極領導多個國家重點工程,推動高速列車的發展進程。張曙光的卓越表現和紮實工作,使他成為中國高速列車技術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聲譽迅速傳遍高鐵領域,頻繁亮相於各大媒體新聞和電視節目。

這些突出的成就為他贏得了晉升的機會,他擔任了鐵道部運輸局局長這一高位,名利雙收,成為行業內的翹楚,上級領導將他視為最佳人選。這次晉升不僅對他的職業生涯是一種肯定,也是他不懈努力的回報。

人們津津樂道於他一年內三次晉升和卓越的工作表現。他為鐵路部門做出的傑出貢獻讓人們感激不已,紛紛稱讚他為「中國高鐵技術第一人」。

當他55歲那年,如果時間能夠停滯不前,他的人生將如同眾人所言,前途光明,一片輝煌。然而,生活就像一齣戲劇,充滿了無法預測的轉折。在最後的階段,曙光的智慧反而成了他的負擔,他的人生最後幾年變得黯淡無光。

張曙光在高鐵技術上擁有了一些成就後,把目光聚焦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頭銜上。

對於張曙光來說,成為一名院士不僅代表着學術上的崇高地位,更意味着在中國官場擁有着副省級幹部的地位。

院士制度獨特的吸引力讓他無法抗拒。獲得院士頭銜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帶來極大的便利,例如醫療、教育和交通等方面的特殊待遇,同時也享受到更充足的人員配備。相對於其他官員在六旬之齡就要退休,院士則擁有着終身制的特權。

然而,更為重要的是院士所能夠支配的資源。院士的影響力涵蓋了眾多學術資源,其價值幾乎可以用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來衡量,其中隱藏着巨大的利益。

因此,獲得院士頭銜不僅對個人本身帶來巨大的利益,也為所在單位帶來了巨大的好處。這個職位的潛在效益令許多人趨之若鶩,而張曙光也難以抵擋這個職位所帶來的誘惑,他開始暗中策劃着獲取院士頭銜的邪惡計劃。

對於張曙光來說,院士頭銜是他的追求之路,他已經兩次參與了院士評選。2007年,他第一次踏上了評選院士的旅程。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過程,他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與同行們競爭着,爭取得到最終的認可。

在張曙光的學術事業中,參選院士是他追求的巔峰。然而,命運對他並不仁慈。他剛剛遞交了參選院士的申請材料,就遭到了一系列關於學術成績造假的舉報信的轟炸。

這些舉報信如潮水般湧來,使得張曙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作為他所在單位的推薦人,迫切需要核實這些指控是否屬實。中國科學院特派員前往他所在的單位,原鐵道部,展開了一場調查。

然而,鐵道部高層對此事卻不承認任何問題的存在。張曙光的同事們紛紛表示,這些舉報信可能是惡意的謠言散佈。調查結果沒有給出明確的結論,使得這個案件懸而未決。儘管如此,這個事件對張曙光的聲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最終導致他以微弱的差距落選院士,僅差7票之遙。

然而,這並不是張曙光人生中的第一次失敗。在2009年,他冒險行動,利用自己的職權索取巨額賄賂,並對關鍵人物行賄,希望能夠為自己拉選票。然而,命運再次捉弄他,以微弱的一票之差,他再次落選。這次的失敗成為他人生中最為痛苦的挫折。

正義的網不會漏掉任何一處漏洞。在2011年2月,張曙光因涉嫌貪污、受賄和行賄的罪行被停職並接受調查。

經過漫長的審理,終於在2014年10月17日,張曙光的案件迎來了重要的進展。他被判處了死刑,然而執行死刑的日期被緩期了兩年。這個權力的追逐成為了他沉重的枷鎖,他曾經的財富如同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當宣判處決的那一刻,張曙光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無力抑制地崩潰痛哭:「我對不起人民的期望,我罪該萬死!」

此後,張曙光積極配合調查並接受改造。他的態度和悔過的表現給予了他一線希望,於是在2017年,死刑的判決被改為了無期徒刑。儘管他保住了性命,但他餘下的歲月將全部在監獄中度過,以此來懺悔自己的罪孽。

曾經應該是輝煌燦爛的人生,卻因為一次次的對金錢和院士名聲貪念而迷失了方向,最終把一手好牌打得支離破碎。張曙光的結局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警示:貪婪就如同一種毒藥,一旦沉迷其中,遲早都將為此付出代價。

如果砸錢就能當院士,豈不成了世界科學界的笑話,正如饒毅所說,在世界的科學史上,意義來自實質,而不取決於部落自己插的花翎鳥羽。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鱉扯犢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619/191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