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美對中共壓力籌碼最大化 中共以中日韓牽制美聯盟難了

—日韓恢復「穿梭外交」 專家: 印太戰略對中共壓力籌碼最大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5月7日前往韓國,與韓國總統尹錫悅舉行首腦會談。專家認為,日韓關係的改善將美國印太戰略能夠給予中共壓力籌碼的極大化,中共以中日韓三邊關係牽制美日韓聯盟恐難見效。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韓國總統尹錫悅2023年5月7日在韓國首都首爾會晤。

台北—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5月7日前往韓國,與韓國總統尹錫悅舉行首腦會談。專家認為,日韓關係的改善將美國印太戰略能夠給予中共壓力籌碼的極大化,中共以中日韓三邊關係牽制美日韓聯盟恐難見效。

日韓關係改善將增加美對華戰略壓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5月7日至8日對韓國進行兩天訪問,並且在首爾會晤韓國總統尹錫悅,時隔十二年重啟日韓兩國領袖頻繁交流的「穿梭外交」。兩人就合作應對朝鮮的核武器和導彈威脅以及加強經濟關係達成共識。這是岸田於2021年10月上任後首度前往韓國訪問;也是自2018年2月以來日本首相再次訪問韓國。

今年3月16日,尹錫悅在東京會晤岸田,雙方舉行兩國睽違12年的領袖高峰會,就雙邊關係正常化達成多項共識,決定重啟「穿梭外交」。岸田在50天後就即出訪韓國。

日本是今年七大工業國集團(G7)輪值主席國。岸田此行將邀請尹錫悅參加5月19至21日在日本廣島舉行的G7領袖峰會,以及屆時將舉行的日美韓領袖會談。雙方在會前針對國際情勢與區域情勢交換意見。

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執行長盧信吉(照片提供:盧信吉)

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執行長盧信吉認為,韓國顯然已經不再維持對美中採取「等距外交」政策,日韓關係的改善將帶給中國巨大的壓力。

他對美國之音說:「從近年來區域內的地緣互動關係來看,韓國是日本在2021年對於區域安全概念表態後,整個地緣政治中最後也是最關鍵的表態國家。日韓重新連結雙邊關係,增添美國拜登政府印太戰略能夠給予中國壓力籌碼的極大化。因為美日韓聯盟的再次成形,幾乎等於東北亞區域內任何一股勢力的最大值。」

盧信吉認為,中國未來將連結其他國家抗衡美日韓聯盟,中國與俄羅斯、朝鮮的互動將持續增加,東北亞的美中陣營對峙將因此上升。

中日韓政治專家,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所教授木宮正史(Tadashi Kimiya)以書面形式向美國之音記者表示,對美國聯合其盟國共同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而言,過去幾年失和的日韓關係是最大的障礙。如今日韓關係迅速回溫,並積極地朝向更強化保合作的方向前進,確實對美國的印太戰略是莫大的加分,但也很可能因此使地區的緊張局勢加劇。他指出,日韓在深化合作、與美國走得更近的同時,設法確保雙方加深合作不至於導致美中在地區的對立過度惡化是更重要的課題。

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所教授木宮正史(照片提供:木宮正史)

朝鮮半島安全專家、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林志豪認為,韓日關係的修復有利於美國陣營在地區安全的合作,特別是針對朝鮮問題與中俄軍事挑釁的問題,同時也直接對軍事力量不斷上升的中國形成潛在的壓力。

他告訴美國之音:「就韓國而言,這等同正式宣告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同時也意味者韓中關係將面臨考驗,韓國可能會藉此重新定位韓中關係,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維持美中在韓半島的均勢平衡,最終迫使北韓(朝鮮)中止開發核武。」

林志豪指出,韓日之間還有許多歷史、內部等很難解決的問題,美國必須出面主導,才能更快地使韓日盡釋前嫌,在安全、經濟等全面合作,鞏固對抗中國的陣線。

日韓經濟合作將增加與美、中的議價空間

3月中旬東京的日韓首腦會談為凍結已久的韓日關係與經濟、安保合作破冰。

2018年韓國對日本提出徵用工訴訟後,日本自2019年開始對韓國實施嚴格的半導體出口限制,導致韓國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並宣佈終止《軍事情報保護協議》。

2023年3月16日,尹錫悅與岸田達成共識,同意重啟《軍事情報保護協議》,日本決定解除對韓國的半導體出口限制,韓國也在同日撤回在世貿組織提出的申訴,外界認為這些決定有助於強化抑制中國擴張的包圍網。

日韓隨後在5月2日舉行睽違7年的雙邊財政首腦會議,凸顯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經濟增長放緩的共同挑戰下,兩國在經濟領域合作的決心。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林志豪(照片提供:林志豪)

朝鮮半島安全專家林志豪表示,韓日試圖恢復關係的主要動機之一是共同因應來自全球與地區經濟的挑戰。他認為,兩國的經濟合作可望回歸到文在寅政權以前的程度,甚至有機會可更進一步合作。

他說:「韓日兩國現在皆面臨高齡化、對中國貿易赤字、北韓軍事威脅,以及美中競爭之下的中國軍事擴張威脅。在這樣的地緣環境影響之下,韓日之間對於『核心礦物』和碳封存(CCUS)等產業供應鏈應會有很多的合作空間,這是基於經濟安保的考慮。」

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執行長盧信吉表示,在美國重整半導體供應鏈中各國家的角色後,日韓之間的互動可能恢復到過去將對方列入「貿易白名單」的信賴原則下的模式。

他說:「這樣的改變將讓雙方在接下來把貿易視為『敵對』或者『戰爭』關係中,成為競爭手段下的一種豁免狀態,進而成為自由貿易關係中的互賴模式,將更有利於美國對管控高科技產品、甚至於晶片等戰略物資的可預期佈局。」

盧信吉認為,在美國管控下的高端技術產品將更難在一定的範圍外自由銷售。如此雖然裂解過去數十年全球化自由貿易的概念,但對於美國重塑地緣政治中的優勢地位顯然更有幫助。

中日韓政治專家木宮正史指出,中國是日本和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特別是半導體方面,形成了使用日本製造的零部件在韓國生產成品,再出口到中國的供應鏈。他認為,雖然2019年日本修改對韓出口管制措施並未對這些供應鏈造成實質性的損害,但確實有些象徵性的打擊。如今消除日韓之間這些障礙,對於美國針對中國的供應鏈重組起到重要作用。他認為,如果日韓分別聽從美國的指示,可能會冒着損及日韓利益的風險,因此日韓需要以最小化這種風險為前提與美國進行談判,而日韓合作將拓寬外交的選擇,增加與美、中的議價空間,從而發揮降低雙方風險的作用。

中國恢復日中韓三邊框架難度高

日本共同網引述消息人士說,岸田將在5月7日的日韓首腦會談上重申早日重啟因為徵用工訴訟爭議與中國在東中國海的活動而中斷了3年以上的日中韓首腦對談的重要性。

日韓關係近期回暖,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4月2日在北京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會談時,確認將重啟日中韓首腦對談。

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所教授木宮正史表示,以前中國為了削弱以美國為中心的對中包圍網,經常在日韓之間製造分化,這種方式以前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現在尹錫悅政府的外交政策有所轉變,中國不得不重新佈局。他認為,中國可以祭出某些脅迫性的經濟措施,另一方面展現出與朝鮮改善關係的姿態,以加大對韓國的施壓,但這麼做只會把韓國更推向美日。他指出,中國比較有可能對韓國採取靈活的態度,重新活化目前完全無法運作的日中韓三邊框架。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林志豪認為,韓中日5月2日舉行過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中國應會試圖在經濟領域重新主導韓中日之間的地區合作。但是目前為止中國對於朝鮮問題態度消極,以及自2016年薩德導彈問題發生以來,中國在外交上對韓國採取高姿態,以中日韓牽制美日韓,但以現在的局勢而言,恐怕難以見效。

林志豪說:「在地區安保和經濟安保的領域,韓中關係恐怕已難再恢復,韓國在美中之間的擺盪空間應該也會大幅縮小,無法像過去那樣以『安美經中』試圖維持中間樞紐的地位,而未來韓國對外政策應該以『安美經世』為主軸。」

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執行長盧信吉表示,過去中國曾經改變日韓的政策,例如「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倡議,就是區域內另外一種影響力最大值的呈現方式,但現在的中國並沒有選擇這種模式。

盧信吉說:「如果中國希望重新與日韓建立較為緊密的關係,不論是軍事層面或者經濟層面,要考慮的除了執政黨既有的立場之外,可能更重要的是中國願意端出什麼樣的政策誘因。」

盧信吉指出,中國對於國家實力的認知需要與其國家同步,才能讓日韓在建設國家發展願景的前提下,配合中國地緣戰略佈局。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08/189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