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父母在這幾方面做的越少,孩子專注力越好

專注力是一種影響學習的重要品質,大部分孩子的學習問題都和專注力有關。而這種品質可以通過影響和訓練形成。

大腦有個特點,不喜歡模糊的、陌生的、不明確的東西,這些東西會讓大腦感覺混亂,混亂是專注的大忌。

而給大腦的是簡潔、明確、清晰的刺激,大腦更容易形成專注的習慣。

0~6歲是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也是培養專注力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孩子接收的信息是簡單易理解、條理清晰、目標確定的,就更容易形成專注的腦迴路和習慣。

這種信息包括視覺、聽覺、情緒體驗及更深層次的感覺等各種感知覺方面。比如簡潔的環境、更少的玩具、簡潔明了的語言、穩定的情緒、明確並遵守承諾的規則、明確的目標、界限清晰的人際關係等。

1、簡潔乾淨的環境,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大腦的發育是在環境的不斷刺激下進行的。外界的各種信息通過身體的感覺通道傳輸給大腦,大腦神經元在這些刺激下產生連結,形成對世界的認識、理解和記憶。

如果這種刺激簡潔有序,大腦的神經元迴路也會是有序的,如果環境是雜亂無章的,那麼大腦會被各種刺激吸引,一會注意到這裏,一會又忍不住去看旁邊,很難在一個地方保留更多的注意力,從而影響專注程度。

所以,孩子生活的環境最好簡潔有序,希望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最好旁邊沒有其他能吸引他注意力的東西。

比如寫作業的桌面,除了作業本和筆,一律不放其他東西,書和玩具甚至吃的都別放在書桌上。

2、更少的玩具,利用率更好我們小時候玩具極少,往往一個玩具能讓我們沉浸好幾天。現在是一個不缺玩具的時代,家裏可能到處都是玩具。

但是,最好讓孩子同時擁有的玩具不要太多。玩某個玩具的時候,旁邊不放其他玩具。某一段時間,在視線範圍之內只放孩子最近感興趣的一兩件玩具即可。

減少課可選項,就是讓他注意力不得不集中在僅有的選項上,逐漸養成專注的習慣。

3、講話不要重複、囉嗦和嘮叨

嘮叨是傷害神經連結的罪魁禍首。

本來一句話,說一遍,孩子已經聽到了,正在思考和反應,給他時間和空間就是對他專注思考的保護。

如果這時候因為沒等到孩子反應,就不停地重複、囉嗦、叨嘮,最後變成無休止的抱怨,不好意思,孩子的腦迴路會自動關閉。所以你會感覺越提醒越是嘮叨,孩子越容易當耳旁風。

與重複囉嗦相對應的,是簡潔明確的語言。

觀察那些專業的小學或幼兒老師講課,你會發現他們的語言非常簡潔精煉,沒有一句廢話,也沒有一個多餘的字,條理清晰,用詞準確,很容易理解。而且語速不會特別快,每句話之間都會適當停留,給孩子足夠的聽覺接收和思考的時間。

只有這樣的講授,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和接收到有用的信息,並且自己也學會了准什麼才是精準的表達。

父母也應該儘量使用簡潔清晰的語言跟孩子交流,儘量用孩子能理解的準確的詞彙、精煉的句子,語速儘量慢一點,說完一句話停頓一下,觀察下孩子的反應,切忌自顧自的滔滔不絕和反覆重複。

尤其對於一些本來就慢性子的孩子,家長更應該給予這樣的耐心。

用簡潔的方式跟孩子溝通,才能保護他們的聽覺通道保持專注,而且孩子往往也更願意聽。避免重複、囉嗦、嘮叨,最後變成抱怨。

而且嘮叨抱怨往往夾雜着負面的情緒,也會對孩子的專注力形成干擾。

4、穩定的情緒,是專注的保障我們大人自己都會有感覺,每當情緒不好的時候,工作效率會很低。有時遇到重大打擊時,甚至根本沒辦法專注於工作。

那是因為,負面情緒是影響專注的大敵。

父母的情緒會直接傳遞給孩子,對孩子的專注力影響也是一樣的。

鼓勵和積極的情緒會增強孩子的愛、被信任、歸屬感、自信心、價值感等一系列有助於成長的積極能量,在這種狀態下,神經元會更活躍,大腦也更容易保持積極專注的思考。

當父母抱怨和發脾氣的時候,孩子感覺到的是:批評、否定、失望、恐懼、愛的丟失、不被信任、沒有歸屬感和價值感,這一系列負面的感受會抑制大腦產生積極的連結,嚴重的時候,比如父母發特別大的火的時候,他們的大腦出於自保機制,會自動切斷信息輸入和腦神經連結,也就是關閉了大腦的輸入之門,此時你說的所有話都沒有意義。

也就是為什麼你越嘮叨他越是聽不進去。

想要孩子保持專注,父母就必須做到情緒穩定。

5、明確的規則,堅持原則的態度,是專注力的強化混亂體現在認知方面就是規則混亂,進而延伸到價值觀混亂。這會讓一個人感覺茫然和混沌,不能在明確的規則和價值觀的指引下,向着自己認可的行為規範保持專注。

明確的規則就是,孩子通過父母明確的語言、行為和態度,認識到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關於做事的原則、做人的準則,各種場合的規矩、各種生活常識的行為規範,這些都需要父母明確並強化,直到孩子學會並養成這樣的習慣。

同一件事,父母千萬不能今天說這樣做,明天說那樣做,感覺怎樣都可以,或者制定的規則,自己都不遵守,或者隨便改變規則,這些做法都會讓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模稜兩可的,孩子的大腦就會認為這樣也可以,那樣也行的模糊的腦迴路,自然很難形成專注的意識。

對於規則的執行,父母有一點需要非常注意,那就是說到做到、信守承諾。

6、遵守承諾、說話算數、以身作則無論是對於規則,還是父母承諾的其他任何事,都必須說到做到。

在孩子面前,承諾不分大小,哪怕一句答應孩子的一件很小的事,我們都必須堅持做到,給孩子一個「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應」的明確的結果。

這樣他們對於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才會付出全力去完成,而不會養成隨意狀態,感覺做不做都可以。

一旦父母沒有做到信守承諾,孩子收到的就是隨意、沒有規則、混亂的認知。

混亂是專注的大忌,認知層面也不例外。

7、簡單明確的目標,更容易專一努力

同時設置太多的目標,就和同時面對很多玩具一樣。

到底該先玩哪一個?好像都玩啊!於是就形成了猴子搬玉米的結果,哪一個都想要,結果哪一個都做不好。

所以,一次目標就給一個,養成一次就做一件事的習慣。這和玩具越少越容易專注是一個道理。

父母在給孩子提要求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一次想要的太多。

每一個時間段,我們就設定一個目標,一個一個去完成。

切忌因為自己的焦慮而設置很多無效的目標,反而影響了孩子的專注。

8、和諧的家庭關係,讓孩子更容易專注人際關係對於專注的影響很容易被忽視。

其實這是混亂體現在關係中的表現。尤其是家人之間。

什麼是混亂的家人關係呢?

一、人多意見多,家人意見不統一。

大人對待孩子的態度方式最好保持統一,一方面是自己前後一致、說到做到、以身作則,另一方面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意見一致。

如果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員比較多,在對待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方式時,最好提前商量好一個人總領,其他人輔助。

如果每個人都要管,管的方式還不一樣,那麼孩子就凌亂了,到底該聽誰的?好像規則也是不確定的嘛,所以他對於規則的概念就會模糊不明確。自然很難專注於某一個原則。

二、家人之間關係緊張、不和睦。

家人之間如果經常吵架矛盾重重,孩子一方面會感受到不到安全感,他會在這樣的衝突中感覺到關係的不穩定。不穩定的衝突的環境帶給孩子的影響,跟雜亂無章的環境是一個道理。而家庭關係還是影響孩子孩子社交能力的起點。

對於社交關係中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也會有焦慮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都會影響專注。

所以,不和睦的家庭關係對孩子的傷害會涉及到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專注力就是其中一個極容易被忽視的方面。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方法有很多。但是,父母在這些方面如果做不到簡潔,那麼在其他方面訓練再多很可能都是徒勞。

孩子的專注力,父母有很大的責任。

這裏我們只需要記得,第一,想要孩子有很好的專注力,在從小的成長過程中培養其專注的習慣很重要;

第二,想要大腦養成專注的習慣,只需經常給予大腦專一、明確、一致、和諧的輸入刺激。再經過不斷地強化,就會形成專注的腦迴路,以後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就很容易保持專注了。

凡事,簡單,就是專注。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青青細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27/189469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