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官宣了!它正式超越中國,成全球第一

聯合國1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印度已經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聯合國數據顯示,印度人口數已超越中國。(美聯社

聯合國1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印度已經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人口將在今年年中達到14億2860萬人,略高於中國人口的14億2570萬。

彭博報道,根據聯合國的世界人口(World Population)儀錶板對今年中期全球人口的估計,印度人口將超過14億2860萬人,略高於中國人口的14億2570萬。

作為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的印度,擁有全球將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數,比歐洲、非洲或美洲的總人口還多,到2050年為止,印度人口將增加至16億6800萬人,而中國人口則將減少至13億1700萬人左右,且差距可能持續擴大。

全球人口預估將達80億4500萬人,印度和中國就占逾1/3,但兩國人口成長速度已見減緩,且中國減緩速度比印度更快。去年中國人口數出現60年來首見下降,這一歷史性轉折可能標誌著中國人口長期下降的起點,對中國經濟及世界經濟將帶來深遠影響。

總體而言,世界人口正以1950年以來的最低速度增長,聯合國此前的預測顯示,到2030年,世界人口可能會從去年的80億增至約85億,並在2050年達到97億,然後在2080年代達到約104億的峰值。

阿波羅網編者註:文中報道中國人口14億2570萬,使用的是中共官方數據。中共數據多年來一直造假,眾所周知。中國經歷3年疫情、封控之後,多方披露中國人口實際只有10億左右。


以下僅舉一篇相關報道:古嘯:食鹽大數據泄密中國人口數量大幅下滑

中共放開疫情管控之後,中國人口大量死亡,導致殯儀業不堪重負。

中共在今年一月公佈全國人口數據,聲稱全國人口較上年度減少85萬,為60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是不是首次出現負增長另說,中共的確是首次公開承認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出現。其實,中國人口下降的真實情況,遠比中共公佈的要嚴重得多。

去年六月上海公安系統數據外泄事件,已透露出中國實際人口數可能只有10億左右。由於中共的信息控制,加上多年來的統計造假與數據混亂,中國真實的人口總數,很難知曉。本世紀以來,大陸遭受2003年薩斯、2020年—2023年的中共肺炎病毒肆虐,疫情死亡人數數以億計,卻被中共極力掩蓋。

日本人曾經用中國人每年食鹽的銷量去推算中國人口實際數量,這種方法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就如同用工業電耗量、交通運輸量、金融數據去推算宏觀經濟景氣一樣,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樣本規律。從健康和美味的角度,食鹽是人食物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且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天用量比較穩定。

在食用鹽產能、供給充足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地區或省市的食用鹽用量出現大幅下滑,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人們口味有意識地明顯變淡,另一個原因就是人口數量銳減。本文通過考察中國各地近年來的食用鹽公開數據發現,中國人口的總數呈明顯下降趨勢,那麼是不是人們的口味在變淡呢?生活在大陸的人都知道,中國人的口味實際上是越來越重了,流行的菜系東北菜、川菜、湘菜、徽菜等,都是重鹽和重口味的,還有每年銷量快速攀升的外賣,基本都是高鹽含量,另外與高鹽促發的疾病如心臟病、中風等病例全國範圍內基本處於上升趨勢。

一.食鹽的分類與一些基礎數據

1.食鹽的分類

依據國家《食鹽專營辦法》《漁業、畜牧用鹽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之規定,食鹽是指直接食用和製作食品所用的鹽。

在鹽行業中,一般情況下根據適用對象的不同,將鹽分類為食鹽、工業鹽、畜牧鹽。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0年發佈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食鹽類別中的品種明細分食用鹽、食品生產加工用鹽。市場上賣的食鹽銷售範圍:個人及家庭、餐飲業(包括各單位食堂)、食品加工業(醬油生產廠、加工水產品、畜禽產品等)。

鹽市中,小包裝鹽是供應給個人及家庭、餐飲業的食用鹽,又稱入口鹽,下面做的食鹽與人口關係的分析,是以小包裝鹽的數量作為人均食鹽攝入量的基數。而食品加工用鹽俗稱大包裝鹽(25公斤裝或50公斤裝)。大包裝鹽雖然有的省市公開了數據,但無法作為人口數估值的對應數,比如醬油生產廠銷售的醬油,不一定局限在本地,可能會銷往外地,對應的人口數就不好統計。

2.原鹽銷售量下降數字驚人

原鹽是用於生產食用鹽(食鹽)和工業鹽以及其他化工產品的原料。2019年之前,中國每年大約有1000萬噸的原鹽用於生產食鹽,其餘都用於工業生產用途。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顯示,2022年中國原鹽產量僅4986.4萬噸,原鹽產量比疫情前的2019年6701.4萬噸下降了25%。下降數字驚人。

圖1.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顯示的中國2015~2022年原鹽產量數據(萬噸)

原鹽的80-90%左右是用於工業鹽,廣泛用於制皂、染料、醫藥、陶瓷、玻璃生產、日用化工、石油鑽井等行業,還可用於製冰冷藏、道路除雪。原鹽逐年下降,和中共宏觀經濟下滑、製造業下降的現狀是相吻合的,特別是疫情三年來,食用鹽和工業鹽都下降,導致了原鹽總體下降迅猛。

中共專家的分析,認為原鹽產量下降是鹽業去庫存、去槓桿導致的,但他們只說了其一,沒有或沒敢分析其二。數據顯示,從2017年—2021年,中國食用鹽的出口量遠高於進口量,也就是外需是旺盛的,那麼這種去庫存去槓桿就是被動的了,被動去庫存去槓桿,原因就是內需下降了,內需下降,其中人口下降是一個重大因素,因為食用鹽是人體剛需,只要活着就得吃鹽。動態清零封鎖導致工業鹽產量下降,而疫情死亡(中共掩蓋了死亡數據)導致食用鹽下降,二者疊加拖累原鹽產量。

3.中國小包裝食鹽的銷量

依據《中國食鹽行業和企業發展趨勢概述(2015年)》中的數據,小包裝食鹽的銷量和佔比在2009-2014年間是逐年下降的趨勢(如圖2示)。從2009年的年銷534萬噸到2014年的年銷472萬噸,5年下降了11.6%。而食品加工用鹽則在上升,5年上升了56.1%,上升的原因一可能是產量增加了,二可能是口味重了。多品種鹽在緩慢上升,多品種鹽主要包含調味鹽、強化營養鹽、沐浴鹽、美容護膚鹽、醫藥用鹽等,這其中用於人們食用的都是高端鹽,很貴,普通民眾吃不起,消費者佔比很少。

圖2:我國2009-2014年食鹽分品種銷售量(萬噸)(數據來源:睿信諮詢研究院)

2017-2021年4年間,食鹽產量在上升,但還不能得出小包裝食鹽銷售量上升的結論,因為2019年,中鹽製鹽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朱國梁在一次會議上介紹,近年間,食用鹽消費佔比逐年下降,但食品加工用鹽每年呈增長勢頭。

表觀需求量,一般是以表觀消費量來大致衡量,理論上,食鹽表觀消費量等於食鹽產量加上食鹽淨進口量再減去食鹽庫存量,2017年—2021年,中國食用鹽的出口量遠高於進口量,所以淨進口量是負數,那麼圖3中的食鹽產量基本逐年上升,是兩個因素導致的,一個是出口需求增加,一個是食品加工用鹽需求增加。而該圖中的表觀需求量2018以後逐年變化不大,這意味着國內需求量和庫存加總基本穩定,如果其中的食品加工和工業用鹽增加的話,居民食用鹽自然就在縮減了。

圖3:2017-2021年中國食鹽供需情況

二、中國人每日人均食鹽攝入量

中國人每日人均食鹽攝入量,這個數據非常關鍵,是推算人口數量的核心數據之一。

1.中國人每日人均食鹽攝入量數據

依據公開網絡數據,不同的機構發佈有不同的數值,範圍大致在10.5克~21.9克之間。10.5克是什麼概念,麥當勞里的一桶爆米花含鹽量即為10克左右。無論是國內餐館還是海外中餐館,這個標準太容易被中國人踩紅線了,想像一下,高速路上突然出現限速60的標誌是什麼概念,太多的司機要被罰款了,10.5克日食鹽量對中國人來說就是這個概念。而世衛組織推薦的健康人均食鹽攝入量為每日不超過5克,對中國人來說更忍受不了。

◎2019年8月19日,中國國家衛建委網站上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發佈的中國居民減鹽核心信息十條中的第一條寫道:1.健康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5克(1克鹽約等於400毫克鈉),但目前我國居民食鹽平均攝入量為10.5克。

◎鹽業上市公司龍頭–雪天鹽業在2018年發佈的招股說明書中指出:中國人每年的鹽消耗量在5-8公斤左右。上市公司的數據一般都是經過考證的,因此比較可信,據此計算中國人每天每人的食鹽消耗量是13.7克-21.9克。

◎2019年,由英國健康研究院資助、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的、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做了一項調查,研究表明,中國北方居民人均每天食鹽攝入量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12.8克逐漸下降至11.2克,南方居民的人均每天食鹽攝入量從8.8克增加至10.2克。此項研究採用24小時尿樣的數據來確定鹽攝入量。

◎2019年,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在北京發佈《減鹽健康教育手冊》稱,根據中國居民營養狀況調查:2012年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人均每日烹調鹽攝入量為10.5克,再加上通過加工食品攝入的鹽以及食物本身固有的鹽,中國居民實際鹽攝入量估計在12克左右。中國居民76%的食鹽攝入來自家庭烹調用鹽,6.4%來自醬油,其餘來自外出就餐、包裝食品等。

◎2012年,世界高血壓聯盟主席劉力生說,我國南方居民每日攝鹽量為10~12克,北方居民攝鹽量為15~22克。

◎2022年,有調查顯示,我國北方地區食鹽量為每天16~18克,上海的食鹽量為每天10~12克,廣東更低一點。

2.中國人的口味實際越來越重

近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減鹽健康,老年人尤為關注,因此老年化家庭用的入口鹽少了,但食品加工用鹽、青壯年人食用鹽以及農村家庭食用鹽越來越多。中國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農村人近半數進城了,此外還有2.4億農民工,這些都是重口味人群。

企業實行996制,外賣銷量迅猛上升,2021年外賣訂單量超過200億單,市場規模達到9340億元,幾乎相當於2020年GDP的1%了。外賣的口味基本都是比較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賣食材一般都不太好,多鹽可以掩蓋低質和劣質食材露陷;外賣運送需要封閉包裝和一定時間,為了保鮮,賣家一般願意多鹽。另外,食鹽是各種調味的基本面,沒有鹽,啥味都不是味了,要想口感好,中高鹽是必須的。中國的餐飲和單位食堂,基本都是中高鹽食品,而且市場規模相當大,2021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達到46895億元。

佐證中國人口味重的還有一個側面證據,就是高鹽引發的疾病發病率越來越多。所謂「鹽」多必失,高鹽攝入容易引發高血壓、腦卒中、胃癌骨質疏鬆、腎臟損傷等疾病。2022年衛生部門統計,我國高血壓人數已達到2.45億。醫學研究表明,過量攝入食鹽是引發中風和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人口的死亡原因中,約40%都來自這兩種疾病。

3.中國各地區人均食鹽攝入量

依據網絡公開數據,從時間上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2000年~2014年,2015年~2022年;從地域上分為北方及南方。

(1)中國人人均食鹽攝入量,2000年~2014年採用2019年英國的調查結果作為參照值,一是此項研究採用24小時尿樣的數據來確定鹽攝入量,結論更有力;二是,它的研究結果相對來看數值偏低,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則,採用此研究結果。不同省份採用不同的參考值,如下:

表1.中國各地區人均食鹽攝入量

(2)2015年~2022年,參考上面表格中的數據,考慮到人的口味越來越重,將鹽攝入量分成兩檔:10克、13.7克。廣東、天津、成都、浙江採用每日人均鹽攝入量10克為標準,其它地區採用13.7克。

這裏假定每日人均鹽攝入量均來自小包裝鹽,因食品加工用鹽的數量不易統計與提取,且屬高鹽食品,本文在採用推算人口數據的人均食鹽攝入量已經採用的是就低不就高的原則了,所以食品加工用鹽數據不明造成的干擾可以忽略不計。

三、由鹽攝入量估算中國各地人口縮水比例

為掩蓋中國真實的人口數字,中共國家統計局網站上不公佈年度食鹽銷售量,但是國內各省市鹽業公司、地方政府時不時的會對外透露一些數據,下文都是從中共官方網站上獲取的各地食鹽消耗量及庫存數字,作為本次研究的樣本。

每當國內發生一些不穩定事件時,民眾往往為了自身生活安全着想,會搶購日常必需品,食鹽就是重要的一項。在2003年非典疫情、2011年日本核泄漏以及2020年中共病毒疫情期間,中國國內各地都發生了民眾搶購食鹽事件。這種情況下,地方上的鹽業公司、當地政府為了穩定市場,會向民眾公佈當地儲存有多少鹽,能確保幾個月的消耗等等。我們這裏假設這些鹽業公司及當地政府公佈的有關鹽的數字及維持的時長是準確的,那麼,如果能從這些數字中找出當地小包裝食鹽的消耗量,輔以前面已確定的每日人均食鹽攝入量,就可以估算出當地人口數字。

鹽業公司在公佈庫存時,會說「食鹽」還有多少噸,這個「食鹽」通常既包括小包裝鹽(入口鹽),也包括大包裝鹽(食品加工用鹽),但也有的鹽業公司會特別說明小包裝食鹽的量,或者用「食鹽」代替「小包裝食鹽」來說,這需要從報道的上下文來判斷。

以下是國內網站上各地區在不同時期有關食鹽的數據,表2匯總了2000年~2014年的部分地區數據:

1.2000年~2014年的匯總數據

表2中共公佈的人口數字與由鹽攝入量推算人口數字的對比(2000~2014年)

表2估算的國內各地區人口數字與中共公佈的數字的對比,以圖的方式表示如下:

圖4:中共公佈的人口數字與由鹽攝入量推算人口數字的對比(2000~2014年)

2000~2014年各地人口數字的縮水比例如下:

圖5:各地人口數字縮水比例(2000年~2014年)

2.2015年~2022年的匯總數據:

表3:中共公佈的人口數字與由鹽攝入量推算人口數字的對比(2015~2022年)

表3估算的國內各地區人口數字與中共公佈的數字的對比,以圖的方式表示如下:

圖6:中共公佈的人口數字與由鹽攝入量推算人口數字的對比(2015~2022年)

2015~2022年各地人口數字的縮水比例如下:

圖7:各地人口數字縮水比例(2015年~2022年)

3.結論:

採用以上各地人口數字縮水的樣本值,估算2000年~2014年,中國國內實際人口數量與公開數字相比,縮水幅度平均值大致在19.29%;2015年~2022年,中國國內實際人口數量與公開數字相比,縮水幅度平均值大致在30.79%。

因中共屏蔽各地區銷售的食鹽以及真實人口數據,網絡上流出的僅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並且準確度有限,因此在估算各地減少的人口數量時會出現偏差,從而導致地區間人口縮水的比例差距大,其中有數據不完整的因素。但各地區人口數量比中共公佈的少得多,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四、中國國內八省市食鹽銷量與人口下降情況分析

1.北京市

2011年3月,中鹽總公司負責人茆慶國在回應因日本核泄漏事件導致北京民眾搶購食鹽的情況中聲明,正常情況下,(當時)北京市食鹽日銷量約200噸,即每月北京人消費食鹽6000噸。

2016年,中鹽北京市鹽業公司銷售總監蘆劍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北京市小包裝食鹽月均消費量大約在5000噸左右,預計全年消費量在6萬噸左右。

2020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中鹽集團:湖北儲備小包裝鹽5.6萬噸可滿足逾3個月市場需求》一文中說,北京方面截至2月3日,小包裝鹽庫存總量8045噸,不算後續調運,可滿足北京市場55天左右的供應。即2020年,北京市小包裝食鹽月均消費量為4388噸。

由上可知,北京市2011年、2016年、2020年小包裝食鹽月均消費量分別為6000噸、5000噸、4388噸,10年間小包裝食鹽月消費量減少近1600噸,降低了26.9%,在人們的口味沒有明顯變淡的情況下,對應的常住人口也應該是減少26.9%。

中共統計,2011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018.6萬人,2016年末,北京常住人口達到2172.9萬人,2020年11月,北京全市常住人口為2189.3萬人。顯然,官方數據很值得懷疑,水分太多。北京市一線城市,首都,流動人口多,導致眼觀數量似乎人口很密集,但常住人口是在下降的。

2.瀋陽

2017年,中鹽瀋陽鹽業總公司做過一項統計:瀋陽人普遍口重,瀋陽市民吃食用鹽最多的是2011年,全市年銷量在2.3萬噸左右。但近年來食用鹽銷量逐年下降。數據顯示:2016年總銷量在1.6萬噸左右。

2011年到2016年,瀋陽市全年的食鹽銷售量由2.3萬噸下降到1.6萬噸,下降了30%。5年間如果瀋陽人口味沒有發生明顯變化,那麼瀋陽食鹽銷售量的大幅減少就跟本市人口下降有直接關係了。瀋陽鹽業總公司解釋說,食鹽銷量下降是城鎮一體化進程導致低鹽少油造成的,這是站不住腳的,城鎮一體化就是農村人進城了,短期內口味是不會變淡的,很可能會帶動城裏人口味變重。

3.廣東省

中共黨媒人民網報道,2017年1-11月,廣東省鹽業集團銷售小包裝食鹽34.15萬噸,佔據廣東省小包裝食鹽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這裏假定34.15萬噸占廣東省小包裝食鹽市場90%的份額,可推算出2017年全年廣東省小包裝食鹽銷售量為41.39萬噸。

2020年,據廣東省鹽業集團消息,當年廣東省食鹽總庫存14.04萬噸,可保障廣東人5個月以上的食用需求。由此可計算出,2020年廣東省全年食鹽銷售量為33.7萬噸。

2022年11月,廣東省鹽業集團運營部總經理周新佑接受南都·灣財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廣東省每個月食鹽消耗量大概是在2.5萬噸。同樣可計算出2022年廣東省一年的食鹽銷售量為30萬噸。(小包裝食鹽銷售量不會超過30萬噸。)

從2017年到2022年,廣東省小包裝食鹽銷售量由41.39萬噸至少下降到30萬噸,降幅達到27.52%,相當於有3000多萬人停止消費食鹽。

4.安徽省

2011年,中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上《中鹽安徽集團積極應對搶購風潮力保食鹽供應穩定》一文中說,東興公司是安徽唯一的食用鹽生產基地,年產50萬噸食用鹽,省內需求僅為30萬噸。

2022年中共病毒疫情中,中安在線《安徽省鹽業集團:抗疫顯擔當保供不「鹽」遲》一文中說,目前,全省(安徽省)食鹽儲備庫存5萬餘噸,足以滿足全省人民3個月的生活所需。由此可計算出,2022年全年安徽人需消費食鹽20萬噸。

2011年到2022年,安徽省食鹽年銷售量從30萬噸降到20萬噸,減少了三分之一,降幅很大。同樣可以推斷出,安徽省常住人口在這十年間減少了2000多萬。

5.湖北省

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湖北省鹽務管理局副局長李武告訴媒體記者:湖北是產鹽大省,年鹽生產能力超過300萬噸,全省居民每年食鹽需求量僅32萬噸左右。

2021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時光永記戰「疫」逆行中鹽人》一文中說,疫情期間,湖北全省食鹽庫存量始終保持在9萬噸左右,能滿足市場5個月正常需求。由此可計算出,2021年湖北省全年食鹽消耗量應當為21.6萬噸。

從2003年到2021年,18年中湖北省食鹽年消耗量由32萬噸下降到21.6萬噸,降幅為32.5%。可以推測湖北省實際的常住人口數字也應當出現明顯減少。

6.湖南省

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湖南省鹽務管理局局長吳憶萍說,湖南省具有年產90萬噸鹽的能力,而本省市場上加碘食鹽(即小包裝食鹽)僅需30多萬噸,產大於銷。

2021年,中共官媒人民網報道,湖南省雪天鹽業集團每天生產2000餘噸小包鹽供應市場,並且確保湖南省內小包裝鹽庫存量達4萬噸,足夠滿足湖南人民2個月的用鹽量。由此可以計算出,2021年,湖南省年度小包裝鹽銷售量為24萬噸。

從2003年到2021年,18年中湖南省小包裝食鹽年消耗量由30萬噸下降到24萬噸,降幅為20%。可以推測湖南省實際的常住人口數字也同樣出現明顯減少。

7.浙江省

表4:2005-2013年浙江全省及各市食鹽銷售情況表

表4說明,浙江全省食鹽銷售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從2005至2013年統計數據來看,浙江省及11市食鹽銷售量均呈下降趨勢。浙江省食鹽銷售量由2005年的24.94萬噸減少到2013年的21.58萬噸,8年間年均下降1.79%。

然而,中共公佈的浙江省人口數字卻呈現逐年上升,與食鹽量下降形成鮮明對比。浙江省統計局曾注意到這一反常現象,最後把食鹽量的下降歸結於人們口味變淡,而不敢去觸及人口總數在急劇下降的事實。

8.溫州市

表5:溫州公佈的人口數字與由鹽攝入量推算人口數字的對比(2014~2018年)

表5說明,浙江溫州2014年-2019年之間人口下降幅度年均32.85%,和全省下降的34.29%大致相當,幅度稍慢一點,但比2005年—2013年的數據下降幅度要迅猛一些。

9.八省市近年來食鹽年度銷售量的變化及對應的人口變化趨勢,如下圖:

圖8:八個省市不同年代食鹽年度銷量的變化及對應的人口變化趨勢

五、結論:中共掩蓋人口數據,目的在於掩蓋疫情死亡人數

通過居民食用鹽下降,我們得知從2003年至今,中國人口大幅下滑,說明非正常死亡人數在激增,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這二十多年,除了2008年汶川地震,一次性傷亡近10萬人外,造成大規模人口非正常銳減的只有疫情了,2003年薩斯和2019年底至今的中共病毒肺炎。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一月十六日綜合報道,二零二三年一月十五日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大師說,三年多來中共一直在掩蓋疫情,中國的疫情已經死了4億人,這波疫情結束的時候中國會死5億人。李大師說,上次(二零零三年)薩斯出現的時候,中國死了2億人。多年後,中共發現人口減少了,馬上放開二胎制、三胎制。

疫情導致的死亡人數之巨大,超過了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大規模死亡事件,包括戰爭與核武毀滅,讓很多人難以置信。今天,我們通過部分不完全食鹽統計數據卻可窺見一斑,三年疫死四億人絕非虛數。在中共體制內部,一些行業人士也發現了人們的食用鹽在大幅下降,業內大多將這一原因歸結為人們的口味在變淡,而不敢和不願往深處分析,其實,大陸人想想自己和周圍人的飲食習慣,看看網路視頻上商家各類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廣告,品品家門口餐館裏的菜餚,你就會發現,人們口味變淡其實是個偽命題,甚至瞅瞅那些媒體上低鹽健康的公益廣告,你也能反推出人們普遍貪吃高鹽食品,那麼在這樣一個推崇「食色性也」、動輒胡吃海喝的國度,食用鹽卻在迅猛下降,這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

沒有中共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低估中共的邪惡,即便它奄奄一息。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上報/淨園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20/189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