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項棟樑:月薪八千的農村青年,會因為貧窮而跳崖自殺嗎?

作者:

當下社會,沒飯吃的人幾乎不存在,但看不到希望的人可太多了……

——基本常識項棟樑

清明節的前一天,4名年輕人相約在張家界天門山跳崖自殺,其中3人當場墜亡,1人被現場遊客挽救未跳成,但此前已服下劇毒,後經搶救無效,也遺憾離世。

決絕的死志,罕見的多人相約自殺,令人痛心惋惜的同時也不禁猜測背後原因。

有醫學專家認為,這4名年輕人很可能是典型的微笑型抑鬱症,精神上承壓已久才走上絕路,呼籲大家正視和關心身邊的患者;

有網絡評論認為,這幾人很可能是受到藍鯨死亡遊戲等暗黑因素的誘導,才放大了原本是偶然產生的輕生念頭。

有媒體調查報道認為,這4名農村青年均出身貧寒,境遇困苦,並且面臨彩禮、建房、家人疾病等沉重經濟壓力,最終喪失了活下去的希望……

在所有的評論中,有一類聲音聽起來尤為刺耳:

明明是月薪八千的人,怎麼可能窮到活不下去?

有手有腳的年輕人干點什麼不能掙口飯吃,為什麼要這麼想不開?

所謂月薪八千的說法,來自三聯生活周刊的報道文章:

其實,這種關於農村務工人員收入的數據大概率沒錯,但8000元月薪這個數據背後的現實可能是被很多人深深誤解的。

從字面意思來看,做建築工月薪8000元,一年12個月就有9.6萬元的收入,在中國算是妥妥的中高收入階層了。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第一,身心都難以承受的工作強度

這裏的月薪8000元指的是月收入最高的時候能有這麼多,通常是一個月開工25天以上每天重體力勞動10小時以上的時候才有這麼多。這麼高強度的工作在上一輩幹過農活兒的人那裏可能還勉強頂得住,對於90後甚至00後的年輕一代農民工來說,通常是不堪重負的。

這種變化和兩代人的成長環境懸殊有關,也和當下社會的橫向對比有關,不能簡單的用一句「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來概括。

第二,開工不足的困境

絕大部分進城務工的建築工、雜工都長期處於開工不足的狀態,別說一年工作12個月,就是一年完整工作8個月都夠嗆。這不是因為他們懶惰,而是工作性質決定的。

建築工和包工頭之間幾乎不存在什麼勞動合同,也不存在長期僱傭關係,每來一個新工程都是重新招募工人。

我們看到一棟房子蓋一整年,一條高速路修好幾年,但實際上是拆分成很多個施工團隊來干,分別負責一小部分的。有的團隊會連續干幾個月,有的工程隊可能幹一兩周就會撤,農民工就得重新尋找下一個工程加入,一年換好幾個省做工都算尋常。

這幾年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再加上疫情的影響,我家鄉的一些農民工去年實際開工甚至不足6個月。一年四五萬收入還要刨去輾轉找工的路費和生活費,真的所剩無幾。

第三,年年討薪年年欠薪

農民工明面上的收入經常不能全部落袋。和城裏打工人按月領工資不同,農民工大多是按項目領工資或按年領工資,一年真正能到手多少錢,最終還得看春節前一個月找包工頭討薪能討到多少錢。

是的,農民工想要拿回屬於自己的勞動報酬這件事情,一直以來都被稱為討薪,姿態之卑微,難度之大,可見一斑。

這二十年來,國務院每年春節都要開展幫助農民工討薪的專項行動,年年宣佈勝利,年年還要繼續努力。這幾年大家都聽說過很多房地產企業暴雷的消息,媒體更多關注的是買房業主的錢會不會打水漂,可爛尾樓或許還有解套的哪一天,背後百萬農民工的勞動卻是實實在在打了水漂。

第四,社會保障的嚴重缺失

農民工和城市打工人的社會保障天差地別。我們這些在城裏打工的人雖然經常抱怨醫保報銷比例低,抱怨退休金領取遙遙無期,而農民工呢?

理論上,農民工可以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可實際上,因為大部分時間在外省市務工,他們生病時很難享受到合作醫療的報銷待遇。即便回鄉治病,合作醫療的報銷比例和報銷範圍也與職工醫保相差甚遠。

差別更大的是退休金。城市打工人雖然延遲退休,但終歸有點點盼頭,而農民工們卻連這點盼頭都沒有。他們能依靠的,真的就是養兒女防老。要是兒女爭氣有出息還好,更多情況是兒女自顧不暇甚至還要啃老。

所以說,同樣的收入、同樣的積蓄,農民工對未來的預期會比城市打工人低很多。

第五,毫無職業發展空間

大部分農民工和散工、雜工是沒有任何職業發展可言的。從十八九歲下工地開始,他們可能從來就沒有看到過改變宿命的機會。進廠、送外賣、做餐飲、做地鐵安檢,哪一個都是高強度工作,哪一個都很難攢下結婚建房的積蓄,哪一個都是朝不保夕……

如果一個人沒有見過其他的生活方式,如果一個人很早就坦然接受了這樣的人生設定,那還稍微好點,可以支撐着捱過那日復一日艱難乏味的生活。

可關鍵在於,年輕一代進城務工人員是看過世界,有過期待的。再讓他們接受上一輩農民工在工地老去的宿命,那可太難了。

人,終歸不是光有口吃的就能生活下去的。人活着,需要希望和信念的支撐。

第六,一環扣一環的貧窮

當我們討論一個農村青年所處的困境和承受的壓力時,不能孤立地去看待他個人的勞動能力和收入情況,而是要把他代入到一個家庭,代入到一個鄉村環境中。

孤立地看待,好像一個農民工一年五六萬收入可以很從容地活下去,但他的背後很可能有多位年老多病的親人,有父輩建房、治病等遺留的債務,有結婚需要幾十萬建房和支付高額彩禮的壓力,有同齡人攀比消費的壓力……

而受限於教育背景和成長環境,他們很難有收入增長的機會。用當下微薄的收入去展望未來需要面臨的巨額支出,他們真的很難看到希望。

當然,必須聲明,以上論述絕不是要將4名農村青年的自殺「合理化」,而是希望大家在討論相關問題時能多一份同理之心,少一些看客的麻木冷漠。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對某個群體的長期困境有什麼切實的幫助,但只要我們能夠看見這種困境,能夠理解並善待身處困境之中的一個個鮮活的人,也能夠讓這個世界多一縷陽光,多一絲希望。

也許就能在某個從【累了】滑落為【毀滅吧】的關鍵瞬間挽救一個人。

或許,也在不知不覺中挽救了自己。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基本常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12/188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