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廢棄小島重新啟用 中國狂飆加速亞洲軍備競賽

1945年,美國飛機從彈丸小島天寧島起飛,攜帶原子彈飛向廣島和長崎。現在,在島上苔蘚斑駁的「二戰」廢墟以南,叢林中正在開鑿一條新的跑道。

一個狂風大作的2月早晨,在幾百米外的天寧島民用機場,美軍航空兵在一次軍事演習中為日本戰鬥機加油。在這次演習中,這兩個曾經敵對的盟友使用的跑道、島嶼和日本飛機的數量超過了以往在北太平洋的所有演習。

「我們不關心過去,我們關心的是未來,」日本第九航空團飛行群司令稻留智上校說。「我們可以通過展示實力來確保穩定。」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正在進入一個劍拔弩張的焦灼時刻,舊時的衝突和眼前的風險不斷迴響。中國的軍備和領土威脅引發不安,加上俄羅斯烏克蘭的侵略戰爭以及對美國決心的疑慮,該地區各國正在加強國防預算、聯合訓練、武器製造和戰備基礎設施。

幾十年來,亞洲的崛起使其成為世界的經濟引擎,將中國和其他區域製造中心與歐洲和美國聯繫在一起。人們關注的是貿易。現在,隨着中國和美國陷入動盪的戰略較量,外交關係處於50年來最糟糕的時刻,恐懼正在蔓延。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上周在莫斯科舉行的會晤表明,兩個大國正在聯合起來對抗西方。與此同時,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現在烏克蘭首都,這進一步強調一場致命衝突可能很快與千里之外的權力鬥爭交織在一起。

在天寧島參加「北方對抗」多邊軍事演習的日本士兵,在這場演習中,日本、澳大利亞和法國等合作方的飛機從位於多座島嶼的10條跑道起飛,前往天寧島。

美軍航空兵在天寧島的二戰時期跑道上卸裝備。

習近平已經表明了他的意圖。他旨在實現「民族復興」,這包括取代美國成為該地區的主要規則制定者,控制進入南海的通道,以及讓台灣——一個被中國視為分離領土的自治島嶼——處於北京的控制之下。

作為回應,中國的許多鄰國——以及美國——正在轉向加強硬實力,加速亞洲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備競賽。

3月13日,朝鮮首次從潛艇上發射巡航導彈。同一天,澳大利亞公佈了一項價值2000億美元的計劃,與美國和英國共同建造核動力潛艇,這將使澳大利亞成為全世界僅有的七個擁有核動力潛艇的國家之一。

在幾十年的和平主義之後,日本也憑藉美國「戰斧」導彈獲得了自1940年代以來未曾有過的打擊能力。印度與日本和越南組織了聯合軍演。馬來西亞正在購買韓國戰鬥機。美國官員正試圖在台灣儲備大量武器,將這個島嶼變成渾身帶刺的「豪豬」,以阻止中國的入侵。菲律賓也正計劃擴建跑道和港口,以迎接其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美國軍事存在。

而這一切可能都不足以與中國相提並論。中國的武器庫在激增,現在包括了被稱作「怪物」的中國海警巡邏艦,同時迅速增加導彈和核彈頭數量。

隨着過去一年緊張局勢連連出現,中共軍方也進行了挑釁或危險的行為:部署創紀錄數量的軍用飛機威脅台灣,並在去年8月首次將導彈發射到了日本專屬經濟區海域;去年12月,派遣手持狼牙棒的士兵驅逐印度軍隊的一個前哨基地,兩國近2000公裏邊界上的衝突升級;上個月,中國使用激光照射菲律賓巡邏艇導致船員暫時失明,還派飛機危險地靠近一架美國海軍飛機飛行,咄咄逼人地昭示其在南海的主權主張。

許多國家希望更強大的軍隊能阻止中國更進一步,但這種軍事建設也反映出對美國的信心下降。烏克蘭戰爭消耗了美國的政治資本和物質支持。在許多亞洲國家的首都,人們對美國軍隊適應和阻止中國前進的能力表示懷疑,並擔心美國政治可能產生的後果——對中國挑釁反應過度或被撤軍拋棄的可怕噩夢。

日本飛行員的F-15戰鬥機在天寧機場加油。

一名日本機械師在飛行間隙檢查飛機。

亞洲的安全考量最終指向一個不穩定和隨時爆發的全球秩序,塑造這種秩序的因素包括:中國由一人專制,日益軍事化且經濟增長放緩;負債纍纍的美國的政治兩極分化;俄羅斯和朝鮮更大膽的進犯;以及仍在發展中的巨人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尋求更大的影響力。

「力量平衡正在迅速轉變,不僅僅是中國,」2010年至2014年擔任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的希夫山卡·梅農說。

「在變革時代,風險會更高,」他還說。

中國的軍事轉型

印太地區覆蓋地球的三分之二,擁有全球60%的人口,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65%左右。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簡稱SIPRI)的數據,2000年亞太地區的軍費開支佔全球的17.5%。到2021年為27.7%(不包括朝鮮,因此實際上還要高),此後支出進一步飆升。

這一上升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中國的增長。根據SIPRI的數據,經通貨膨脹調整後,中國現在每年在軍事上的支出約為3000億美元,遠高於2000年的220億美元——這一支出僅次於美國800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而美國的軍費開支覆蓋全球網絡,中國專注於亞洲,通過裝備投入來投射力量並恐嚇其鄰國。

根據美國海軍情報局的數據,中國海軍規模已經超過美國海軍,在2020年擁有360艘戰艦,美國總共擁有297艘。據美國國防部稱,2021年,中國進行了135次彈道導彈發射試驗,超過世界除戰區以外所有地區的總和。

北京的核武庫規模不及美國和俄羅斯,但在這方面的差距也開始縮小。國防部估計,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到2030年可能會從現在的400多枚增加到1000枚。它已經擁有比美國更多的陸基發射井,這導致一些人呼籲五角大樓不僅要使自己的技術現代化,還要在其現有的3708枚彈頭的基礎上增加核儲備。

日美航空兵使用速凝混凝土進行跑道維修訓練。

安德森空軍基地的關島遠程地面終端站,負責該地區的衛星監控。

儘管中國的許多武器不如美國先進,但這種情況在戰鬥機和導彈方面開始發生變化。美國國防情報局首席科學家本月告訴國會,中國現在似乎擁有世界領先的高超音速武器庫,這些武器可以以數倍音速飛行並在飛行中進行機動,使它們更難被導彈防禦系統攔截。

中國的東風-41導彈在2021年環繞地球飛行。東風-26導彈可以攜帶常規彈頭或核彈頭,被中國媒體稱為「關島殺手」,因為其射程可及島上的美國軍事設施。

除了實際的軍事能力,習近平還有意在印度北部、台灣海峽和南海的有爭議邊境展示人民解放軍的力量,在柬埔寨的新海軍基地以及最近與所羅門群島的安全協議也加劇了焦慮。

但最重要的是,中美間日益加劇的敵意使該地區處於緊張狀態。

愈發令人擔憂的是,美軍將領最近的言論暗示戰爭可能在2027年甚至2025年到來,中國的領導層也發出了好鬥言論。中共外交部長秦剛本月警告說,如果華盛頓「繼續沿着錯誤道路狂飆下去」,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習近平還提出了他所說的以美國為首的「圍堵、打壓」行動,告訴中國官員他們必須「敢於鬥爭」。

國防的相互依存

許多國家得出的結論是,要遏制中國共產黨並獲得對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影響力,他們必須表明他們有能力而且會在必要時進行反擊。

「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現在還包括菲律賓——都在提供更多給美國。為什麼?」新加坡外交部前常務秘書比拉哈里·考斯甘說。「因為中國毫無必要地咄咄逼人。」

率先提高警惕的國家包括日本和印度。2006年,兩國開始共享安全評估,原因是擔心中國在南亞和東亞擴建臨時機場與港口,這些努力後來還包括在其他國家聲稱擁有主權的島嶼和島礁上建設軍事基地。

此後,印度和日本簽署了多項協議,成為該地區國防計劃互聯的典範。其中一項協議允許兩國在彼此的基地獲得物資和服務;另一項協議則放寬了相關規定,鼓勵軍工製造合作。今年到目前,兩國已舉行了海軍聯合演練和首次聯合戰鬥機演習。

兩國也都在擴大與美國的合作,同時確保彼此不能太過相互依存。前印度外交官梅農稱之為一種自然的「制衡反應」——既發出了抵抗中國的信號,又沒到集體防衛的程度。

美國還尋求升級其作戰方式,將重點放在了有良好協調的相互依存關係上。

「北方對抗」演習期間,北馬里亞納群島一架法國CN-235運輸機上的美軍人員。

「北方對抗」演習徵用了七座島嶼的10條飛機跑道,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

如今,在中國和朝鮮有多型導彈可以打擊附近日本及關島的大型美軍基地的情況下,美國各個軍種開始在印太地區採取分散的方式,國防部稱這裏為全球安全的「首要戰場」,於此部署了30萬軍隊。

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增強威懾,美國官員一直在搜尋立足點。菲律賓、日本、澳大利亞、帛琉、巴布亞新幾內亞和太平洋的美屬領土都在配合美國國防部官員,擴大軍事准入和設施,通常是由美國來提議投資共享基礎設施。

一些美國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應儘快採取更多行動,但其堅定主張已經挑起舊仇。中國、朝鮮和俄羅斯批評了日本不斷增加的軍費開支。在1910年至1945年間處於日本殘酷殖民統治之下的韓國也有其擔憂,首爾一些分析人士警告稱,儘管兩國領導人一直在尋求修復關係,但不能讓日本來制定該地區的議程。

在更南邊,澳大利亞與美英就購買核動力潛艇達成的「奧庫斯」協議也惹惱了印尼,後者擔憂核擴散問題,且與中國的軍事聯繫日益緊密。

美國官員承認,隨着軍事預算增加,地區緊張局勢也在升級。但他們表示,相信這種由對中國的共同不滿而導致的僵局將持續下去。而像天寧島這樣的集結點已經開始具備更加重要的意義。

在飛行的間隙,日本的F-15戰鬥機飛行員、37歲的岩本翔太郎(音)上尉表示,他來到此地「意義非凡」,因為奪走數萬日本人生命的原子彈正是在這裏被裝上了美國飛機。離開時,他決心要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以便能在空中與美國盟友更便捷地交流。

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高級將領也共同前往該地區,踏上了的路面開裂的停機坪,凝望着為將巨大的原子武器裝到B-29超級堡壘轟炸機上而挖的混凝土坑。

對許多人來說,上一次世界大戰遺留的恐怖與眼下的威脅彷如島上的破舊跑道蒸騰而出的熱浪。

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軍事醫療隊在安德森空軍基地進行演習。

來自三個國家的部隊在聯合演習中進行協作。

「如果我們不具備威懾侵擾者的可靠力量,那最終或許會落入這樣一種局面,我們將不得不再次考慮發生那種戰爭的可能,」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上校羅伯特·格雷厄姆說道。「我們希望永遠都不至於走到那一步。」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28/188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