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王赫:中共「科技自立自強」一場夢

作者:

中共狂砸幾千億,以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應對美國科技脫鈎和國際科技競爭。(大紀元製圖)

新一輪機構改革,重組科技部、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力度不可謂不大。中共意圖從全局規劃科技發展、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以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應對美國科技脫鈎和國際科技競爭。

能否如願呢?未必。最重要一點,當局一方面要求「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另一方面又在「加強黨的領導」、打造「舉國體制」,「控」的意識更加強化,這是南轅北轍。

科技史表明:原創性科研成果一般不是出自有計劃的重大項目,而是出於科學家的自選課題以及偶然的發現。例如,Morton Meyers的《現代醫學的偶然發現》一書記錄了39個由於誤打誤撞而帶來的意外的收穫,如抗生素、X光、抗抑鬱藥、化療藥物、子宮頸塗片檢查以及基因、幹細胞等今天家喻戶曉並且挽救着億萬生命的藥品和醫術。中國學者也曾從中科院一些研究所的重大成果的研究中發現其中80%最初是源於科學家的自選課題。正所謂「我們有意地去發明,我們意外地去發現」。

因此,必須尊重科學家的學術自由和科學共同體的學術自治。奠定美國20世紀科技政策框架的《科學——永無止境的邊疆》報告,一個基本思想就是:科學共同體需要保持相對的自主性和探索的自由,以免受政治和其它利益集團的壓力,保證科學知識的進展。

然而,以「專政」為宗旨、為政策基點的中共政權,仇視「憲政」、「基本人權」理念,怎麼可能奉行「科學自由」呢?在中共治下,科學家必須緊跟政治,連錢學森都得為「畝產萬斤」背書,其餘可想而知了。

2005年,錢學森對來看望的溫家寶總理說:「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的來源。此外,還有「周光召一問」:為什麼這些年來我們沒有做出多少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原創性的重大科研成果?

中共不會真正面對這些質問的。它也絕不會給予科學家學術自由的。請看一個例子。2016年5月30日,中共召開「三合一」(中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科技大會,一名頭髮花白的院士在會上發言道,他從來不在這種場合發言,但這次他「有一個疑問,也可以說是一個請求」。他說:「嚴格的網絡監管,對我們搞科研的人來講,損失是非常大的。其實通過國外的一些網站,我們可以了解很多科技先進國家正在做什麼,以及他們把科研成果轉化到了什麼地步。因此,是不是可以給搞科研的人一點特殊的方便?」會後傳出78名院士聯名上書習近平,要求解禁網絡封鎖,提升科研水平,共享國際科研成果。多麼卑微的請求。結果呢?就不用說了。

中共雖不給予科學家學術自由,但卻追求科技大躍進(2035年建成創新型國家,21世紀中葉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以此來維持統治和全球爭霸。

怎麼辦呢?一搞「舉國體制」、政治高壓;二是燒錢,經濟利誘。於是,體制的畸形和根深蒂固的腐敗,與此相互激盪,就造成了一大惡果:科研造假。

時至今日,中國科技界的腐敗,可用12字概括:屢禁不止、愈演愈烈、觸目驚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曾撰文指:學術誠信問題涉及面之廣和嚴重程度史無前例。此非虛言。

先看個總體數據。這幾年,中國學者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數量在全球不是數一,就是數二。可中國有項指標絕對全球第一,而且遙遙領先:據Healsan Consulting發佈的論文撤稿數據,截至2022年7月13日,世界範圍內共有37,904篇SCI撤稿,其中中國佔17,204篇,佔比45.3%。

再看幾個實例。其一,1月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公佈了「2022年查處的不端行為案件處理結果通報(第四批),通報批評8人。之前,1—3批分別公佈了10份、12份、46份處理決定。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等知名高校榜上有名。

其二,2022年4月,谷歌大腦(Google Brain)團隊著名科學家Nicholas Carlini指控:刊登在論文預印網站Arxiv的一篇中國學術綜述論文《關於「大模型」的路線圖》(「A Roadmap for Big Model」)一文涉嫌嚴重抄襲。該論文長達逾200頁,近百位國內AI大牛參與(分別來自於清華、北大等等國內外高校,以及字節跳動、華為京東、騰訊等企業以及中科院、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北京智源AI研究院等機構)。該論文組織方「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為此發表《致歉信》。這讓中國人工智能(AI)學術圈頓時處於風口浪尖。

其三,2022年1月,陸媒報導:自2020年起追蹤以來,著名學術「偵探」Elisabeth Bik團隊至今已經發現了16個「論文工廠」及其生產的超過2000篇論文,絕大多數含有中國作者,這些「學術垃圾」被貼在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上。Elisabeth Bik團隊成員扮虎告訴《中國科學報》:中國的打假只佔團隊工作的1/3左右。就國內而言,也有很多我們惹不起的人。當了解了這些真實情況,有時候覺得很絕望,到底中國還有多少論文可以讓人相信?

其四,2020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其中39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中國。撤稿理由包括剽竊他人未發表手稿(duplicated from an unpublished manuscript)、操縱作者身份(authorship manipulation)、試圖顛覆同行評議發表系統(an attempt to subvert the peer review process)、內容抄襲(substantial overlap most notably with the article cited)、圖像未經允許不當複製(figure duplication without appropriate permission)。有「學術帶頭人」被撤稿7篇。這並非是施普林格(Springer)首次「下架」問題論文。2015年8月,施普林格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2017年4月,施普林格旗下的《腫瘤生物學》雜誌一次性撤銷107篇中國學者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當時被喻為國內學術圈的一次「大地震」。

其五,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兩位本科生對通過撤稿觀察網站 Retraction Watch檢索發現:2012年至2020年5月,中國學者被撤稿論文2,585篇(平均每年撤稿323篇),其中,83%的論文作者為中國大陸學者,17%由中國大陸學者與境外學者共同完成;年撤稿量呈增加趨勢,如2012年被撤稿154篇,2015年猛增到348篇,2019年增加到481篇,2020年1月到5月被達236篇。

由此可見,中國論文造假之嚴重。而且,論文造假不僅成為商業模式,還無奇不有。中國社科院2018版《反腐倡廉藍皮書: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8》梳理了近20年來國內媒體公開報導的64起學術不端典型案例。有人據此總結出了中國學術造假七宗「最」,引述如下:

l最為黑色幽默的學術不端:本科生偽造博士證書做博後,出站後又當上了教授

l最烏龍的學術不端:兩篇碩士論文雷同,導師竟是同一人

l最具國際范的學術不端:姓名拼音相同,英文成果「共享」

l最猖狂的學術不端:靠「農民工」打磨搞出了漢芯一號,騙走上億經費

l最令人扼腕的學術不端:31歲的「娃娃博導」涉嫌抄襲,自毀光明前程

l最「勤奮」的學術不端:兩年在國際期刊發表70篇論文

l最「高級別」的學術不端:復旦大學前校長楊玉良和他的「萊布尼茨獎」

這既讓人觸目驚心,又讓人哭笑不得,比任何小說都精彩。不過,或許有人會叫屈:這些人只是「小巫」,你為什麼不去揭那些「大巫」呢?

「大巫」是誰?中共官員。2009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在杭州「2009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最大的博士群體並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場。」當場倡議教授治學,還學術權力以學術,贏得全場分貝最高的掌聲。而2007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事部進行的中國博士質量調查,歷時四年,近30萬字的報告透露:2007年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其中半數以上博士進入政府當官,完全不同於早年90%博士留在大學及科研所工作,「博士大躍進」之風愈演愈烈。

2019年法新社在審讀了中國『知網』上的中國官員的12篇碩士或博士論文後發現,其中6篇論文涉嫌抄襲,包括中共原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最高法院副院長張述元等等。有教授在微博中質疑,「現年60歲左右的博士們,他們的博士論文都沒有公佈,授予他們博士的單位也不允許其他人去查,不知是根據什麼規定?」對此,有學者回應說:「中國現在有兩個不敢公開,一個是財產不敢公開,一個是博士論文不敢公開。」「凡是當官期間獲得的博士學位,十有八九是找人代筆。」「只要審查博士論文,肯定露餡。」

看看,問題最後又繞到中共及其官員身上。如果中國一直由其統治着,要想科技自立自強真是做夢。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12/187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