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非凡油條:年輕人,沒有存款

作者:

大多數大城市職場新生代攢錢不多

與農村相比,在城市工作的年輕人生活環境基本更為優越,獲得的收入也更多。至於其真實的收入水平以及存款究竟有多少,不同城市、不同人群應有所不同。

不過,在2022年DT財經和微博錢包聯合發起的「國產青年攢錢小調研」結果來看,還是能看出一些年輕人錢包的真實狀態。

在這次參加調研的2093人中,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的人群佔比超過了8成,從年齡來看,95後和00後則是超過了一半,再從工齡看,工作1-3年的約佔據了4成的比例。故而從這份調研中,更能看到的是大城市職場新生代的收入與存款等情況。

在不同工作年限人群的存錢水平板塊中,從結果來看,1萬-5萬存款的人數比較多,占調研人數的23.5%,在這類存款檔次人群中,又以工作1年以內、工作1-2年以內的人群居多,分別占該人群的36.7%、36.2%。

也就是說,這部分參加調研的人當中,更多比例的人是1萬-5萬元的存款,其中大多數人工作了1年左右到2年存下了這麼多錢。

總的來看,存款不足10萬塊錢(含10萬元)的人群比例還是比較大的,佔據了調研人群的63.8%。而調查中存款越多的人群佔比基本越少,從存款11萬-15萬的7.1%逐步減少到存款46萬-50萬的0.9%。

不過,「欣慰」的是50萬存款的人群在此次調研的比例中仍佔據了8.7%,比存款6萬-10萬的人群比例還要高。

如此看來,調研的人群中,其錢包豐裕的群體還是相對比較少的,更多的可能是在城市中錢包快要「空空如也」的青年。

另外,在該份調研結果中還可以發現,並非工齡越長,擁有的存款就會越多。工作工齡5年以上的人群中仍有13.2%的沒有存款,近43.6%的人群存款在10萬元及以下,但存款50萬以上的又有20.1%,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

從整體來看,無論是工作多少年,存款多少的參與者,其對目前的財務狀況的平均滿意度都不高,以10分為滿分,無論是工作1年及以內、工作5年及以上還是其他工作年限的群體,其平均滿意度都不超過6分,最高為工作2-3年群體的平均分5.2分,最低為暫未工作群體的均分4.4。

在結果中,工作一年以內的年輕人給自己財務狀況滿意度打1分的就佔據了12.9%。

而在這樣的存款水平中,除了目前還沒遇到比較缺錢情況的人群外,這些大城市的職場青年大部分缺錢的時候,要麼選擇向父母、親戚求助,要麼就既不求助也不借錢而是省吃儉用地忍一忍。

不過,比較突出的一點是,隨着工齡的增長,手頭緊張、比較缺錢的時候,選擇信用卡、銀行貸款的比例呈現出隨工作年限增多而提高的現象。或許有一小部分人群在於工作久了,對自身未來償付的能力更有信心。

專家「年輕人不應該拼存款」引發爭議

而關於存款這個話題,繼大城市職場新生代人群大多沒存什麼錢引發關注後,近期中國人民大學博士、教育專家儲殷在訪談中的一段話又引發了網絡熱議,其中的觀點之一就是認為年輕人不應該拼存款,應該拼希望。

僅從網絡上普遍流傳的訪談視頻中的27秒內容來看,該專家表示:

「存款不是年輕人的強項,年輕人本來就不應該拼存款,年輕人本來拼的就是希望。你在北上廣可能難立足一點,你到新一線去啊,你到成都、杭州,包括很多年輕人最後都是在四五線城市,在這個農村找到自己的出路。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不能喪失希望的。」

從言語上看,該教育專家的評論的確是存在一些道理的。比如存款不是年輕人的強項一說,由於在租房買房、生活等方面支出較多而剛步入社會收入或存款較少,年輕人的存款一般而言積累還不多,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靠自身打拼的年輕人。

或者說「不能喪失希望」也不可謂不正確。

但關於不應該拼存款而應該拼希望一說,網友便有了不同的意見。

一些言論認為,存款就是底氣,支撐的是「希望落空後的歲月」,或者說「存款對年輕人來說是保障,是在城市中調動物質的能力的表現」。還有個別言論也表示「存款是自己的,『希望』是別人的」,「年輕人大多沒有存款,希望並不能當飯吃」。

或許這麼一句話——「這個專家說的對,年輕人確實該拼希望。但是希望在哪裏呢,專家沒說」也容易引起網友共鳴。

而至於回到四五線城市甚至農村去工作,的確也是一些選擇,對那些在大城市中苦苦掙扎繼而無力的人而言,或許算是一條退路。

然而對不少網友而言,比如以前提過的「小鎮做題家」而言,他們卻是苦苦掙扎着想從小地方、小縣城或者農村往外走,對他們而言,他們原本的希望就是走出去而不是再度返回。

而前不久引發類似熱議的還有3HFIT董事長發表的一番言論:

「我們其實不需要那麼地擔心,如果你做一件事情給你10塊錢,但是你特別喜歡,而另外一件事情你並不十分喜歡,他給你30塊錢,最終如果你選擇了去做一件30塊錢的事情的話,那麼其實你真正犧牲的,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是青春的大好時光。」

只單純這麼看,似乎也無可厚非。但網友爭議的點在於後續的發言中,其認為年輕人在20-30歲的年紀中選擇工作時第一時間不該考慮能賺多少錢,而是在於青春能夠帶來多少感知。

然而對一些年輕人,即使在20-30歲身強體健的年紀中,他們能面臨的選擇以及退路卻不多,甚至對不少人群而言,20-30歲正是能拼體力該賺錢攢錢的年紀,越往後能拼的卻越少。

諸如此類的狀況並不少。事實上,一些專家的言論並非完全不正確,但應該說不同的人群面臨的情況有所不同,所以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只能說一些專家的話之所以是建議,也是因為它僅僅只能作為「建議」供參考。

但對很多年輕人而言,存款還是很重要

那麼,年輕人真的不應該「拼存款」嗎,這其實也不然,因為在如今的社會中,「存款」能做的事實在太多了。

在DT財經與微博錢包發起的調研中,無論工作年限多久的參與者最感到缺錢的時候都是在面臨房租、房貸等住房問題時。

而在讓人感到「缺錢」的事情中排列第二的則有所不同,對那些工作1年以內或1-2年以內的人而言,他們更看重生活體驗,如旅遊、看演出等,但工作2年以上的人群更認為升級消費、突發意外事件時更「缺錢」。

個別參與者還表示「工作不順,想要辭職休息一段時間,但沒啥存款,心裏沒底氣」、「選擇留在一線城市、第一次租房時:才知道除了要交三個月的房租,還要再拿出來一個月房租當做押金、拿出半個月/一個月房租給中介費……」

所以說,對於年輕人而言,存款也是很重要的,需要用來租房、生活開銷與支出、應對突發意外事件,或者作為後路,能夠允許自己「辭職休息一段時間」。

可以說,租房買房算是年輕人存款支出的大頭了。沒有一定的存款,有可能住的地方都得不到保障。

而對一些年輕人而言,拼存款才有可能擺脫單身狀態,不至於成為「光棍」。

僅僅以男方為例,在即將面臨相親或者婚姻時,不少地方都要求有拿得出手的彩禮,有時還需要有房有車,雖然時代在進步,但這些要求還是根植在大眾的印象當中。

恰如一些人認為的,連彩禮都拿不出來或者房車都沒有,未來生活如何得到保障。而對這些年輕人而言,彩禮、車房的資金便來自於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存款。

甚至可以說,一些農村的大齡男青年的婚姻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便在於手頭上沒有存款,別說在城鎮買不起房,在農村也建不起自建房,並不能提供很好的生活條件來得到女方的認可。

但其中,也就是由於租房買房這樣的大頭花銷,年輕人的存款便攢不下來。

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其商品房住宅的成交均價基本在4萬一平方米上下波動,最高時達到了10.5萬一平方米,這樣即使略有存款也買不起房。

而就算是租房,押一付三的房租、給中介近半個月乃至一個月租金的中介費,在上海這麼一個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租金都可能3000元的地方,能拿得出錢才可能有地方住。

即使隨機抽取個別城市如廣東韶關,其商品房成交均價大多時候平均雖不足1萬,但結合近幾年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一個家庭要購買近百平方米的房子也並不輕鬆。

或許,對一些年輕人而言,他們的確拼不了存款,但也是因為支出過多存不下來,但不少人面臨婚姻、買房等問題時,「拼存款」似乎還是比較重要的。

故而在調研中,不少參與者也表示會選擇將就升級消費、休閒娛樂、日常消費、生活體驗、維持個人興趣愛好等方面來省錢,除節省日常開支精打細算外,也會不斷提升本職工作收入、強制存款並學習投資理財技巧來錢生錢。

當然,成功的定義不局限於存款

自然,上述所言的是對不少年輕人而言,存款在彩禮、婚姻、租房買房等方面還是很重要的。但隨着時代的進步,年輕人關於金錢與生活的觀念發生變化,部分年輕人在自身花銷上便也沒那麼看重存款。

仍舊從DT財經與微博錢包發起的調研結果來看,除了26.7%的人通過「計劃經濟」有明確的目標且有計劃地存錢,19.6%的人選擇成為「攢攢攢卷王」、省錢搞錢兩頭抓與多賺錢少花錢外,仍有近52.3%的人對花錢和存款選擇「順其自然」,認為整體上理性,但並沒有刻意計算,剩多少存多少。

此外,2022年末與2023年交替之際,前程無憂進行了份關於職場的問卷調查,參與者超過1300人。

在調查中,近8成的人願意在2023年接受「錢少」的工作。近46%的人傾向選擇「錢少、事少、不累」的工作,是選擇「錢多、事多、累」人群的2倍。其中,選擇「錢少、事少、不累」往往可以提高幸福感。

可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於金錢、存款的看重程度正在減輕。

同樣,近期,華中師範大學對《我:畢業5年,存款5000,她:中傳碩士,火鍋店保潔》一視頻的回覆使得這個視頻又衝上了熱搜。

而此次關於存款少這個話題,網友更多的言論並不在於批判,而是在於如她們的母校一般,對她們的選擇表示尊重,對她們的心態表示欽佩。

這則視頻於2022年12月31日發佈,講述的是兩個女生從同一高校院系畢業後「高開低走」的現狀。

2017屆從華中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畢業的女生5年存款僅5000元,另一個女生則繼續在中國傳媒大學讀研,畢業2年,上一份工作則是在火鍋店裏打掃衛生。但視頻中兩者卻以輕鬆自嘲的態度表明着一個觀點:當個廢物也沒關係。

兩人在學校期間曾經也具有優異的表現,但過程中也頻繁換地工作、無止境地加班透支身體、感情受挫、理想工作不順等原因最後慢慢落入如今「一事無成」、「廢物」的境地。但經過重重「失敗」後,愈發容易接受自己的失敗、愈發自由、愈發開心與對未來充滿希望。

這也讓網友直呼「治癒了精神內耗」。

對此,華中師範大學也在2023年2月16號於公眾號發佈了回應,用四連問表示了對她們選擇與態度的認可以及鼓勵。

正如華中師範大學在文中所言「隨着時代的發展,對於成功的定義早已不是一成不變,更沒有標準答案」,存款的多少並不能決定成功與否。

所以,對年輕人而言,在房價與生活的壓力下,在自身對生活的選擇與追求下,攢不下錢並不奇怪,選擇少存款開心生活自然也行。但對一些強制存款,努力用存款改變生活的年輕人而言,存款又是不一樣的意義。

至於一些專家們的有關言論,只能說因人而異,可以作為建議供參考罷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非凡油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02/187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