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數據說話:中-美歐經濟脫鈎並非現實

2022年,由於北京對俄烏戰爭的態度、美國年中出台的《兩黨創新法案》要管制美國對海外尤其是對華投資,以及中國國內清零導致全球供應鏈不暢,以上諸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西方輿論中表達要與中國脫鈎、以及猜測習近平想與美國脫鈎成了主流。最近被視為「習近平信使」的劉鶴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3達沃斯年會,他在會上的表態被與會者視為利好,一致歡呼中國回歸全球化,仿佛中國曾經脫離了全球化閉關鎖國一樣。

圖/ BLOOMBERG

何清漣評論文章:2022年,由於北京對俄烏戰爭的態度、美國年中出台的《兩黨創新法案》要管制美國對海外尤其是對華投資,以及中國國內清零導致全球供應鏈不暢,以上諸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西方輿論中表達要與中國脫鈎、以及猜測習近平想與美國脫鈎成了主流。最近被視為「習近平信使」的劉鶴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3達沃斯年會,他在會上的表態被與會者視為利好,一致歡呼中國回歸全球化,仿佛中國曾經脫離了全球化閉關鎖國一樣。

中國脫離全球化現在終於回歸,其實是個徹底的虛假命題,本文用數據表明,中國不僅從未脫離全球化,甚至也沒想過要與美國、歐盟經濟上脫鈎。

中美貿易:中國對美出口上升,進口略有下降

所謂「全球化」,所指主要是經濟的全球化,表現為國際資本自由流動、國際貿易等經濟往來,中國如果退出全球化,必將反映在這兩大類指標上。鑑於全球化主要是指西方為主體的全球化,中美、中歐之間的貿易與投資關係應該是中國是否退出全球化的主要指標。目前正值一年之始的1月,中國動作稍快,已經發佈了這兩大類數據,美國現只公佈了2022年前11個月的數據,全年報告得等2月7日公佈,但基本上可以互相參照比較。

據中國海關總署1月13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12月,中美貿易總額為7594.27億美元,同比增長0.6%。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5817.83億美元,增長1.2%;中國自美國進口1776.44億美元,下降1.1%。全年12個月當中,中國在11月進出口貿易雙雙大跌,對美出口銳減25%,曾引發持續下降擔心。但到12月當月,中美貿易額高達612.83億美元,並未出現此前擔憂的持續下降。

美國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美國向中國總共出口了1400多億美元,進口4990億多美元,總貿易額接近6395億美元,達到兩國貿易額的新高,與中方公佈的數據比較接近,大體相符。

歐盟對華貿易及在華投資雙增長

據中國商務部近日公佈的數據,2022年全提。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326.8億元,折合美元為1891.3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歐盟對華投資額同比增長92.2%,德國對華投資增長52.9%。

這一趨勢與德國自身公佈的相符。據路透社2022年8月19日引用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的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德國直接對華投資和貿易逆差都創下新高:1月至6月,德國在中國的投資額約為100億歐元,遠超過千禧年後記錄的上半年對華投資額峰值(62億歐元)。路透社報道援引撰寫該報告作者尤爾根•馬提斯的話聲稱,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性帶來了「政治問題」,德國與中國「經濟相互依存關係在2022年上半年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向錯誤的方向發展」。

中國與歐盟2022年貿易總額為8473.25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其中出口為5619.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1.5%;進口為285,36億美元,下降7.3%。

美、歐對華進口增長、出口下降,只是加大了兩大經濟體對華貿易逆差,並非「脫鈎」。

美國對華經濟關係:有目標的定向脫鈎

美中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對美資在華投資影響大於對貿易的影響。

2022年6月份,美國參眾兩院的七位議員發表了一份聲明,披露了《兩黨創新法案》(Bipartisan Innovation Act)的一個新條款,即管制美國對海外投資,確保美國供應鏈「不受中國在內的相關國家的影響」。這是拜登上台後,在美國國會層面醞釀的主要對華政策方案。有研究機構稱,可能有多達43%的美國對華投資將遭到審查,其中包括對關鍵新興技術的投資,此類技術其中包括半導體、大容量電池、製藥、稀土元素、生物技術、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高超音速技術、機械人和水下無人機等自主系統。

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美國國家情報局局長辦公室認定,上述技術對維持美國作為領先超級大國的地位至關重要,該法案被認為是華盛頓打擊美國技術向中國泄露的有效手段。然而,美國企業對這一舉措持懷疑態度,認為這將削弱美國企業的競爭力。

在該法案公佈之前,2022年1-7月,美國對華投資比2021年同比增長36.3%;該法案出台之後,美國企業確實放緩了在中國的新投資。但企業仍然希望在中國投資,據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追蹤美中直接投資的Thilo Hanemann分析,對許多人來說,「風險/回報計算傾向於繼續在中國經營。」

在美國商界能夠通過遊說影響華府政治決策的國家,商界意志最後總能左右一切,只是根據遊說難易程度,所花成本的大小不同。

美國仍然是中國海外投資的熱選

根據美國安永(海外投資部發佈的《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海外投資概覽》(2022年11月16日),2022年前三季度,美國仍然是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十大目的地之首,在美國收購了54宗交易(北美洲共63宗,55.1億美元),併購的行業涉及TMT、先進制造與運輸、醫療與生命科學、金融服務、房地產酒店與建造、電力與公用事業、石油與天然氣。

以上情況,只能說中美經濟並未脫鈎。那麼,為何「脫鈎論」幾乎一度在西方媒體上成主流聲音?這方面,WTO快訊總結為美國「有目標的脫鈎」,算是中肯。美國根據本國國家安全與中美競爭戰略,做了一些重大調整。在《美國參議員對華有限脫鈎報告概要(中文)》中,該快訊編者總結:美國與中國「有目標的脫鈎」戰略包含以下目標:恢復與美國國家安全相關領域的國內產能;在部分戰略性領域維持對中國的科技優勢;維持美元的主導地位;遲緩中國的經濟增長。有目標的脫鈎除了需要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廣泛關注貿易、投資等領域,還要關注高等教育、娛樂、半導體、電信、稀土元素、關鍵礦物質、醫藥供給和設備、人工智能以及量子計算機等領域。

也就是說,除這些行業正在脫鈎或準備脫鈎之外,美國其他行業並未打算脫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財長耶倫擬於2月先後訪問北京,當然不是去商談「脫鈎」,而是改善與修復關係。

本文小結:

一、正如《紐約時報》2022年12月19日在《美國需要改變與中國做生意的方式》這篇報道中指出的那樣,中國企業和投資者擁有近2400家美國企業的控股權,美國需要對調整改變以往與中國經濟來往的模式,但不是不與中國做生意。

二、無論是美國抑或歐盟等西方國家,立即與中國經濟脫鈎,既不現實,也會對自身造成傷害。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高級分析師阿里·懷恩(Ali Wyne)2022年出版了一本新書,書名為《美國的大國機遇:振興美國外交政策以應對戰略競爭的挑戰》(America's Great-Power Opportunity: Revitalizing U.S. Foreign Policy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Strategic Competition),該書認為,冷戰結束後,美國走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戰略彎路,沉浸在必勝主義中並在中東陷入困境。現在中國和俄羅斯越來越多地挑戰它的影響力並削弱美國自1945年以來領導的秩序,如何應對這兩個強大的威權國家將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重點。他主張美國外交政策必須適應新的「大國競爭」時代,表示「有關脫鈎的言論繼續快於現實」,美國和中國「將發現很難完全切斷它們的經濟聯繫」。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27/185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