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北京在驚魂稍定之後,忙於打理中美關係。但中共對即將卸任的總統拜登和當選總統川普採取不同態度,一倨一恭,分外扎眼。
習近平方面,積極聯絡當選總統川普,多方托人,但卻不得其門而入,據多方報道,實際吃了閉門羹。中方選前就判斷失誤,沒有預案;選後又無法快速接觸川普陣營,難掩焦慮不安。
近日,川普宣稱:因習近平和中共未能履行承諾,大量芬太尼毒品仍從中國大量輸入美國、或轉道墨西哥輸入美國,達到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決定上任後僅就這一項就要對所有中國商品額外增收10%的關稅。這個10%,等於是專門徵收的習近平背信食言稅。中方急忙回應:「中方已向美方通報了與美國有關的禁毒執法行動取得的進展。」虛弱和惶恐之情,溢於言表。
但對拜登方面,習當局卻極盡怠慢和冷淡,甚至傲慢、橫蠻。比如,在秘魯參加峰會時,中美舉行在拜登任內的最後一次會談,中方堅持會見在習近平下榻的酒店,等着年邁的拜登走上前來與站着不動的習近平握手;在會見廳里,中方有意佈設大批黑衣人,會談中途,當着拜登的面,就粗暴驅逐包括美國記者在內的各國記者。
稍後,習近平在巴西峰會期間會見英國首相斯塔默時,也是同樣路數。斯塔默剛剛提到香港人權關切和黎智英案,中方就湧出大批黑衣人,粗暴驅趕在場的記者和媒體。
與此同時,在老撾舉行的東盟國家防長會議上,中美兩國防長都被邀請與會,中共國防部長董軍卻拒絕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會見或對話。表面上的理由,拜登政府批准對台灣軍售,但中共給予俄羅斯的大量秘密軍事援助又該作何解釋?
其實,董軍拒見美國國防部長、習近平傲慢對待拜登,都是同一個潛台詞:既然你拜登要下台了,奧斯汀也要跟着退了,我們跟你們會談有何用?這是典型的中國人做派,更是典型的中共黨文化心理:精心算計得失,人走茶涼;冷落舊人,迎合新人;實用主義,庸俗的實用主義。按中國時下的定義,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
其實,自以為是的中共當局,至今不懂得美國,更不懂得美國文化。首先,美國是一個民主和文明的國家,選舉歸選舉,執政歸執政。一旦選舉結束,許多選舉語言就收起,競選雙方握手言歡,進入和平而平穩的權力交接。其次,兩黨雖然在內政上有較大分歧,但基於國家利益,對外方向大體一致,外交政策的修復是其次,更多的是外交政策的繼承性和連續性。尤其在對待共產中國的立場上,兩黨具有最大共識。其三,美國每四年就大選一次,每兩年還有中期選舉,執政者的時間非常寶貴,推進政策的速度,不像中國政府那樣以年計,美國政府是以月計,甚至以天計。
從今年11月5日選舉日到明年1月20日新總統就職日,拜登當局尚有兩個半月的執政時間,在這段時間裏,美國仍然是拜登時間,拜登當局可以出台從具體政策到大政方針的任何舉措,甚至重大舉措。換言之,在這個過渡時期,中美關係依然高度敏感,而拜登當局不僅是決策者,也是這一關係的最大影響者。
習當局以實用主義、乃至庸俗的實用主義對待過渡時期的美國,不僅救不了中美關係,而且曝光其本質、暴露其底牌,自曝軟肋、自曝其丑,讓川普陣營看在眼裏、瞭然心上,更能放棄幻想,從容對付,精準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