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官方數字亮眼背後 習近平政策將是中國經濟最大風險

—2023中國經濟的最大風險是政策的不確定性

「亞洲很想聊」節目探討中國2023年經濟會好嗎?

中國海關總署周五(13日)公佈,中國進出口總值突破40萬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儘管官方公佈的外貿數字亮眼,但本台「亞洲很想聊」節目中的來賓表示,中國經濟成長2022年受疫情影響低於預期,2023年有所反彈可預期,然而習近平政策的不穩定性將是今年經濟成長最大風險。

據中國海關總署13日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2.07萬億元人民幣,比2021年增長7.7%。其中,出口增長10.5%,進口增長4.3%。媒體稱,「中國已連續6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儘管中共官方公佈的外貿數據亮眼,但此前,IMF和世銀陸續將中國2022年經濟成長預期分別下調至3.2%和2.8%。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受訪指出,「這是40年來第一次,中國2022年的經濟成長可能會持平或低於全球。」IMF預估中國2023年經濟成長率將加速至4.4%。

曾有投資銀行經驗的時事評論人士汪浩在「亞洲很想聊」節目中指出,觀察中國2023年經濟有三大面向,首先,中國約有超過9億人感染新冠,超額死亡和後遺症以及醫療體系受打擊,對中國社會穩定、消費力恢復影響很大;其次,美國貨幣政策緊縮,也不利中國出口需求;最重要的是中國政策多變,疫情一會兒封城、又驟然躺平;此外,過去喊共同富裕打擊平台經濟、教培業、房地產,如今又回心轉意,政策不確定性是最大風險。

時事評論人汪浩在節目指,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在於政策不穩定。(截圖自「亞洲很想聊」節目)

「今年3月人大以後,總理、副總理不懂經濟,整個經濟宏觀管理、政策管理有很大不確定性,造成企業投資很難恢復。」汪浩補充說道。

中國再提支持民營企業中共本質仇視資本主義

據《證券時報》報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日到市場監管總局考察。李克強提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產權,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平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台大政治學系名譽教授明居正在節目中分析,多數共產黨國家經濟都搞不好,因為本質都仇視資本家、資本主義,將商人視為潛在的敵對階級,一旦強大就會挑戰它。他說,共產黨要掌控一切,到一定程度要來宰,「共產黨,共你的產」。

明居正指出,「經濟要發展需要『民進國退』,大力扶植民企。首先要健全市場經濟,按供需調節商品價格;第二,尊重保障私有產權,賺錢須歸私人擁有;第三要有相當法律保護;第四,公平競爭,國企、太子黨若受到國家保護都是特權;第五,相對公平稅收制度。」

台大政治學系名譽教授明居正認為中國共產黨本質就是仇視資本家、資本主義。(截圖自「亞洲很想聊」節目)

中國輸血違約房企發債中國14億人造35億棟房供過於求

過去房地產扮演中國經濟的火車頭,如今房企頻頻爆雷,反而需要中國政府拉一把。第一財經一篇題為「多家違約房企宣佈發新債,獲融資支持的名單越來越長」的文章指出,「受益房企增多,只有未違約的房企才可以發新債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受益房企當前的發債舉動,說明當前監管層支持發債的主體範圍出現了明顯擴容,供給端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大。」

汪浩指出,中國房地產自有率極高,14億人口造了35億棟的房子,「全世界絕無僅有」。他說,「此時買中國房子會當冤大頭,政府管控房價,造成有價無市,沒有成交量、價格不能跌。不能反映市場供需,需求起不來,房地產處於一灘死水。」

他進一步分析中國房地產三大危機,包括人口紅利消失,人口負成長,房產「供過於求」;此外,從房地產商、消費端買房的家庭和地方政府負債比例過高,口袋沒錢很難槓桿買房;特別是由於通膨壓力,許多民企無力支付上游廠商款項,留下許多爛尾樓。他預期危機隨時會擴大。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16/1855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