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他是中國最深明大義的軍閥,死後國葬於劉備墓旁

作者:

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陸軍一級上將劉湘

民國年間,有一群軍閥,為了爭搶地盤,擴大防區,從辛亥革命,一直打到抗戰前夕。二十多年間,不是這個軍閥上台,就那個軍閥下野,反正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全拿了四川當戰場。這些軍閥往來廝殺,大大小小的戰爭打了四百餘次,其中規模較大的戰爭就達到了二十九次。

打到後來,形成一群軍閥巨頭,像劉湘、劉文輝楊森、鄧錫侯、田頌堯、劉存厚、劉成勛、賴心輝等,將四川分割成了大小不等的地盤,美其名曰防區。每個防區或轄數縣,或十數縣,儼然獨立王國,防區內駐軍長官可以直接任命地方行政官員,可以自由徵稅和任意擴充軍隊,沒有人能夠干預。

這種特殊的防區制,誘發各派軍閥眾暴寡、強凌弱,彼此結盟,又彼此離間,相互間頻頻發動戰爭,以謀求重新分配防區,而每一次戰爭的結果,便是一次重新分贓。這也是幾十年間,在四川境內,軍閥混戰綿綿不休的原因。

沒有人知道,這樣的狀況什麼時候得以結束。直到有一天,外敵入侵,抗戰降臨,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將所有四川軍閥徹底震醒,當時正在召開的川康整軍會議,也在9日匆匆宣佈閉幕。

10日,四川最大派系實力最強的軍閥,也是省政府主席的劉湘,率先通電請纓抗戰,13日再次通電,主張全國總動員,與日本拼死一決。7月25日劉湘下令直轄各軍、師長,於三日內馳返原防。

8月7日劉湘到南京出席國防會議,會上各方主戰主和猶豫不決,劉湘在會上慷慨陳詞近2小時,代表四川向國人表態:「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干萬石!」

這一次,四川所有軍閥,面臨國難當頭,顯示出空前團結,紛紛放棄內鬥,一致跟進。

8月20日劉湘任第二路預備軍司令長官,轄九個軍。26日劉湘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全國抗戰已到發動時期,四川人民所應負擔之責任,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川軍將領紛紛請纓抗戰。8月29日川康各軍整編完成,重慶行營成立點驗委員會,以夏鬥寅為主任,派員前往點驗。9月1日劉湘率部出川抗戰。10月26日劉湘受命擔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作戰地域為江蘇的太湖以西和浙北、皖南部分地區。

出發前,省政府秘書長鄧漢祥等人,勸阻有病在身的劉湘不必親征,留在四川。劉湘說:「過去打了多年內戰,臉面上不甚光彩,今天為國效命,如何可以在後方苟安!」

隨後,川軍30萬人按照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指令,分為三路出川,鄧錫侯率部趕赴山西參戰,楊森率領20軍赴淞滬參戰,劉湘親率一部趕赴浙皖地區和日軍作戰。淞滬會戰中,楊森一個軍打得剩下不到一個師;廣德保衛戰中,饒國華率領的145師在和日軍作戰中全軍覆沒;滕縣保衛戰中,王銘章師長率領122師和日軍苦戰,最終全軍覆沒。

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川軍很多部隊都是師長甚至是軍長率領士兵和日軍打到全軍覆沒也死不後退。

11月9日劉湘自成都飛抵漢口,11日到南京,14日中央改調川軍劉湘部從漢口、河南東開。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表宣言,移駐重慶辦公,劉湘立即發電「謹率七千萬人,翹首歡迎」。22日劉湘乘船到南京,下令所部各軍、師堵擊在浙江金山衛登陸、正向浙江境內侵犯的日軍,重點保持於廣德、泗安方面。

11月23日,劉湘胃病突然復發,大口吐血,在昏迷中被緊急護送至蕪湖醫院,28日轉漢口萬國醫院就醫,經搶救甦醒。12月3日,川軍編為第二十三集團軍和第二十二集團軍。二十三集團軍下轄第二十一軍、第二十三軍,總司令由劉湘兼,副總司令唐式遵;第二十二集團軍下轄第四十一軍、第四十五軍,總司令鄧錫侯,副總司令孫震。

12月13日南京淪陷,第七戰區所轄地境被敵佔領,各軍亦轉進至皖贛防線。

1938年1月20日劉湘在漢口病逝,享年50歲,靈柩由部下護送運回成都。劉湘死前留有遺囑,但語不及私,惟激勉川軍將士:「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劉湘這一遺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前線川軍每天升旗時,官兵必同聲誦讀一遍,以示抗戰到底的決心。

劉湘逝世後,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各部部長在第一時間來到劉湘靈前弔唁。

1月22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明令褒恤,追贈劉湘為陸軍一級上將,將其生平事跡「宣付國史」,並決定以國葬規格安葬劉湘。

劉湘墓址選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郊武侯祠附近劉備墓旁,內含認祖歸宗之意。墓園於1940年竣工,佔地115畝。墓園仿北京清陵建築風格,氣勢宏偉。在長達400餘米的中軸線上,有浮雕石碑式的大門、四方亭、多角亭、薦馨堂等主體建築,最後為劉湘墳塋。這座陵園的建成,成為民國時期繼中山陵之後最具代表性的墓園。

國民政府在成都為劉湘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典禮。全國降半旗致哀,川、康兩省禁止一切娛樂活動;成都平原遍設路祭,蔣中正題匾「英姿颯爽」;何應欽、白崇禧閻錫山等民國大員贈送輓聯;毛澤東也發來唁電。

從牌坊至旌忠門大道兩側的柏樹,是當年四川軍政界的風雲人物張群、張瀾等人種植。

旌忠門為牌樓式建築,紅牆綠瓦,正中懸有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匾「永念忠勛」,背面正中懸蔣介石題匾「英姿颯爽」。

當年,國民政府之所以如此高調評價劉湘,給予他如此崇高榮譽,是因為以劉湘為代表的四川軍民,對抗戰的貢獻無可替代。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四川,就沒有抗戰的勝利。

整個抗戰,四川承擔了全國30%的財政稅收和40%的抗戰兵力,李宗仁將軍曾評價說:「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

川軍出川時,各界普遍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冬天在山西打仗時,士兵腳上穿的還是草鞋。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卻在抗戰中付出了無數次最艱苦、最慘烈的犧牲,為整個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加上出川抗戰的川軍,總計約350萬四川人走上了抗日戰場。

回顧這段歷史,劉湘陵園所承載的功勳,永遠是川人的驕傲!

這座墓園,因劉湘字甫澄,最初名叫「甫澄紀念園」。1953年經部分修整後,將其闢為公園,因地處南郊,遂改名南郊公園。

南郊公園與武侯祠互為比鄰,但命運並不一樣。文革中,劉備陵墓未遭破壞,而旁邊不遠的劉湘墓卻慘遭摧毀,1966年8月23日,成都紅衛兵同園內「革命職工」一起,挖開墓壙,鑿砸墓冢,毀壞棺槨,焚燒屍骨。直到二十年後的1985年,劉湘墓又才得以重修,但屍骨已不可復尋。這或許是劉湘將軍難逃的劫難,然他抱病親率川軍奔赴抗日戰場的民族大義,天日昭昭,理當彪炳史冊,被後人銘記。

想當年,各地軍閥擁兵自重,各揣私心,而劉湘於民族危亡之際,深明大義,率先向南京政府「請纓抗戰」,並通電呼籲「全國上下,同德一心,共赴國難」。像這樣一位「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英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因歷史原因而不被宣傳,不為人知。

如今,南郊公園又已更名為成都武侯祠園林區,劉湘陵園被進一步邊緣化。出於旅遊開發的需要,其中一部分已經和錦里仿古街相連。為了方便去錦里高檔餐館就餐,原本庄重肅穆的陵園,甚至修建了供汽車行駛的通道,開創了「公園裏面跑汽車,遊人汽車同遊園」的新模式。為了進一步增加停車的容量,又在地下修建了可容納800多輛機動車的停車場。

相比旁邊錦里燈紅酒綠、人頭攢動的景象,劉湘墓園顯得冷落悲涼。看着甬道上來往的車輛,陵園裏停放的汽車,以及堆滿雜物的享殿,真想為劉湘嘆上一聲:「了卻民族天下事,何來生前身後名。」

劉湘亡故後,留下一妻周玉書,一子劉康懷(另有兩子夭折於戰亂),一女劉蔚文。周玉書是大邑縣蘇場一個裁縫的女兒,大劉湘三歲,性格爽快潑辣,敢作敢當,是劉湘發跡的賢內助;也是劉湘一生中唯一的妻子。在同時代的四川軍閥中,楊森娶了12個老婆,范紹增娶了40個,而劉湘只娶一個。如此美德,無人能及。1949年秋天,周玉書攜一子一女離開大陸去了香港,後移居汶萊。1971年去世,享年86歲。

2020-06-26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青衣仙子的一維空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11/185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