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在連花清瘟與黃桃罐頭之間 我選罐頭

黃桃罐頭進不了醫保,可能是讓很多北方孩子都頗為遺憾的一件事情。

是的,黃桃罐頭不只保佑生病的東北孩子。生病的西北孩子,比如我,也有小時候發着燒,用勺子舀起一塊肥厚的黃桃塞進嘴裏的經歷。還要趁媽媽不注意,喝一口罐頭水。

對孩子來說,這是‌‌「良藥‌‌」,卻不苦口。

長大之後我依然很喜歡吃黃桃罐頭,家中常備。如今很多地方黃桃罐頭都賣斷貨了,急得某罐頭品牌闢謠,黃桃罐頭本身沒有任何藥效作用。看來食品廠家是有良心的。

黃桃罐頭的美味,在網上擁有最多的共識

其實不需要任何童年濾鏡和物質匱乏的記憶,即使是成年後才遇到黃桃罐頭,它依然會俘獲我。

黃桃用於製作罐頭有着不可替代的優點。8成熟的黃桃採下加工,果肉不易碎,湯汁清澈;金黃的果肉顏色誘人,用於甜品還能增色;最重要的,是它加工之後,甜酸得當,且果肉豐盈肥厚,口感絕佳。

但其實有那麼多好吃的水果,為什麼偏偏是黃桃成了罐頭大戶?

早先的黃桃不耐儲,而且味道較為酸澀,不適合鮮食,做成罐頭後反倒脫穎而出。果然‌‌「垃圾‌‌」就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不過,如今早已有了適合鮮食的黃桃品種。比如錦香、錦繡、錦春、黃金蜜1號、金陵黃露等。至於我們經常聽到的炎陵黃桃、碭山黃桃是地理標誌。

除了黃桃,最大限度保持水果風味的罐頭,還有菠蘿罐頭、橘子罐頭、荔枝罐頭等。它們在國內長期曾是甜蜜的奢侈品。

如今,許多人一提到罐頭,第一反應就是不新鮮、防腐劑、海克斯科技。

這純屬憑想像說話。罐頭根本用不着防腐劑,它能長期保存得益於密封的容器和嚴格的殺菌。這其中有不少門道。中國罐頭行業著名專家楊邦英回憶:過去中國柑橘罐頭主要存在‌‌「軟、爛‌‌」的問題,因為是100度殺菌。技術人員經過試驗發現把pH降到3.3~3.4,殺菌溫度就可以降到82度。殺菌溫度下降,橘子的組織和風味就保存得比較好。

黃桃罐頭,當然不會加重咳嗽

有專家出面提醒:黃桃罐頭會加重咳嗽。理由有二:

1.甜食直接刺激咽喉部位的神經,反射性地引起咳嗽

2.糖會刺激咽喉黏膜,導致咽喉部分泌物增加,加之糖的黏性較大,使分泌物更加黏稠,從而導致痰液不易咳出,加重咳嗽

總結下來,就是糖會加重咳嗽。

專家太多,個個都故作憂心忡忡關心你的健康。如果不會甄別信息,就被信息纏繞。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兒科學會推薦:蜂蜜可以用於緩解1歲以上兒童的咳嗽症狀。一種療法被推薦,最基本的前提是對於病患無害。止咳糖漿裏面也有甜味成分,如果‌‌「糖會加重咳嗽‌‌」的說法成立,那止咳糖漿就該被扔進垃圾堆了。

吃點讓人開心的食物,很重要

人生病了,就想找點讓人安心的味道。國外有個說法叫comfort food(舒心食品)。1966年,一家美國報紙寫道:‌‌「成年人在嚴重的情緒壓力下,會轉向所謂的‌‌『Comfort food』——與童年安全有關的食物,比如母親的水煮蛋雞湯。‌‌」

席捲全球的新冠大流行,讓許多人從comfort food中尋求安慰。一家美國在線雜誌寫道:新冠加強了人們對喚起懷舊感和歸屬感的舒心食品的需求。

心情好很重要。在你生病時和煩悶時,找到能讓你開心的食物,也是緩解負面情緒的有效機制之一。

你根本不懂東北人眼裏的黃桃罐頭

當疫情進入了新的階段,囤貨的熱潮又再次到來。如今,各式各樣的藥品成了緊俏商品,而在這數日之間,一種特殊的儲備品,卻出人意料地最先賣斷了貨。

為了應付或將到來的危機,人們未雨綢繆屯起了針對性藥物,黃桃罐頭也赫然在列,甚至比一些感冒藥更加難搶。

它雖身為罐頭食品,如今卻被視為消炎藥的‌‌「平替‌‌」,被算在藥物儲備里。

這源自於一種南方人可能不太懂的東北/北方‌‌「迷信‌‌」:不管大病小病,來口黃桃罐頭就好;要是危機時刻,罐頭更不能少。

以東北人為首的北方人,正在這特殊時刻,堅信着這種古老神秘的‌‌「偏方‌‌」。

而經過時間校驗,他們對此的反饋是——‌‌「建議黃桃罐頭納入醫保。‌‌」

1

隨着疫情局勢變動,社交媒體上開始出現各種囤貨提倡和指導。在一片議論聲之中,一種清新脫俗的呼聲格外響亮:‌‌「建議黃桃罐頭納入醫保‌‌」。

原因很簡單:在北方,它是剛需,比藥還難搶。

已經出現在藥房了

在各大網絡平台上,曬藥是近些天的主流內容。在一片花里胡哨的藥盒中,黃桃罐頭的倩影出現概率卻最高。

不管手頭有沒有消炎藥,黃頭罐頭都要成箱抱。

哪怕買不到藥,來箱罐頭也挺好。

在此緊張時刻,熱情的北方網友們奔走相告,紛紛提醒對方:趕緊把桃罐頭收進藥箱。

他們從不多做解釋,好像生病買黃桃是種自然規律,亦或是某種信仰。

先如今,根據曬出的囤貨情況可以很容易地判斷一個人的家鄉:如果他的儲備里有黃澄澄的罐桃,那對方多半是來自東北(或其他北方地區)。

在這種熱情之下,黃桃罐頭被當作了‌‌「治病法寶‌‌」,在各個網購平台紛紛賣脫銷。在一些北方城市,它甚至比各類感冒藥更加難買到。

儘管按以往的經驗來看,這種事多半摻點營銷,但放在黃桃罐頭上,還真說不好——

在一代北方人眼中,它就是種特殊的‌‌「感冒藥‌‌」。

2

早在幾年前,黃桃罐頭的神效就在網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它被加了諸多頭銜,其中最出名的一個,是‌‌「東北/北方孩子的康復神藥‌‌」。

所謂‌‌「康復神藥‌‌」,字如其名:大到手術,小到感冒,來一口黃桃罐頭,馬上能一蹦三尺高。

這種玄之又玄的形容,一度讓南方網友們不可置信,直到大量北方孩子出面證明:在他們小時候,這就是一種正兒八經的‌‌「良藥‌‌」。

北方小孩看病都得帶罐罐頭來

由於這個現象在東北尤其常見,以至於江湖上甚至有這樣一種說法:東北有位黃桃罐頭之神,它會在冥冥之中保佑每位離家的東北娃。一旦有什麼大病小災,吃口罐頭就能得到神的保佑。

棲宿在罐頭中的神,包治百病的水果罐頭……黃桃罐頭身上圍繞着的傳說,讓它成了如今互聯網上最具神話感的食物。

但這種神秘的‌‌「罐桃‌‌」現象,其實背後並沒有太直接的緣由,只是誕生於上一代人的集體習慣。

桃罐頭這種產品,在我國已經有了數十年的發展歷史。從1963年開始,罐桃品種研究就被列入了國家課題,在多年培育、研究、選種之後,方才進入了大量生產階段。

作為罐頭食品,桃罐頭產業漲勢迅猛。在1981年時,國內罐頭廠的黃桃罐頭年產量便已經達8千噸。

但即便如此,那時的黃桃罐頭仍然是緊俏貨。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罐頭屬於北方的‌‌「貴重食品‌‌」。對於尋常家庭來說,只有在走親訪友、逢年過節時才會捨得捎上一罐。

對於尋常家庭的小孩來說,也只有趕上‌‌「特殊時期‌‌」才能嘗上一口罐頭桃。

而這個‌‌「特殊時期‌‌」,除去生日、節日,便是‌‌「生病‌‌」了。

小朋友生病發燒,胃口不好,再加上怕苦不願吃藥,每逢此時,家長們都會開罐黃桃罐頭餵服。

一方面是想要生病的娃吃點好的,一方面是方便下藥。

久而久之,這代人便有了孩子一生病就餵黃桃的習慣。

冬季的北方,相較之下更難吃到新鮮水果,會更傾向選擇罐頭產品,這種‌‌「生病餵罐桃‌‌」的現象在以東北為首的北方更加常見。

除此之外,老一輩的人們對‌‌「桃‌‌」這種水果也有着一定迷信。古人認為,桃枝能驅邪,桃亦能寓意‌‌「健康長壽‌‌」(壽桃),而到了當代,‌‌「桃‌‌」因與‌‌「逃‌‌」同音,也有着吃桃‌‌「逃過一劫‌‌」的說法。

所以即使知道吃罐頭實際上對病情康復沒有實際幫助,他們也會選擇在病中、病後給孩子餵上一口,讓病人加速‌‌「桃離病痛‌‌」。

結合這些因素,這些吃罐桃長大的孩子們,也便有了‌‌「一生病吃桃就好‌‌」的印象。

儘管他們已經不再是受父母照顧的孩童,但其實身體早已養成了條件反射——每當感冒發燒,總是想來口甜入味的黃桃。

3

不管病沒病,只要有了不舒服的跡象,看見手邊有着一罐黃澄澄的桃子,心裏總會踏實下來。如今人們眼中的黃桃罐頭,更像是一種精神圖騰。

它不單純是種食物,人們也打心裏清楚它沒有實際功效,但它就是能象徵着‌‌「健康‌‌」‌‌「康復‌‌」,象徵着‌‌「安心感‌‌」,象徵着能被父母照顧的時光。

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屬於一代人的‌‌「comfort foods‌‌」(安胃餐)。

‌‌「comfort foods‌‌」(安胃餐)是各國都有的說法,或可理解為‌‌「療愈食物‌‌」,它的定義是‌‌「能提供懷舊或情感價值的食物‌‌」。

在身/心出問題的情況下,一份‌‌「安胃餐‌‌」能迅速緩解一個人的壓力。而根據地域及飲食文化的不同,每個地區的主流病號‌‌「安胃餐‌‌」都不盡相同:

菲律賓人在生病時會會吃名為Arroz Caldo的湯;芬蘭人會選擇水果越橘;匈牙利人生病吃大蒜蜂蜜;巴基斯坦人會做名為Khichdi的病號粥。

這些安慰食物在味覺上有着極大的不同,似乎難以歸類到一起,但在另一方面,它們卻有着一個高度一致的共同點:這些食物都是童年生病時父母、家人餵過的。

這些諸如黃桃罐頭一樣的‌‌「安胃餐‌‌」,能從味蕾開始,聯結着童年。吃下一口,就仿佛能回到那個令人安心的時候。

人們搶購黃頭罐頭,並非真的封建迷信,也並非期待其實際效果,只是想在迷茫的時期,屯下一份安心。

它能滿足自己的胃,也能傳達一個訊息:現在,我能照顧好自己。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虎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14/184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