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頻繁發送衛星 澳洲專家警告:可轉作軍事用途

一名工作人員9月1日站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展出的氣象衛模型旁邊。

今年以來,中國發送人造衛星的次數打破歷年紀錄。有澳大利亞專家認為,不少中方衛星符合軍事或間諜用途的技術要求,而中方所謂衛星用於科學、環保或民用的說法並不可靠。

中國今年已發射超過50多次火箭運載人造衛星,平均一星期一次;單單在本周五,就有15顆中國人造衛星被送上太空。據新華社報導,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當天自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高分五號01A衛星送上太空;還有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黃海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火箭,將吉林一號高分03D47-50星、東坡08-10星等14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

從事太空追蹤偵測業務的李奧實驗室(LeoLabs)澳大利亞區總裁凡哈倫(Terry van Haren)向本台表示,中國不少衛星具有雙重用途──既可作為科學、環保或民用,也可以提供軍事或間諜用途。

曾經於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擔任飛官長達30多年的凡哈倫認為,中共官方所謂相關衛星「均為科學、環保或民用」的說法並不可靠。

凡哈倫舉例提到,11月27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升空。據新華社當天報導指出,此次升空僅運載1顆科學用途的遙感三十六號衛星發射升空。但據李奧實驗室的追蹤結果發現,此次升空卻運載着3顆類似情報監控用途的人造衛星。

11月27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升空。(美聯社)

「中國的太空活動基本上在媒體上說的一套,實際上做的又是另一套。」凡哈倫警告說,在全球包括澳大利亞上空,中國有着超過400多個人造衛星運行,其真實用途令人擔憂:「這些衛星一直盤旋在澳大利亞上空,距離地面300至400公里左右,這是令人擔心的事情。它們是符合軍事用途和情報監控偵察用途需求的設施,可以被用作對付我們的(工具)。」

凡哈倫提到,就太空防衛而言,澳大利亞幾乎全面依賴美國支援。畢境澳大利亞國防太空司令部(Defence Space Command)成立還不到一年,面對中國威脅,澳大利亞需要急起直追。

總部設於坎培拉的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ASPI)高級分析師戴維斯博士(Malcolm Davis)也向本台表示,中國的軍用和間諜衛星已對澳大利亞構成安全威脅:「中國利用間諜衛星可以監控美國及其盟國在印太地區的活動。更重要的是,中國可以利用這些衛星追蹤特定目標──例如將一架飛機設定為目標,然後自中國發射長程導彈。所以,(中方衛星)不只是用作情報搜集,而是為了未來戰爭用作攻擊敵軍。」

戴維斯指出,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的堅定盟友可以掌握美國衛星數據,因此就太空防衛而言,澳大利亞並非無力反制中國的威脅:「澳大利亞有一項名為『國防-799』的計劃,預定在2020年代未或2030年代擁有自己的情報監控偵察衛星在近地軌道上運行,讓澳大利亞掌握監控能力,它們有可能是由澳大利亞自行研製和發射。目前,我們依靠美國的間諜衛星和情報機構支援,我們可以使用美國先進高解像度衛星,所以並沒有和中國相差太遠,但確實需要提高自主性。」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10/1840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