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蔣介石是民族英雄 毛賊竟然嘲笑他是…

—辛灝年贊蔣介石是民族英雄並揭秘其最大毛病

核心提示:辛灝年說,他是第一個稱蔣介石是民族英雄的。因為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反對外族侵略的戰爭中,他是第一個真正的戰勝敵國的領袖。在1945年抗戰勝利的時候,他的聲望如日中天,全國人民無不對他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愛戴。那麼,蔣介石有什麼樣的缺點呢?辛灝年說,蔣介石最大的毛病是婦人之仁,在與中共的鬥爭中表現的相當軟弱。

(網絡圖片)

這是蔣介石一生做過的最大的錯誤判斷

中共將在9月3日在北京舉行盛大的閱兵式,高規格紀念抗戰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近幾日,海外媒體和學者都不約而同的提起了當年領導國民黨抗日的蔣介石。歷史學家辛灝年稱讚蔣介石是民族英雄;但他也不無遺憾地表示,蔣介石最大的毛病是婦人之仁,表現在與中共的鬥爭中,相當軟弱。

著名作家和近代、現代史學家辛灝年說,他是第一個稱蔣介石是民族英雄的。他指出,蔣介石是民族英雄,為國家的民主進步、捍衛民族尊嚴、保存中華民族的血脈做出了厥功至偉的貢獻。

蔣介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辛灝年接受美國《自由亞洲電台》的採訪時說:「蔣公這個人,1949年以後被共產黨妖魔化,他被描寫成一個壞透了的人物。但是當中國大陸民間從1985年開始歷史反思,就發現蔣公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因為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反對外族侵略的戰爭中,他是第一個真正的戰勝敵國的領袖。在1945年抗戰勝利的時候,他的聲望如日中天,全國人民無不對他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愛戴。」

蔣介石有什麼功勞?辛灝年認為,蔣介石的貢獻,不僅僅在於抗戰,自辛亥革命以來的整個中國近代史,都不可缺少蔣介石。

他介紹說:「第一,辛亥革命的成功有他的參加和功勞;第二,北伐打倒軍閥,有他的領導和功勞;第三,他領導了一場全民族的抗戰,戰勝了日本帝國的侵略,並且使中國從一個弱國的地位晉升為世界四強之一,同時因為反法西斯的貢獻,而廢除了所有的不平等條約;最後,他敗退台灣以後,又為台灣的民主政治留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保衛了台灣,鞏固了台灣的憲政發展。如果自辛亥之後的中國現代史上,還有一個對國家民族厥功至偉的人的話,那就是蔣介石。」

那麼,蔣介石有什麼樣的缺點呢?辛灝年說,蔣介石最大的毛病是婦人之仁,在與中共的鬥爭中表現的相當軟弱。

因為蔣介石的「婦人之仁」,1945年與中共重慶談判後,最終放走了毛澤東

1945年國共重慶談判,蔣介石在日記中寫下「中共之罪惡」:資抗戰之名義,而行破壞抗戰之實;藉民主之美名而施階級獨裁之陰謀;藉民選之名義以行其擁兵自衛,割據地盤,奴辱民眾,破壞統一之實;共軍所到之地,所謂民選政府之實情:信仰言論行動皆為絕對統制而無自由,否則即以反動漢奸與叛徒之罪而加以逮捕。傳教士絕對不能傳教,且不准其進入其民選區……。

因為蔣介石的「婦人之仁」,1945年與中共重慶談判後,最終放走了毛澤東。

當時,蔣介石很清楚:「這個毛賊不可信,我一定要把他抓起來」,「中共的獨裁、狡詐、絕不可能給民眾以民主和自由。」他曾考慮過「扣押毛,加以審治」,但又覺得這樣做太魯莽,又失信於中間人美國,想來想去,還是將毛放走了。毛一走,馬上嘲笑蔣介石是婦人之仁。按照長期研究蔣介石的學者楊天石看來,這是蔣介石一生做過的最大的錯誤判斷。

辛灝年認為,蔣介石之所以婦人之仁,就是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這種軟弱是從寬容而來,但是他確實有婦人之仁,所以他才會有許許多多不應該有的失敗。」

中國假如是蔣介石統治將會如何?

8月1日,海外中文媒體介紹,最近《經濟學人》發表一篇評論,推測當年毛澤東若沒有擊退蔣介石,現在的中國會是什麼模樣?

文章稱,當年如果蔣介石仍治理中國,中國的經濟和台灣1950年代的經濟起飛時期一樣,那麼到了2010年,中國GDP可能比原本還增加42%。也就是說,中國經濟不但能達到原本的成長奇蹟,且經濟規模將是現有規模再加上一個法國那樣地龐大。

文章認為,如果是蔣介石治理中國,1950年代的「大躍進」、千萬民眾死於饑荒、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等事件也許就不會發生。

另外,《經濟學人》表示,在蔣介石的領導下,中國欲成為全球經濟體系的一分子,或許不必等待30年,因為台灣早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前,便已做足萬全準備。

十年文革期間,蔣介石在台灣幹了些什麼?讓我們如此震驚!

蔣介石與中國傳統文化有着不解之緣。雖然蔣中年後皈依基督教,但其思想主要以中國道統為根源。終其一生,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倡導甚力,自詡以服膺和承繼儒家道統為己任。他時常以儒家道統的衛道者自居,為此不惜殫精思慮。蔣介石在台灣將傳統文化平鋪在了城市的路面上,台北市區幾條東西向的主幹道被他重新命名,從北往南依次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此外還有四維、八德之類典自四書五經的路名。

1966年,中國大陸發起「文化大革命」「破四舊運動」,對中華傳統文化造成嚴重破壞。幾乎與此同時,蔣介石在台灣發起復興中華文化運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是以復興文化為名開展的思想文化運動。

為了保護中華文化,並與文革運動分庭抗禮,1966年11月由孫科、王雲五、陳立夫、陳啟天、孔德成等一千五百人聯名發起,要求以每年11月12日(即國父孫中山誕辰日)為中華文化復興節。次年(1967年)七月台灣各界舉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後改名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發起大會,蔣中正親自任會長,運動即在台灣和海外推行。

文復會草創之初,蔣介石事必躬親,在他的督導下文復會,創建了眾多專門機構和委員會,如學術出版促進委員會負責整理出版古代思想典籍,向年輕一代普及學術精華,前後出版了大量中國古籍書目,像《周易今注今譯》、《老子今注今譯》、《詩經今注今譯》、《孟子今注今譯》等,還有《白話史記》、《白話資治通鑑》等。

負責倫理道德發揚工作的國民生活輔導委員會,則發起了「復興中華文化青年實踐運動」,制定出「國民生活須知」,對人們的衣食住行諸多生活方面提出基本要求,以期弘揚禮儀之邦的文明。經過修訂的「國民禮儀範例」1970年正式頒行,把對青年的培養目標擴展為全社會的生活理想。

蔣介石非常重視國文和歷史教育。日據時期台灣的學校禁讀中國史,光復以後為了增強民族認同和民族自信,學校堅持以「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並重政策。蔣介石指示:「國文是一國文化的根基,無論學習文科和理科的學生,都要特別注意」,中小學校國文、歷史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課程至少佔了一半。各級學校都必須開設《生活與倫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等,重視學生的古文訓練和傳統文化的薰陶。蔣介石給各個學校共同校訓幾乎都是「禮義廉恥」,冀使傳統文化生根發芽。

蔣介石還督使教育實行經費保證和法律保證。自1969年始,台灣義務教育從6年延長至9年,這不僅提高了全民素質,有助於經濟騰飛,也為傳統文化在社會生根埋下種子。而與此同時,蔣介石還通過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進行民族精神教育。

在六十年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政策下,台灣在當時從小學教育到大學的入學考試,以及政府的公務人員的考試,都大量強化了學習古典中華文化的相關科目。尤其是以孔子為主的儒家學說,受到特別的推崇。原因也是因為某黨當時為了政治上的鬥爭,進行所謂「批林批孔」的運動,把孔子的儒家學說打成「反動派的文化」。蔣介石為了反抗某黨對孔子學說的打壓,在台灣成立了以維護孔子學說為使命的「孔孟學會」,也以復興中華文化為教育的目的,成立了「中國文化大學」,以進行中華文化的發展和研究之任務。

就政治層面而言,國民黨製造了一套中華道統的傳承論述,指中國人的正統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脈相承,蔣介石即是這個道統的當代繼承人,這也是他向海內外中國人進行政治號召的合法來源;就文化層面而言,國民黨也召集一批黨官學者發表一系列有關中華文化的學術著作,並在學校里進行忠孝教育,編印《文化基本教材》,讓學者推行孔孟學說,並在中小學實施公民倫理課程。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對一整代的台灣學者與青年也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由於政治上鼓勵文化尋根精神,台灣的學術、文學與藝術等領域中出現了不少洋溢着民族熱情的佳作可以說,在大陸「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間,台灣出現了一個復興中華文化的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國民政府退守台灣時把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重要文物,都搬運到台灣來。也許是蔣先生有先見之明,如果當初沒有帶走這批文物,它們就極有可能要在文革中被毀掉了。這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大遷移中,可算是一件不可輕忽之事!因為這批搬運來台灣的故宮文物,可以算是中華文明的一種精神象徵,這也使得後來隨同國民政府遷移台灣的這批知識分子,能夠依此護衛中華文明的精神。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其遺囑寫道:「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為余畢生之志事。」蔣介石逝世後,復興中華文化的使命由其子蔣經國繼承。

蔣先生以「復興中華文化,光復大陸國土」為口號,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清除了日本殖民文化的影響,全面恢復了中華傳統文化,使得台灣成為今日全球華人居住地區,最能承繼中華傳統文化的地區。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為台灣幾代人打下了良好的國學基礎,在島上培植出豐富的文化土壤。在台灣不但每逢孔子誕辰島內孔廟要舉行慶典,其他一些節日社會名流均要舉辦詩歌雅集,普通百姓酒酣耳熱時還常常吟詩唱和。

時至今日,台灣人的國文功底仍普遍強於大陸。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NTD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10/182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