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蔣介石

蔣介石與國民黨1927年下決心「清黨」的原因是什麼?(圖)
2025-06-18

而蔣介石在上海「清黨」成功後,發佈了通緝「南京事件」禍首——第二、第六軍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和林祖涵(林伯渠)的通緝令,而這二人早已逃之夭夭,去向中共請功去了。此一逃,恰恰證實了中共借刀殺人的險惡用心,這也難怪蔣介石在後來要制定「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了。

真有報應嗎?看看最大的中共特務的下場!(圖)
2025-06-17

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間,中華民國政府軍發動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型戰鬥28,931次。陸軍陣亡、負傷、失蹤3,21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毀機2,468架。國民黨是抗日的,蔣介石先生是抗日的。其中的潛台詞是什麼還用說嗎? 1997年郭汝瑰因車禍去世。他的子女後來如此評價父親:「他在軍事上是一個大學生,但在政治上卻是一名小學生。」也許,從做人上而言,郭汝瑰也少了「誠」和「忠」吧!

她助中共竊神州 被稱作「按住蔣介石脈搏的人」(組圖)
2025-06-17

女共諜沈安娜,本名沈琬,1915年出生於江蘇泰興,2010年6月16日死於北京。17歲被中共洗腦,20歲時由於速記速度達每分鐘200字,再加上寫的一筆漂亮字,被中共送到蔣介石身邊,成為國民政府第一速記員。在中共搞內戰的關鍵期間,她擔任國民黨決策核心的速記員長達14年,直到1949...

蔣介石暗中超鄙視孫中山的唯一兒子
2025-06-16

孫科的最亮眼的頭銜是孫中山的兒子,他的榮耀得自於孫中山,他的沉重的包袱也來自於孫中山。但是,他的存在感很弱,風評也很不好。蔣介石曾在日記里寫下了自己對孫科的評價: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解。孫科,是孫中山先生原配...

大學生抗議教授擺譜蔣介石是這樣處理的(圖)
2025-06-16

194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央大學超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居亞洲第一。 蔣介石辭去中大校長職務後,一直保留着中大終身榮譽校長的名分。他對中大的最大貢獻是以身示範,確認了政治與學術的平等地位,確認了教育、學術與知識階層的獨立地位,而這,正是現代大學成其為大學的根本所在,也是民國時期大學所普遍堅守的通則。

好奇!蔣介石的一生受哪些書深刻影響?(圖)
2025-06-08

青年人尚且如此,已邁入中年門檻的蔣介石愛讀舊籍似乎更在情理之中。蔣介石愛讀古書,認為「中國古書之精切於人生」,讀來味道醇正,相比如下,「現代之書,不足論矣」。蔣介石讀古籍的結果,不僅認為古籍勝過現代之書,更感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政治思想博大精深,遠為西方所不及,認為中國「仁義道德之王道」,遠勝於西方「功利強權之霸道」,批評「國人近講哲學,專尚歐西之書,而將我國固有優美之哲學,置之不講,此今世文人之所以為民族千古罪人也,痛哉。」……

蔣介石處理「學潮」的方式是這樣的
2025-06-03

蔣介石的一生有許多傳奇,但最令人牢記的,可能會有三大特點:一、一生堅決反共;二、一生捍衛中國文化和領土主權;三、一生對教育事業重視。蔣介石一生有三大特點一、堅決反共蔣介石反共之名播於天下,但他早年未親身接觸共產主義以前,曾一度是個為俄共辯護的粉絲。作為滿腔熱血的革命志士,聽聞俄共...

內幕:共產黨設計「南京事件」的真正目的(圖)
2025-06-02

南京事件是1927年北伐軍隊攻佔南京時的暴力排外事件,是北伐軍里潛伏的共產黨員所策動的。(網絡圖片)南京事件是1927年北伐軍隊攻佔南京時的暴力排外事件,國民政府與其他各國多認為此事件是北伐軍里潛伏的共產黨員所策動。日本外務大臣幣原喜重郎認為中國共產黨設計南京事件,目的在吸引列強...

蔣介石力促東北易幟完成北伐統一中國偉業(組圖)
2025-06-02

蔣介石衝破蘇俄和中共的種種阻擾破壞,開創反對共產主義的先河,創建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全國各地軍民紛紛響應歸附,僅用兩年時間,便從華南廣西和廣州一直打到比平津更遠的長城山海關,徹底打垮擁有近百萬精兵強將的北洋張作霖軍政府,贏得北伐戰爭的偉大勝利,完成國父孫中山先生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遺願,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蹟,刷新改寫歷史記錄,寫下了歷史上的輝煌篇章。 中華民族的偉大英雄蔣介石和他領導下的英勇北伐國民革命軍將士所創造的豐功偉績永載史冊,萬古傳頌。

抗戰期間中國最高統帥部和軍事指揮系統(下)(組圖)
2025-06-01

抗戰勝利後,蔣委員長跟何應欽(左三)、白崇禧(左四)、關麟征(左一)、張發奎(左二)、胡宗南(右二)、王耀武(右一)、湯恩伯(後排左二)、劉峙(後排左四)等高級將領合影。接上文:抗戰期間中國最高統帥部和軍事指揮系統(上)國民黨軍事指揮系統從上至下為:軍委會+軍委會行營=>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