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會說話到底有多重要?

作者:

馮夢龍的《古今笑史》中,有一輯叫「諛語」,短短四則,把我看噴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簡單翻一下。

桓玄篡位,床忽陷。殷仲文曰:「聖德深厚,地不能載。」

桓玄,東晉大咖桓溫的兒子,也是東晉相國、大將軍,權勢熏天,公元403年,逼晉安帝禪位給他,改國號為楚(史稱桓楚)。

桓玄登大寶那天,御座突然塌了,群臣大驚失色,侍中殷仲文淡定地說:「聖德深厚,大地都無法承載。」

這應該是馮夢龍洗《世說新語》的稿,原文略有不同:

桓玄既篡位後,御床微陷,群臣失色。侍中殷仲文進曰:「當由聖德淵重,厚地所以不能載。」時人善之。(《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易經》中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之說,沒想到被殷仲文信手拈來,化成「厚地難載聖德」。擱今天,一般就只會說「人類也阻止不了你什麼什麼」了。

可見,有文化的人,馬屁都富含芳香烴。

把不祥之兆洗成祥瑞,《世說新語》中還有不少例子,如:

晉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數,系此多少。帝既不說(悅),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進曰:「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帝說,群臣嘆服。

司馬炎上位時,循例占卜,問可傳幾代,結果得個「一」字。司馬炎不悅,群臣失色無語,侍中裴楷解釋說:「我聽說,天得一即清明,地得一即安寧,君王得一,天下大吉。」司馬炎轉怒為喜,群臣心口都寫個服字。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氣。」這本是老子在《道德經》裏說的話,「一」其實是「道」,沒想到老子的話,被裴楷這孫子用在這裏,誰敢不服。

想起一喝酒的段子,說一對新朋友湊局,甲問乙酒量多少,乙豎起一指。甲問,一瓶啤酒?乙搖頭。又問,一瓶紅酒?乙繼續搖頭。甲說該不會是一瓶白酒吧,乙還是搖頭。甲急了,說到底多少你自己說吧。乙說,一直喝。

可惜裴楷沒聽過這段子,否則他就不用那麼累,直接跟司馬炎說,「一」代表一直傳下去。效果說不定更好。

建興四年,西都傾覆。元皇帝始為晉王,四海宅心。其年十月中,新蔡縣吏任僑妻胡氏,產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胸以上、臍以下分,蓋未有之妖也。時內史呂會上言:「案《瑞應圖》云:異根同體,謂之『連理』,草木之屬,猶以為瑞。今二人同心,天垂靈象。故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斯蓋四海同心之瑞。不勝喜躍,謹畫圖上。」識者哂之。

晉愍帝建興四年,公元316年,西晉被前趙(漢趙)所滅,衣冠南渡,司馬睿即晉王之位,東晉開國,四海歸心。當年十月,河南新蔡縣一位小官吏的妻子生下了一對連體嬰兒,腹部粘在一起,這在當時是妖異之事,不祥之兆,內史呂會上奏說:「根據古書《瑞應圖》所載,世間萬物,異根同體的,稱為『連理』,就算是草木,也是祥瑞。現在是連體人,就更加是天示吉兆。《易經》上說了,『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預示着四海同心,臣心裏除了喜悅還是喜悅,畫圖獻上。」

比起殷仲文和裴楷的「群臣嘆服」,呂會這一番硬角實在太尬了,所以「識者哂之」,就是有常識的人聽了都笑話他。

對於呂會這麼「會說話」的人來說,其實再多人笑他都無所謂,只要能把司馬睿拍舒服目的就達到了。不過,也有一種可能,殷仲文、裴楷能得到「群臣嘆服」,是因為桓玄、司馬炎都明確表示很受用,「帝悅」,所以群臣才跟着「嘆服」。呂會只換來「識者哂之」,估計,司馬睿對這麼誇張的諛語,「有少少接受唔到」,沒表態,所以其他人才敢笑話呂會。

另外一個更搞笑的來自《世說新語》,頗能看出司馬睿是相對清醒,不喜諛語之人。

元帝皇子生,普賜群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而猥頒厚賚。」中宗笑曰:「此事豈可使卿有勛邪?」(《世說新語·排調第二十五》)

司馬睿喜得皇子,大賞群臣,光祿勛殷洪喬上表謝恩說:「皇子出世,普天同慶,臣無功受祿,慚愧之至。」司馬睿忍不住笑了,說:「這種事怎麼能讓你有功呢?」

北齊武成生齻牙,諸醫以實對。帝怒。徐之才曰:「此是智牙,主聰明長壽。」帝大悅。

這也不是段子,事見於《北齊書·徐之才傳》:

武成生齻牙,問諸醫。尚藥典御鄧宣文以實對,武成怒而撻之。後以問之才,拜賀曰:「此是智牙,生智牙者聰明長壽。」武成悅而賞之。

齻diān牙,牙床末端最後長出的兩對臼齒,也叫真牙。南北朝時,北齊武成帝高湛長齻牙,很痛,問宮中御醫,一個叫鄧宣文的如實相告,說這叫齻牙,有人長得早,有人長得慢,這場痛苦遲早都要來的,來得晚不如來得早。高湛怒了,說那我就讓你的痛也來得更早一些吧,說完把他痛扁一頓。後來高湛又去問另一御醫徐之才,徐一聽,下跪拜賀,說陛下,這是智牙啊,智商高的、長壽的人才會長智牙的。高湛大悅,重賞。

徐之才是當世名醫,這充分說明,祖國傳統醫學不僅講望聞問切,還講說學逗唱,「長智齒說明智商高」這話,我也不只一次跟人開玩笑說過,但只能換來白眼,擱徐名醫嘴裏說出來,就能得到真金白銀。

你看,會不會說話的區別,就是屁股開花跟心裏開花的區別。

王世充有異志。道士桓法嗣自言解圖讖,取莊子《人間世》《德充符》二篇以進,曰:「上篇言『世』,下篇言『充』。言相國當德被人間,而應符命也。」世充大悅。

此事在《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等正史中也都有載,且都比《古今笑史》更精彩。以《舊唐書》為例:

有道士桓法嗣者,自言解圖讖,乃上《孔子閉房記》,畫作丈夫持一竿以驅羊。釋云:「隋,楊姓也。干一者,『王』字也。王居羊後,明相國代隋為帝也。」又取莊子《人間世》《德充符》二篇上之,法嗣釋曰:「上篇言『世』,下篇言『充』,此即相國名矣,明當德被人間,而應符命為天子也。」世充大悅曰:「此天命也。」再拜受之,即以法嗣為諫議大夫。

隋末群雄並起,相國王世充也有想法,一位叫桓法嗣的道士看出這一點,趁機獻上一本《孔子閉房記》(漢以後流傳的圖讖之一,類似後世《推背圖》,將改朝換代都說成是孔子預言),裏面有一幅畫,畫上一男子手持一竹竿在趕羊,桓法嗣解釋說:「隋帝姓楊,而『干(竿)一』加起來是個『王』字;王在羊後,說明王相國您要代『楊』為帝啊!」

這還沒完,他又獻上《莊子》書里的《人間世》和《德充符》兩篇,說前一篇講「世」,後一篇講「充」,加起來就是相國您的名字,這充分說明,您將像陽光雨露一樣造福人間,應天命當天子。

王世充一聽「大悅」,說既然是天命,我就勉為其難吧。於是接過圖讖,立即封桓法嗣為諫議大夫。

生搬硬套一番,妖道即變四品大員,比煉丹修仙都好使。

四段諛語的最後,馮夢龍加了一句評論:「妖為德祜,病亦福征,六經反作妖言,諸子皆成符命。態臣貢諛,亦何不至哉!」

馮夢龍的意思是:正作邪時邪亦正,當異象、病災都可以當成祥瑞,國學經典、諸子百家反而就成了妖言。這些慣於阿諛的奴才,還有什麼是他們說不出口的?

2022-10-19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後代聊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23/181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