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鮮在平壤試射「火星-12型」(Hwasong-12)中長程彈道導彈的資料照。
北韓發射「火星-12型」(Hwasong-12)中長程彈道導彈飛越日本上空
北韓4日發射「火星-12型」(Hwasong-12)中長程彈道導彈,飛越日本上空,促使當局警告民眾尋找掩護,而日本北部也暫停列車行駛。儘管日方有能力攔截,但卻沒選擇這麼做。
據《動力》(The Drive)網5日報導,日本有能力攔截中長程彈道導彈是一回事,但美國前軍事將領兼軍事專家尚克(David Shank)說,至於前所未有地攔截北韓導彈,引發一堆問題,又是一回事。他指出,反正導彈會落入太平洋,因此沒理由去攔截它。
尚克說,如今有各式人工智能雷達和其他感測器能迅速偵測導彈發射,並判斷它的彈道和高度,導彈發射後5分鐘內就能得知。
北韓導彈越過日本上空警報聲大作
而據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說,北韓周二約在東京時間上午7點22分發射導彈,飛了約4,600公里,最高約達1000公里,接着約在7點44分時,估計掉落在日本東方約3,200公里,也就是日本專屬經濟海域外。
濱田靖一說,由於日本自衛隊確認,導彈沒有掉落在日本的風險,在這種狀況下,日方並未採取任何措施,以摧毀這枚導彈。
而尚克指出,日本4日不想攔截北韓導彈有4個理由:第一,發射導彈攔截,落在要是在太平洋某處,可能升高情勢,其次是攔截可能會暴露美日的戰力,例如預警和配備神盾(AEGIS)系統的巡洋艦或驅逐艦何時會攔截目標。第三則是萬一沒打中,可能會引發美國人、日本人,甚至世界各地其他盟友和夥伴的高度關切,並給北韓帶來說事的動力。第四是在人口集中區或其他重要基礎設施上空攔截,可能會因為掉落的碎片會導致損害。
而日本有兩種方式能擊落彈道導彈,其中包括從艦上發射,中途高空攔截的「標準3型」(SM-3)導彈,另一種則是能在導彈飛向目標最後階段攔截的「愛國者3型」增程導彈(PAC-3 MSE)。
不過,尚克直指,在這種狀況下,「標準3型」是現有唯一能擊落中長程彈道導彈的系統,而「愛國者」防空系統雖有機會,但要擊落導彈幾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