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歐洲正遭遇能源危機,但美國經濟成了大贏家

歐洲遭遇能源危機,企業轉向到美國擴廠,美國經濟成為大贏家。示意圖。

歐洲正遭遇能源危機,但美國經濟成為大贏家。

華爾街日報報道,受到天然氣價格飆漲的衝擊,歐洲鋼鐵和化肥業者,以及其他經濟活動所需原料的製造商紛紛將業務轉移到美國,因為後者的能源價格穩定,而且華府公佈了針對製造業和綠色能源的一系列激勵措施。

部分經濟學家警告,歐洲可能面臨一個去工業化的新時代。根據業界高管,整個環境愈來愈有利於美國的競爭,特別是對押注生產化學品、電池和其他能源密集產品的公司而言。

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化學公司OCI本月宣佈擴建德州的一間氨廠,OCI執行長Ahmed El-Hoshy說:「不用想就知道,到美國去。」

丹麥珠寶業者Pandora和德國車廠福斯今年稍早也宣佈在美國擴廠,另外,特斯拉上周傳出正暫停在德國製造電池的計劃,因為該公司正考慮依美國8月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案」取得稅收抵免資格。

雖然歐洲仍然是先進制造業的理想市場,也擁有技術熟練的勞工,但最近幾個月能源價格暴漲讓許多公司備感壓力。如果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沒有便宜的替代選項,歐洲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的現象一路持續到2024年,那裏的公司勢將另尋出路,對製造業形成永久的傷疤。

奧地利公司RHI Magnestia生產鋼鐵廠用來耐高溫的材料,該公司執行長認為,氫能是歐美和其他地區取代化石燃料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他因此「看好美國」,因為那裏的鋼鐵需求強勁,而且華府承諾投資綠色能源,可望促進氫氣的生產,最終降低其價格。

總部在盧森堡的鋼廠阿賽洛米塔爾(ArcelorMittal),本月宣佈兩家德國廠減產,但表示今年對德州一家生產熱壓鐵塊的工廠的投資成果優於預期,部分原因是該廠所在地點「能提供極具競爭力的能源以及最終具競爭力的氫能」。

許多公司對於改變投資地點仍謹慎以對,因為例如煉鋁廠之類的建廠計劃要耗資數十億美元、費時多年才能完成。但也因為這樣,挪威化肥巨擘Yara International的執行長Tore Holsether指出,有些產業一旦搬了,也就不會回頭。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22/180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