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他促成了中國的「敦刻爾克撤退」 在1949後竟無以生存 走上絕路

—他是船王,想吃只雞卻沒有錢

作者:

盧作孚先生

他這一生,充滿了奇蹟。

出生貧寒,卻靠白手起家,在內有軍閥割據、外有西方輪船公司強力競爭的背景下,僅用十年時間,便統一了川江航運。

抗戰時期,他親自指揮了宜昌大撤退,僅用40天時間,就將上百萬噸物資緊急運往大後方,保住了中國工業的命脈,被譽為中國版的敦刻爾克。

還是他,在抗戰出現糧荒之際,臨危受命,出任國家糧食局局長,僅用了一年時間,便扭轉了糧食緊缺的供應狀況。

他一生愛國、救國,「公而忘私,為而不有」,是有史以來極其罕見的好人、完人。

一、天降大任於斯人

1893年4月14日,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四川省合川縣北門外。這天,長年以販賣麻布為生的盧家,一個男孩呱呱墜地,取名盧作孚。幼年時,沒人能預知他將來會出息得名聞天下,但都發現他酷愛學習,尤其對數學悟性極高,小學階段便已將初中數學全部自學完成。讀書期間,有次生病,因用藥不當造成失聲,不得不輟學兩年。恢復說話功能後,又繼續求學,仍能趕上進度,在14歲時以優異成績畢業。當時合川中學堂的老師,已經沒有人可以教他數學了。

考慮到繼續留在合川,會阻礙自身發展,所以15歲這年,盧作孚決定隻身出門,步行前往成都,上一所補習學校學習數學。後來覺得補習學校教的內容過淺,上學是在浪費時間,於是又返回合川會館自學。為減輕家庭負擔,他一邊自學一邊輔導學生賺取生活費。17歲時,便已經編寫了《盧思數學全解》《中等代數》《三角》《幾何》等幾部著作。這一年,四川掀起保路運動,盧作孚也投身其中,加入了同盟會。

自學數學的成功,令盧作孚信心大增,旋即開始自學古文、歷史、地理、化學、物理,以便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他特別喜歡韓愈的文章,前後費時兩年通讀了《昌黎先生文集》,這為他日後講話、作文奠定了堅實基礎。

1914年秋,二十歲出頭的盧作孚踏上蜀通輪,隻身闖蕩上海。在滬期間,盧作孚晚間常去商務印書館閱讀,引起書館員工黃警頑注意,向黃炎培報告。黃炎培當時任江蘇教育會常任調查幹事,聽說有這樣學習刻苦的青年,晚間特地來書館找盧,了解到盧來自四川貧困農村,志向遠大,一心報國,於是主動推薦盧作孚到書館任職,以解決生計問題。但盧作孚謝絕了黃的好意,仍願意在滬讀書、考察、交友。黃炎培遂介紹盧作孚參觀學校和社會組織,盧作孚從中受到啟發。1915年秋回到四川後,即着手從事教育事業,主張教育獨立,走「教育救國」之路。

此後20年間,盧作孚做成了三件大事。一是以民眾教育為中心,創辦通俗教育館,開啟民智。二是在北碚進行鄉村建設,從動員民眾入手,開展基礎建設,創建產業,發展教育,完善各類服務設施,將北碚營造成為模範試驗區。抗戰時期,重慶被定為陪都,內地先後有二百多個機關、團體、學校遷到北碚,北碚人口激增至十萬,但一切秩序井然,受到眾口一致稱讚。

第三件大事,是創建民生公司。1925年,盧作孚約集十多位朋友,湊足3萬5千元購買了第一艘輪船,從此開啟了民生公司的漫長征程。1937年抗戰前夕,民生公司已經擁有47艘輪船,基本控制了長江中上游的航運,外國船運被迫退出。

這一切,似乎都是天佑中華的刻意安排。

二、中國版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平津淪陷,淞滬棄守,上海、南京、武漢相繼落入敵手,所有內遷的軍工、輕重工業設備、戰爭物資,以及大批難民,全都擁堵在湖北宜昌碼頭,等候調運,形勢萬分危急。

這其中,有十三萬噸戰略器材是整個中華民族工業的精華,是國家僅存的一點元氣!全中國的兵工廠、航空工業、重工業、輕工業,全部集中在宜昌,這些工業器材如果不能及時入川,不僅影響到大後方軍事工業和輕重工業的重建,而且萬一落入敵手,其後果將不堪設想。迫於形勢,蔣介石已經下令,凡是來不及撤走的物資,就全部炸毀,絕不留給日軍。

自古蜀道艱難,當時入川公路有限,鐵路完全沒有。沿長江向大後方撤退的難民,和80多家企業的工廠設備,連同軍隊物資和武器彈藥要想入川,只能選擇川江航道。而當時的宜昌,可供運輸的船隻,只有民生公司的22艘輪船和2艘其他公司的輪船,按照正常運力,要全部運走聚集的難民和物資,需要一年的時間。

更為嚴峻的是,日本飛機在宜昌上空不斷進行轟炸,地面部隊正節節逼近宜昌,形勢萬分危急,刻不容緩。而長江水運還有40天便會面臨枯水季節。也就是說,要麼在40天內完成所有運輸任務,要麼只能忍痛炸毀所有剩餘物資。

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盧作孚挺身而出,親抵宜昌,緊急召集公司高層會議,親自坐鎮指揮、部署物資入川的搶運工作,並一反以往拒不做官的態度,臨危受命,出任交通部常務次長,負責戰時最艱巨的水陸交通運輸任務,承諾在40天內完成所有人員和物資的轉運,運價只收平時的十分之一。

軍中無戲言,所有人都替盧作孚捏了一把冷汗。但盧作孚成竹在胸,幾乎是立刻就做出了決定:「增加碼頭設備,增加港口木駁數量,增加裝卸工人,增加工人工資。」又緊急徵用了1200多隻民間木船,用於運送輕型物資。

從此,不論白天還是黑夜,宜昌江邊喊聲震天,2000多名裝卸工不停地換班工作,竭盡全力把儘可能多的物資搬上輪船。

為對付日機轟炸,在晚上日機飛來時,整個碼頭作業區驟然滅燈,一片黑暗,工人們放下工作,就地防空。敵機一過,又燈光齊明,熱火朝天。民生公司的指揮中心內,電報機24小時不停工作,所有電文盧作孚均親自處理,龐雜的運送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他都力求瞭然於胸。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運輸大撤退中,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向四川運送了100多萬噸貨物,僅搶運的軍工設備就有兵工署的22廠、23廠、24廠、25廠、鞏縣分廠、汴廠和金陵兵工廠、南昌飛機廠等14個,還有大量的其他工業設備,以及政府機關、學校、科研機構、北京故宮的物資。

盧作孚的民生公司搶運的這些器材物資抵達後方後,很快組建起鋼鐵廠、兵工廠、紡織廠,每月生產手榴彈30萬顆,迫擊炮彈7萬發,炸彈6000顆,子彈幾百萬發,軍用十字鎬20萬把,為抗戰勝利和大後方建設奠定了基礎,也為國民政府堅持抗戰、發動反攻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了物資,盧作孚還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其中光是搶運入川的學校就有復旦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航空機械學校、中央陸軍學校、國立戲專等數十所學校。

為了運輸儘可能多的難民,盧作孚下令將二等以上艙鋪全改為坐票,讓達官貴人與平民同艙,這樣能增加一倍以上的載客量。又特別指示降低票價,公教人員半費,難童免費。當滿載着幾百名戰爭孤兒、難童的船隻離開宜昌港時,盧作孚親自到碼頭送別,孩子們扒在欄杆上放聲高歌。此情此景,令船上岸邊的觀者無不為之動容,淚水盈盈。

四十天過去,到12月初,江水跌落之前,宜昌堆積如山的貨物終於全部運走,這場中國版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在盧作孚承諾的時間內順利結束,創造了中國抗戰史上的又一個奇蹟!

然而,這場運輸大撤退,也使民生公司遭受了重大損失,付出了巨大犧牲。在整個大撤退中,民生公司的輪船擔負了90%以上的運輸量。在機油、煤炭均大幅漲價的情況下,民生公司運輸各種器材,平均每噸只收費60元左右,另有許多難民還是免費乘坐。

對比同時期的幾隻外國輪船卻大發國難財,只運商品,價格還是平時的10倍以上。為此,盧作孚不斷調集民生公司其它產業的資金,頑強地支撐着這場事關國家、民族命運的大撤退。

據童少生回憶,在搶運人員、設備的過程中,民生公司犧牲員工116人,61名員工傷殘,16艘輪船被炸毀炸沉。至於民生公司被敵機炸毀的廠房、倉庫、機器設備,以及被損壞的碼頭、躉船、貨棧等,更是數不勝數。

最慘的一次,是1938年11月,「民裕」輪從三斗坪去重慶途中,在青石洞遭到幾架日機的襲擊,當時即被炸沉。船上人員除7人生還外,其餘全部犧牲。

盧作孚聽到報告,強忍着眼淚說:「我們沒有做生意,我們是上前線去了。」

1943年,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馮玉祥,應邀到民生公司講演,他第一句話就說:「今天到民生公司來講演很是光榮啊!因為很多人稱讚民生公司是救國公司。」

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授予盧作孚一等一級獎章。蔣介石尊稱他為「作孚兄」,讚譽他是「民族英雄」。

盧作孚當之無愧。

二戰時期歐洲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依靠一個國家的力量,由一個軍事部門指揮完成的。宜昌大撤退,則完全依靠的是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親歷了宜昌大撤退的著名教育家晏陽初高度評價說:「這是中國實業史上的『敦刻爾克』,在中外戰爭史上,這樣的撤退只此一例。」

數十年後,央視特別節目《記憶盧作孚:1938》回顧這段歷史,說了這樣一段話:

「1938年的秋天,當一個國家民族工業的生死存亡,全掌握在一個船運公司企業家手裏時,這段故事的傳奇色彩就更顯濃厚。這個企業家叫盧作孚。他率領民生公司完成了著名的宜昌大撤退。在日軍的炮火下,他把中國最重要的工業企業,經三峽航道搶運到四川的大後方。這些企業構成了抗戰時期中國工業的命脈,為抗戰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

然而,盧作孚對於國家抗戰的貢獻,並不僅止於此。

三、糧食大調運

盧作孚一生創造過無數奇蹟,其中三大奇蹟,最為值得稱道。先是在上世紀初,將一個匪患猖獗的西部小鎮北碚,建設成為中國西部譽滿世界的第一個現代化市鎮。1938年,盧作孚指揮完成的宜昌大撤退,堪稱中國版的敦刻爾克。1940年盧作孚再度臨危受命,出任全國糧食管理局局長,又一次創造奇蹟,僅用了一年時間,便解決了大後方和前線部隊的糧食供應問題。

1936年到1937年,四川連續大旱,糧食嚴重歉收。1938年,大量人口遷入四川,糧食需求猛增。值此非常時期,水路入川的通道宜昌又告失陷,導致戰時首都的重慶和其他重要城市,相繼面臨困境,糧食供應緊缺,庫存量急劇減少,即將陷入無糧供應的局面。

到了1940年,抗戰前線,尤其是湖南前線,由於軍糧供應不上,已經到了將要斷糧的地步。如果不能緊急往前線運送軍糧,前方將士將陷於飢餓之中,後果很難想像。

7月30日,國民政府決定成立全國糧食管理局,以統籌全國糧食的供求關係,決定盧作孚在擔任交通部常務次長的同時,兼任國家糧食管理局局長。盧作孚再次當仁不讓,就職後立即着手建立新的糧食管理局組織機構,僅僅過了三個星期,就形成了從上到下的糧食管理體系。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先後調查了12個專區中的30多個縣,發現糧食供應不上的根本原因,既不是由於災荒引起的糧食減產,也不是農村缺少糧食,而是分散在偏遠農村的糧食,因為交通不便,很難運送出來。問題找到了,癥結不是沒有糧食,而是出在運輸環節。

為此,盧作孚面對地圖,冥思苦想,經過仔細分析研究,用了幾個不眠之夜的時間,親自規劃、挑選出最合理的糧食集中點和運輸路線,提出了著名的運糧「幾何計劃」。將各個沒有公路的偏僻地區的糧食,首先用人力運送到臨近的公路或水碼頭,按規定地點集中起來;然後再從集中點將糧食用汽車、板車或船隻,轉運到重慶周邊以及各個交通要道上的縣城政府糧倉中。這樣一來,糧食緊缺的問題,便會隨着運輸問題的解決,很快獲得緩解。

就如同指揮「宜昌大撤退」一樣,盧作孚親自指揮了糧食運輸的整個行動。

在盧作孚的調動下,四川成千上萬勤勞的農民,冒着烈日酷暑,肩挑背扛,將成千上萬噸稻穀從無數偏遠農村,運送到公路沿線或航運線上指定的地點和位置。其中,僅巴中一個地區,就動員了30萬人運輸糧食。數以千計的汽車司機和木船船工,日日夜夜辛勤勞動,將糧食運進城市糧倉,保證了各地糧食的供應。

1940年以後,日軍對重慶的空襲更加頻繁,日夜不斷。盧作孚為保證運糧暢通,常常不顧空襲的危險,堅守在城內辦公室指揮運糧工作。即便晚上回到家中,仍還不停地對着長途電話喊叫,詢問各地運糧情況,發出各項工作指令,指揮糧食購買和搶運工作的進行,有時忙到通宵達旦。

當時最重要的戰場在湖南長沙。駐守湖南前線的第六戰區司令部一再電催全國糧食管理局運送軍糧到湖南前線。有一次最緊急的時候,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直接打電話催促盧作孚。盧作孚聞聽迅疾行動,集中車輛和船隻,在一個星期內將所需軍糧如數運到了前線。

盧作孚智慧而充滿效率工作,保證了戰時首都重慶及大後方各個城市的糧食供應,城市居民的糧食供應充足,成批的軍糧一船又一船第運送到三斗坪,又從三斗坪轉運往前線。

1941年初夏,盧作孚在完成了最艱難的糧食運輸任務後,辭去了全國糧食管理局局長職務,回到了交通部,繼續集中精力處理當時最為重要的戰時物資運輸。

美國《Asia And The America's》雜誌1944年6號刊登孫三文章,對盧作孚擔任全國糧食管理局局長期間的工作是這樣評價的:「其戰時的意義,至少與宜昌大撤退的『奇蹟』相等,並且是以同樣有效和激動人心的機敏來完成的。」

四、正欲大展宏圖,豈料風摧巨柱

抗戰勝利後,盧作孚把長江航線的重點移至上海,以此作為向沿海遠洋發展的基地,增闢由上海到台灣、汕頭、香港及南洋的航線,由上海到連雲港、青島、天津、營口的北洋航線。並在台灣、廣州、香港等地設立民生公司分公司或辦事處。同時又與金城銀行集資100萬美金,創辦「太平洋輪船公司」,購入海輪3艘,把航線延伸到了越南、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和日本。

如果沒有國共內戰,以盧作孚一生所向披靡的航運韜略,必能創造他航運帝國的輝煌。此時正欲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盧作孚,又一次來到了人生抉擇的重大關口。這次,他選擇了一個絕不允許私人企業做大做強的巨人,關於這一點,盧作孚當時並不知道。朋友提供給他的信息,都是新政權將組建聯合政府,實行英美民主的承諾。

那時候的盧作孚,是國共雙方都在竭力爭取的對象。

1949年3月7日,中共香港負責人潘漢年找到從上海來港的黃炎培,請黃代中共向盧致意,表示願意登門拜訪。次日,黃以老友身份致信盧,轉達中共美意。

十天後,何應欽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組閣提名盧為交通部長。同年5月,閻錫山籌組新一屆行政院,也邀請盧作孚入閣擔任交通部長。但前後兩次盛情相邀,均為盧作孚所拒絕。

為避免紛擾,盧作孚離開廣州,奔走於香港與內地間。其後一年時間,不斷有人勸其離開大陸,赴台或是赴美。國民政府行政院長俞鴻鈞、外交部長葉公超還特地赴港勸盧,盧未為所動。而在北京的老友黃炎培和張瀾等,則分別向盧轉達中共邀其北上之意。

1950年,盧作孚將民生公司在海外的18艘輪船,分頭駛回上海、廣州。

6月10日,盧作孚從香港抵達北京。6月11日,前往黃炎培寓所拜訪黃炎培。之後,盧作孚作為特邀代表,出席了6月14日的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

當時民生公司面臨經營困難,盧希望政府作為公股加入,資助民生,度過難關。盧的請求獲得政府贊同,為此與交通部洽談五次。1950年8月10日,時任部長的章伯鈞代表交通部,盧作孚代表民生公司,簽署公私合營協議書,政府派出七名公股代表加入董事會。

原本,以盧作孚的個人信譽及經營業績,申請貸款應該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而不知為何出資方變成了政府,經與交通部前後「洽談五次」方才達成協議,可知談判並不順利,而且最終是以公私合營的形式,由政府派出七名公股代表加入董事會,這才達成了融資協議。

民生公私合營後,具體矛盾來了。盧作孚理解的協議,是政府只作為公股,投資民生公司,使之度過難關;公股代表只是參加董事會,並不直接參與公司的管理。但政府語境中的公私合營,卻是公替換私,與盧作孚的本意大相逕庭。「我們黨同意公私合營的目的,就是要讓民生這艘資本主義的船,引入社會主義的航道,為此公方代表不僅參加董事會,而且要起領導作用,徹底改革民生公司」

這是自盧作孚投身航運事業以來,未曾經歷過的大事變。

很快形勢便起了變化。1950年9月30日,也就是協議簽署之後的一個多月,中央財經委員會決定,由西南財委的何郝炬負責民生公司,隨即增補何郝炬為民生公司常務董事兼副總經理。

從這個決定可以看出,盧作孚名義上還是總經理,但在人事任命權上,已經被邊緣化了。

剛開始,以何為首的公股代表與盧作孚為首的資方代表,合作還算順利,盧對何優禮有加。但一段時間後,何與盧在公司業務、尤其是人事問題上衝突起來。何提出撤換公司高層的幾位骨幹,使盧作孚頗感為難,一直未表態同意。但即便如此,公司仍然作出了對鄭璧成、陶建中撤職停薪的決定。鄭、陶二人都是民生元老,也是盧的合川同鄉,從創建通俗教育館起就追隨盧作孚幾十年。對此,盧作孚心情沉痛,卻無法阻止,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們被清除出民生。

在接下來的肅反運動中,一些民生的職工被捕。民生董事石榮廷是重慶袍哥的老大,石曾積極投身抗戰,也掩護過共產黨,但肅反時被捕,並當眾處以酷刑致死。長年擔任民生機器廠廠長的陶建中以「反革命罪」被處決。面對這樣的場景,盧作孚大受刺激,痛苦萬分。一年多前,這些人被他從台灣、香港帶回大陸,怎麼也沒料到竟會是如此結局。盧作孚深懷內疚,感覺是自己害了朋友。

1951年11月24日,中央財經委發出通知,要求對民生公司實行民主改革。通知稱:「由於該公司封建官僚制度根深蒂固,加以公股代表人數太少,以致形成該公司每月仍入不敷出。而目前負債已達七百五十億元(舊幣),到年底將達一千億元。而該公司盧作孚經理等,則根據其(一)政府需要此企業;(二)政府反正不能使工人工資不開銷,以及(三)借款始能納稅等的分析,企圖把包袱加到政府身上來……為了掌握這一企業,必須幫助其改善企業管理,徹底進行民主改革……」

這樣罔顧事實的嚴厲措辭,對盧作孚無異胸口插刀。

12月,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開始。12月8日重慶召開大會,市長曹荻秋作報告,動員檢舉揭發。

按照上級要求,民生公司的船隻必須每周停運幾日,參加上述運動。與此同時,民生船隻擔負抗美援朝相關貨物的運輸任務,卻不能減少。此時的民生公司,管理運作已經不是盧作孚可以調度指揮。抗戰時期組織宜昌大撤退都難不倒的盧作孚,已經陷入自己無法把控的局面,鑑於內外種種原因,民生公司負債纍纍,經營愈難。

在三反運動開展前夕的11月,盧作孚被召到北京,周恩來接見他,提出已給他在北京備好寓所,希望他遷居北上,到中央政府交通部任職。盧當時「婉謝了中央請他留京,在中央交通部任職的安排,返回了重慶」。

這一往一返,不過半月時間,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開展的「三反」運動和「五反」運動,已經如火如荼,民生公司本身的民主改革,也已進入高潮。1951年12月4日《重慶日報》發表文章,指斥「民生實業公司民主改革工作極不徹底」,予以公開批評,矛頭直指盧作孚。

幾個月來之種種陣仗,盧作孚今生今世,是第一次見。在從未有過的壓力下,盧作孚開始回顧自己一生,認真檢討。想到年輕時,在「實業救國」理念感召下創辦民生的初衷,他不肯顛倒是非,昧着良心給自己抹黑。1952年2月6日,盧作孚在民生公司資方代理人小組會上作「五反」運動個人反省檢查,仍堅守底線,實事求是地說:「各位,我自問不是想當資本家來搞企業的。我是小資產階級,讀小學時對數學特別有興趣……」

五、不能承受之重

然而,讓盧作孚始料未及的是,他遇到了民國以來從未經歷過的環境,這個環境可以使人性變得異常醜惡。民生公司上層某些人,開始與盧作孚拉開距離,甚至主動與他劃清界限。公司中竟然掛出了「歡迎某某某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的橫幅,此人是盧作孚長年培養的副手,後來又提升其為民生唯一的副總。大會上,另一位民生上層幹部李邦典發言稱:「群眾意見說你盧作孚有貪污。」甚至說:「從前認為公司離開你就搞不好,現在離開你公司一樣可以搞好。」

這些話像尖刀狠命刺在盧作孚心上。幾十年來盧作孚歷盡艱辛,排除萬難,將民生建設為國內一流的航運公司。為抗戰救國,民族復興,他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功不可沒。但凡與盧作孚有過交往的人都有一個共識,他辦企業絕非為了個人發財致富。盧本人可謂儉樸成性,作為民生公司的創始人和總經理,起初每月僅領取30元的薪水,他自己幾乎沒有什麼物質追求和享受。國民黨元老張群評價盧作孚「是一個沒有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的學者,一個沒有現代個人享受要求的現代企業家,一個沒有錢的大亨」。有次甚至給他開玩笑說:「你的跟班都比你穿得漂亮。」

1938年夏天,國民政府某軍事大員邀請盧作孚去演講。盧作孚穿着土布衣服坐在汽車前排,隨從翁祥福穿着派力司中山裝,頭戴巴拿馬草帽,手拿公文皮包,坐在汽車後排。接待人員不認識盧作孚,見翁祥福第一個跳下車來,人也氣派,急忙迎上去熱情握手,並一個勁說:「歡迎!歡迎!」後來經旁邊人介紹,才知道是盧的助手。

盧作孚一生手握幾千萬資產,從沒想過為自己買地、買房,既無財產,也無儲蓄,真正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土,連兼職單位送來的車馬費都分文不留地捐獻出去。許多人慕名請他兼任事業或企業的董事、董事長,最多時達幾十個,包括金融企業的董事。有些是請他個人,有些是請他代表民生,每個兼職都有可觀的車馬費、津貼費,有的比他工資還高。每次支票送來,他總是寫上「捐中國西部科學院」、「捐兼善中學」、「捐瑞山小學」等字樣,這些捐贈的字條、收據至今還保存在檔案館裏。

身為公司總經理,盧作孚在民生最初並沒有股權,是劉湘等人湊了一筆錢給他入股,股東大會為感激他對公司的貢獻,贈送給他一些乾股。他自稱「小小的股東」,並非自謙,而是事實,因為他的股本小至全公司的兩千分之一。在1949年12月的《民生公司股東名冊》中,他和家屬名下的股權共兩千股,但是他從未領取過分文紅利,全家老少一直靠他的一份工資生活。1950年後,他名下股金折合3萬元,全部交給國家,始終沒拿過一文紅利。

1942年春天,民生職員搬到重慶南岸的「民生新村」之後,盧作孚一家7口才住進紅岩村2號,大約40平米的公司宿舍,廁所在屋外的菜地里,但這已經是盧家住得最寬敞、最好的時候。他家唯一的一件高級用具,是30年代初的小電扇。盧作孚不喝酒,不抽煙,客人來家,連煙灰缸都沒有。抗戰時,他有一次病了,妻子想買一隻雞給他吃,卻沒有多餘的錢。

周善培曾經和梁漱溟談起盧作孚,對其人品稱讚備至:「此人再好不過,他心中完全沒有自己,滿腔里都是為社會服務。這樣的品格,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找不到了。」梁漱溟評價盧作孚,也是以完人視之,認為他「胸懷高曠,公而忘私,為而不有,庶幾乎可比於古之賢哲焉」。

像這樣一個捨己為公的無私者,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卻被顛倒黑白,誣陷其「貪污」,這人間還有公道可言嗎?

緊接着,1952年2月8日上午,民生公司召開『五反』動員大會。此前,公股代表何郝炬離任,更換為張祥麟。張在會上帶頭做檢查,檢討自己與盧作孚一道赴北京出差時,曾和盧一起外出吃飯、洗澡、看戲等。張祥麟檢查後,盧作孚的通訊員關懷立刻跳上台去,揭發張祥麟在北京接受盧作孚請吃飯、請看戲是受了「糖衣炮彈」的襲擊,是受了資本家的拉攏腐蝕。他嚴厲追問張祥麟還有什麼問題沒有交代,此時會場多次高呼口號,氣氛十分緊張,使坐在台下前排的盧作孚十分困惑和難堪,心情極為沉重。

關懷是民生公司「虎門」輪的年輕服務員,盧作孚離港返京前,調他到身邊擔任通訊員,把他從香港帶回內地。雖然跟隨盧作孚一起工作的時間不長,但盧作孚讓他住在家裏,視如家人,親自教他學習文化,對他可謂關心備至。沒想到2月8日大會召開的前幾天,這個年輕人突然搬出了盧作孚家,現在又挺身上台揭發,表面看是批張祥麟,實際矛頭卻直接指向盧作孚。

這顯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事前策劃的結果。

會後,盧作孚把關懷找到辦公室談話,有民生公司副總經理童少生等公司高層人員在場。盧作孚勸導關懷說,發言要負責任,應該實事求是,有一說一;誇大事實、無中生有的話不要亂說。但關懷拒不接受盧作孚的勸告,並且有恃無恐,態度非常高傲。這讓盧作孚大感驚訝,怎麼幾日不見,原本還算良善的青年,竟然變得凶神惡煞,面目全非,這還是正常社會中的正常人嗎?

盧作孚一生光明磊落,潔身自好,對拉攏賄賂官員、貪污舞弊的行為深惡痛絕。他無法容忍顛倒黑白的污衊,他用私人工資招待同事,怎麼就成了腐蝕幹部的罪證?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居然可以翻臉無情,肆無顧忌,指鹿為馬,混淆是非,把人性的險惡演繹得如此充分,誰給了他這份膽量!盧作孚一生視人格尊嚴為生命,面對這樣無端的侮蔑和侵犯,絕對不能接受。

幾個月來所遭遇的一切,讓他一忍再忍,但從這一刻起,他毅然決定,義無再辱!

他掃視了辦公室內眾人一眼,用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平靜地說:「都散了吧,我想休息。」

黃昏時分,盧作孚回到家中,廚工溫師傅過來問候,盧作孚告訴他,自己要睡一下,不要人來打擾。

當晚7時許,盧妻從外面回來,溫師傅對她說,盧先生先前回來時,交代說要睡一下,不要孩子們打擾,便進了臥室沒有出來。等了一段時間,仍不見盧作孚動靜,溫師傅便進房間察看,發現盧先生臉色有變,情況異常。盧妻遽逢大變,沒有絲毫心理準備,頓時不知所措,情急之下慌忙掛電話到民生公司求救。連掛了數次電話之後,公司一位副總經理才帶着醫護人員來到盧家。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本應把盧作孚立刻送醫搶救,而仁濟醫院就在距盧家不到百米遠的地方。但公司來人只是把悲痛欲絕的盧妻扶到另一房間,由醫生給盧作孚打了強心針,此後經護士提醒,才發現盧作孚服用了大量安眠藥。這才進行了簡單的搶救,但已無力回天。

盧作孚走後,檢查他身邊的遺物,發現他給妻子留有一紙簡短遺言:

一、借用民生公司家具,送還民生公司。

二、民生公司股票交給國家。

三、今後生活依靠兒女。

四、西南軍政委員會證章送還軍政委員會。

短短49個字,平靜中有擔當,有追悔,有切割,是大丈夫威武不能屈的寫照,即便走,他也要走得坦坦蕩蕩,兩袖清風,自尊自重自強。

資料來源:黃方毅《黃炎培與盧作孚之死》,劉重來《盧作孚與東方敦刻爾克大撤退》,盧國綸《盧作孚之死》。

2019-10-13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青衣仙子的一維空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19/180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