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南京寺院事件:記住松井石根的殘暴,也請記住魏特琳的慈悲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是專門收容婦女兒童的難民所,南京淪陷後,有大批女難民湧入這裏,最多時超過1萬人,在那些孤立無援、極度恐懼的中國人眼裏,魏特琳就是希望的化身。魏特琳每天都看到大批的中國男人含淚把她們的妻子、女兒甚至母親送入這裏,自己站在門口久久不願離開。

還是想再說下南京寺廟供奉日本戰犯的事兒。

一個全網都在尋找的、名叫「吳啊萍」的人,在南京玄奘寺地藏殿一共供奉了6個牌位。其中,除了5個是臭名昭著、對國人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戰犯外,還有一個美國人。

名叫明妮·魏特琳。南京淪陷時,魏特琳將位於南京使館區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作為難民收容所,共保護了一萬多名中國婦女和兒童。

這件事非常詭異。不知道「吳啊萍」究竟是誰,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為戰犯供奉牌位。也不知道此人為何要將魏特琳和戰犯放在一起供奉,是掩人耳目還是另有用意?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對這個偉大女性的侮辱。

我想,對今天很多年輕人來說,魏特琳可能是一個陌生或者模糊的名字。因此,現在,我想將這5個戰犯暫且「押解」到一旁,專門來說說她。

明妮·魏特琳,1886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1919年,應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聘請來到了南京。她對深陷苦難中的中國人充滿了同情。她甚至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華群。

日軍佔領南京後,在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吳啊萍」供奉的兩個獸類——指揮下,開始了長達6周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曾經陽光明媚的南京城,淪為人間煉獄。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是專門收容婦女兒童的難民所,南京淪陷後,有大批女難民湧入這裏,最多時超過1萬人,在那些孤立無援、極度恐懼的中國人眼裏,魏特琳就是希望的化身。魏特琳每天都看到大批的中國男人含淚把她們的妻子、女兒甚至母親送入這裏,自己站在門口久久不願離開。

魏特琳決定不顧日軍的命令,儘自己所能讓她們留下。她用職業訓練班的形式,變相收留難民,並為她們創造自謀生計的條件。

金陵女院難民營早期工作人員合影(前排中間為魏特琳)

魏特琳不僅保護女性,還幫助她們尋找失蹤的親人,每天早上,她都派員工到難民中去登記,寫上失散人的姓名,然後由她轉交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催促他們設法尋找。她還請來外國醫生為難民看病、打預防針,為兒童弄來奶粉和魚肝油,為女難民開辦學校……難民們叫她「活菩薩」。

因為目睹太多暴行,她患了嚴重憂鬱症,離開中國一年後自殺。

魏特琳死後,朋友們在她的枕邊發現的唯一遺物,是一張沾滿淚水的金女院避難孤兒的照片。

我們都知道南京大屠殺,但不知道今天還有多少人記得她的名字?

對我們來說,忘記她,同樣是一種罪過。

還有一個女性,知道她的人就更少了。

她叫格蕾蒂斯·艾偉德,1902年出生在英國倫敦郊區,1930年來到中國山西陽城傳教並從事慈善活動,後加入中國籍。抗戰期間,她歷盡千辛萬苦,帶領100餘名孤兒進行千里大轉移。這段經歷被改編成電影《六福客棧》,在西方廣為人知。

電影《六福客棧》劇照

「吳啊萍」的供「鬼」行為,將人的視線重新拉回到日軍侵華的那一段慘絕人寰的歷史。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觀念不分左右,在牢記歷史恥辱這方面是有共識的。

不過,不忘歷史,不僅意味着不忘侵略者的暴行,也意味着不忘拯救我們於苦難中的人。

我們不能忘記松井石根、谷壽夫等人的殘暴,也不能忘記魏特琳、艾偉德的慈悲。

自媒體使用諸如《吳啊萍供奉牌位5個日本人1個美國人!》這樣的標題,我認為是不恰當的,不能將魔鬼與天使混淆在一起。

有恨,也要有愛與悲憫。這才能形成完整的歷史,我們也才能成為完整的人。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世相研究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26/178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