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一個孩子童年最大的幸福:是被允許做這4件看似「無用之事」

晚飯過後,6歲的果果拿着一個美人魚娃娃和小兔子,趴在沙發上自言自語玩起了「過家家」遊戲。

這時,爸爸略帶無奈地說:「馬上就要上小學了,還整天想着玩,人家的孩子拼音都學完了。」

爸爸的焦慮,我能理解。

在教育領域這麼多年,我經常聽到家長如此抱怨:

「孩子每天都在玩,拼音不學、唐詩不背、加減法也不會,上小學之後能跟上嗎?」

在父母看來,玩耍是最「無用」的事。

而事實卻是,遊戲與玩耍對孩子來說,比我們想像中更加重要。

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書中指出: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一個兒童的樣子。

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

對孩子而言,那些我們看似無聊的事情,卻蘊藏着能讓孩子受益終生的各種能力。

尤其是這4件看似無用的事情,童年時期允許孩子去做,是他最大的幸福。

第一件「無用的事」:玩沙和玩水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遊戲,能讓每一個孩子都如此痴迷,那一定是沙子

許多家長都不理解,為什麼普普通通的沙子和水,竟能讓孩子玩的廢寢忘食?

從心理學上來看,玩沙和玩水的遊戲,對促進孩子的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價值。

首先,玩沙子和水可以發展孩子的感知覺。

沙子和水都是無形的,可以隨着孩子的喜好而隨意變化。

當沙子和水從孩子的小手中流過,可以給他帶來特別的感官刺激。

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可以接觸到不同質地的沙子,比如潮濕的、乾的、顆粒粗細不同的沙子等;

在玩水的時候,孩子也會感覺到柔滑流動的水,觸摸到不同的水溫。

就這樣,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的感知覺會鍛煉的越來越敏銳。

其次,玩沙和玩水可以練習孩子的肌肉動作和協調能力。

用沙子堆一個城堡,或者挖一個陷阱,拿着小鏟子鏟過來挪過去;

在這看似無聊、無意義的重複動作中,孩子鍛煉了自己的精細動作和協調能力。

所以,當孩子想去玩沙和玩水的時候,一定不要阻止,而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孩子玩個夠。

第二件「無用的事」:過家家遊戲

過家家,幾乎是除了沙子和水,全世界所有學齡孩子都喜歡的一種遊戲。

把一個布娃娃看作自己最好的「朋友」,與它們進行「對話」;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細心照顧洋娃娃。

不少家長覺得好笑,這麼幼稚的遊戲到底哪裏好玩?

如果說「躲貓貓遊戲」是孩子自我發展的第一步,那麼「過家家遊戲」,則是孩子們探索社會生活的第一步!

通過「過家家遊戲」,孩子了解和重複成人世界學習到的規則,並在遊戲中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

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遊戲。」

因此,角色扮演的遊戲絕非是簡單兒戲,它是孩子認識成人世界的一面鏡子。

蒙台梭利博士提到,孩子6歲以前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

這個時期孩子的內在性格開始定性,他們會喜歡某種特定的人或物,並在實際生活中不厭其煩的進行模仿。

尤其是4歲左右的孩子,非常喜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而且每次扮演的對象也在不斷變化,這意味着孩子新的體驗重新開始。

孩子在感受各種角色的過程中,不僅會感受各種體驗對象的特性;

更會把自己的性格與之配對,逐漸完善自己的性格。

所以,當小朋友進行過家家遊戲時,只要不涉及暴力等原則性問題。

大人除了不要干預、阻止他們,同時一定要給予時間與空間,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想像力、扮演力和模仿力。

第三件「無用的事」:體驗生活

生活就是教育,讓孩子體驗生活,是為了喚醒孩子的內在生命力。

反觀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裏很難有機會體驗到真實的生活,不用做飯、不用做家務、不用整理房間…

少了對生活的真實體驗,孩子就會漸漸失去感知幸福的能力。

蒙台梭利博士說,一個孩子能夠獨立地完成某項工作,其自尊和自信就可以得到發展。

通過發展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即照顧自己照顧環境,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

在蒙台梭利幼兒園,孩子們剛入園的時候,就是通過日常生活區的教具練習來體驗生活。

日常生活領域的教具,很多都是老師的自製教具。

讓孩子通過抓、捏、舀、夾、剪、穿衣、穿鞋穿襪子等基本動作練習,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蒙台梭利博士通過對兒童的觀察和研究發現,兒童在工作中有一種對秩序的愛好與追求:

他們要求獨立自主,排斥成人給與過多的幫助,對於能夠滿足其內心需要的工作,都能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進行。

如抓、捏、舀、夾、剪、穿衣、穿鞋穿襪子等基本動作。

孩子們喜歡一遍又一遍的練習,並樂此不疲。

通過動手體驗,培養了孩子們的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和自信心。

第四件「無用的事」:自由探索

當孩子能夠靈活掌控自己的小手那一刻開始,他就渴望着通過親身的體驗來獲得各種經驗和認知。

他對周圍的世界保持着高度的好奇,想要到處去「看一看」、「摸一摸」,甚至放到口中「嘗一嘗」。

然而,我們成人總會覺得孩子會碰着、磕着,或者弄髒了衣服,乾脆束縛了孩子探索的欲望。

孩子的感覺器官異常敏銳,蒙台梭利博士將孩子的這一特性稱作「敏感期」。

她認為兒童是感官的探索者,感官探索的高峰期是0-6歲。

比如手的敏感期到來時,有一個抓的過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

尤其是孩子微小事物敏感期出現時,對小洞口、小紙片、小紐扣等特別感興趣,非常喜歡用小手去摸、去探索。

手的靈巧程度取決於大腦的發展程度!

所以,孩子想要用手去探索的時候,是他的敏感期到了,成人不應該以各種理由阻止孩子自由探索。

孩子的敏感期來臨,家長這樣可以這樣做:

提供安全、乾淨的活動空間,鼓勵孩子多爬行、運動;

準備不同的手部練習物品,鍛煉孩子手部二指捏、三指捏的動作,發展小肌肉的力量;

鼓勵孩子自己進食、穿脫衣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包辦,不越位,放手讓孩子去探索;

我們必須抓住孩子成長的敏感期,為他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

懂得放手讓孩子自由探索,其實是一種智慧,不要總是以「我為你好」為藉口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權利。

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對孩子成長來說,有用、沒用,其實沒有一個衡量的具體標準。

孩子在該玩的年齡就應該盡情地玩耍,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

童年被允許玩着長大的孩子,才能成為一個擁有幸福感的孩子。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每日蒙台梭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15/177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