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鯨吞中共頂層3萬億;中國投資人開始送外賣!新特色?中國車展驚人一幕

中共推五千億基建基金拉經濟;上海上熱搜,「割韭菜」又有新招; 「不能這麼幹」:李克強對5大省下防疫令;

「明天系」創辦人肖建華4日傳出在上海受審,旗下10家金融機構全數歸黨。成立43年的新華信託也進入破產程序。

中國長三角與珠三角近期再度出現本土疫情,李克強7日主持召開東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對中國5省下防疫指令。

隨著電動汽車銷量不斷增加,新能源智能電動汽車成為了車展維權重災區,單靠遮羞布,恐怕難以遮羞。

地方財政缺錢,地方社保也缺錢,上海也不例外。日前上海出台「割韭菜」新招,引發網絡熱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官司,卻在美國申請執行,美國法院會照單全收嗎?

中國裁員風颳到創投圈,昔日的投資人也變成了外賣騎手。

中國明天系10金融機構全歸黨,新華信託被破產

「明天系」創辦人肖建華5年前被抓後,4日傳出在上海受審。明天系旗下10家金融機構也在2020年7月全數歸黨,其中,包商銀行已經宣佈破產,中國銀保監會6日再宣佈,成立43年的新華信託也進入破產程序,成為明天系第2家退出歷史舞台的核心金融機構。

2020年7月17日,明天系旗下10家金融機構全數被接管,包括肖建華的提款機包商銀行以及天安財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易安財險、新時代信託、新華信託、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這些金融機構分別被中國銀保監會及證監會接管。

其中,包商銀行於接管當年的11月,就被銀保監會宣佈進入破產程序。時隔2年,銀保監會7月6日發佈公告稱,已同意新華信託依法進入破產程序,成為明天系第2家退出歷史舞台的核心金融機構。

肖建華據傳是江澤民家族、曾慶紅家族、鄧小平家族、陳雲家族等中共權貴家族的白手套,根據2021年末資料,其所創辦的明天系在巔峰時刻,參股的金融機構高達44家,上市公司9家,資產峰值達3兆人民幣。

中國穩房市,推五千億基建基金拉抬經濟

為了穩定房地產市場,廣東中山和福建平潭等地近日相繼出台"限跌令",限制房價每次降幅不得高於百分之五;廣東東莞也推出第三次樓市鬆綁政策,大部分區域不再限購。

中國1-5月份商品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跌幅都在2-3成之間。

台灣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明澤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分析,過去中國房企先拿地、貸款蓋房、預售、再把房子拿去借錢,槓桿比例非常高。當恆大等房企違約,造成外溢效果,金融業首當其衝。他提到,資金斷鏈,對中國房產衝擊非常大。

根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包括近期發佈限跌令的福建平潭在內,近一年內,至少有24城發佈了房價限跌令,其中以三、四線城市為主。

路透社5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規劃設立5千億元人民幣的國家級別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來刺激經濟。據中國國務院5月底公佈的經濟重點政策--共33項的「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當中表示要加快水利、交通基建項目的規劃與支持;也提到如3千億鐵路建設債等措施,但並未提及類似國家基建基金等項目。市場關注中國在經濟復甦力度不如預期之際,是否會再有加碼政策。

新特色?中國車展上驚現大量「遮羞布」

自去年有一名中國特斯拉女車主於站在特斯拉攤位的 Model3車頂上大聲抗議後,新能源智能電動汽車成為了車展維權重災區,原本在車展常見的現象也開始受到外界注意。

最近閉幕的重慶車展也迎來了接二連三的抗議事件。於6月25日,重慶車展開幕當天,一位女士高舉一張帶有零跑新車當天黑屏,維修半個月,換兩大部件,承諾退車又反悔的字樣紙張,出現在零跑汽車展台抗議。但這位女士隨即被工作人員拿出的巨大黑布完全遮擋起來。

中國車展近來很多維權事件,車展工作人員都會事先準備「遮羞布」來掩蓋圖:翻攝自買車寶典

重慶汽車展,維權車主與現場保全人員發生推擠。圖:翻攝自微博

車展工作人員為掩蓋維權車主而事先準備好「遮羞布」。圖:翻攝自買車寶典

中國電動車狀況多,車主氣憤在座車上貼上抗議字樣。圖:翻攝自微博

重慶汽車展,車商用黑布來遮擋抗議的維權車主。圖:翻攝自微博

在重慶車展第二天在現場,又一起維權事件出現在廣汽埃安汽車展台。這次維權車主帶來的是一條重慶高九路埃安汽車4S店將做過鈑金噴漆的事故車當新車銷售的紅色橫幅。同樣橫幅拉起沒多久,就被現場的保全人員扯下,同時,早就準備好的黑布也及時出現,將維權的車主包圍。

展台現場迅速出現的黑布被中國網友們戲稱為「遮羞布」,且從現場廠商的統一行徑來看,車展工作人員似乎都早有準備,不禁讓人懷疑到底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黑幕。

對此有行業專家認為,隨著電動汽車銷量不斷增加,未來的消費者投訴和維權等問題更會進一步凸顯。單靠遮羞布,恐怕難以遮羞。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09/1773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