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被撕裂的社會 誰是「香港人」?

—《香港何去何從》6

作者:

【書摘】

書名:《香港何去何從》

作者:阿古智子あこ・ともこ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時間:2022年6月

誰是「香港人」?

日本人綾香萌生了「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但綾香的弟弟幾乎沒對反送中運動表現過關心,因為示威而讓公共交通無法使用等諸多不便的事情都令他感到不滿。雖然綾香的弟弟從小就居住在香港,但因為他在日本學校上學,所以跟姐姐不同的是,他連廣東話也不會說。「身份認同」這件事,果然跟語言和生活經驗是息息相關吧。不過,即使不會說廣東話,但對香港有歸屬感、希望繼續在香港居住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人是如何愛上一個特定的地方、對它產生歸屬感的呢?

在法律上,要成為正式的「香港人」(香港居民)、享受與香港市民一樣的權利,就需要取得永久居留權。在香港連續居住七年或以上、遵守繳稅等義務、對香港經濟有一定貢獻的話,就可以取得永久居留權,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有了永久居留權,就不需要定期延續工作簽證,也可以自由轉換工作或創業。工作簽證會要求持有人只可以在符合提供簽證資格的公司工作,永久性居民則可以有其他副業。永久性居民在房屋稅也有優惠,如果進行房地產投資,價格上也會更有利。永久性居民也享有於立法會及區議會選舉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然而,得到了永久居留權並不代表那些人想永遠居住在香港。二○一九年十二月我到香港考察時,朋友邀請我到一個聚集了日本人的派對;在這些人之中,有的是在香港經營公司超過四十年的人、與外國人在香港結婚的人、在香港養育子女的人、被日本企業派駐到香港工作的人、在香港受僱於香港公司的人、以自由工作者身份生活的人,每個人以各式各樣的方式在香港生活着。當中很多人都擁有永久居留權。其中一個參與派對的公司老闆,偶然遇上警察在他的辦公室附近驅散示威者。他繪影繪聲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長年住在香港,我從來沒有想過催淚彈會在自己身旁發射、槍戰會在自己周圍發生。警察在我眼前嚴厲要求年輕人、老年人在路旁排成一列,以束線帶之類的東西綁住他們的雙手。香港地鐵站也被破壞,最近才剛剛修復好。」

對於過往一向和平的香港變成了這種被警察鎮壓的環境,許多日本人都有着複雜的感覺。另一方面,在與自己沒有什麼關係的地方有激烈示威、交通被癱瘓,不少人會說覺得困擾,也有人適應不了過分急劇的環境變化正考慮移民。

「在這樣不安定的環境下還帶着小孩,我很苦惱是否應該留在這裏。『不如移民去歐洲吧』之類的建議也在商量中。」

與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結婚、跟本地人建立了密切關係的日本人雖然存在,但更多的日本人是不諳廣東話,社群圈內也只有外國人或可以用英文等外語溝通的香港人。

雖然我也是這樣,但在香港,只要懂得買東西、乘搭交通工具時會用上的簡單程度廣東話,日常生活中就幾乎不會感到任何障礙。在開放的都市空間中,各式各樣的語言都被使用,多元的民族、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一起生活,我在香港的時候,幾乎沒有感覺被當作是「格格不入」的人。相對日本,香港可以沒有壓抑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因這樣的感覺前來香港的人,在我身邊也有不少。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人之中,不少人在保留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同時,也擁有中國以外的外國國籍。有三十五萬香港人持有在英國殖民地時期發行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也有兩百六十萬香港人符合資格但未仍申領。

除此之外,香港也有具備加拿大、澳洲、美國等各種國籍的人。擁有香港永久居留權的華人,在中國政府與香港政府的角度而言算是「中國籍」,只要未申請寫有「中國籍」的香港特區護照,就不會被外國政府視為雙重國籍。這樣的中產或上流階層人士,不時被批評為「離地」(脫離普羅大眾、不知民間疾苦)。擁有香港永久居留權伴隨而來的是,作為香港市民的權利與義務。結果就是,永久性居民可以就政策、輿論、選舉等產生重大影響,但在香港社會有所變動時,也很容易有機會移民到外國。

「香港人加油!」這句口號在反送中運動中頻繁被叫喊著。相比參加者以大學生及高中生為主的雨傘運動,這次的參與者可說遍佈各種年齡層、社會階層、職業,一致表明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抗議活動口號的「香港人加油」,當中的「香港人」,所指的到底是誰?又代表着怎樣的意思?或許正因為認知到威脅香港自由的「中國」是「敵人」,而令「香港人」這個身份意識變得更為鮮明吧。

不過,考量香港的現實情況,除了前述有一批隨時可以移民到其他國家的中上階層之外,每日為籌措高昂租金及生活費而苦惱的底層民眾也為數不少,不同社會階層身處的環境有相當大的差異。二○二○年四月,把東京元麻布高級公寓的售價當作百分之一百計算的話,香港同等級別的住宅售價就是百分之二百一十三.四。購買比東京還要貴一倍以上的房子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事,而近年租金還持續上升。因此,早年已經住在香港的人之間本來已經有很大差距,再加上來自中國新移民中也有富裕與貧窮的人,進一步增加了香港經濟、社會構造的複雜性。

貧富懸殊與貧困化

大專畢業的人佔了香港適齡學生的五成以上,即使大專畢業,也不能奢望可以獲得與上一代一樣的薪資漲幅與向上流動的機會。為了在求職上取得優勢,具有留學歐美經歷、碩士以上的學歷,以及在中國的人際網絡都變得重要。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里市值排名前十大的公司排序如下:騰訊控股、中國移動、滙豐控股、中國建設銀行、友邦保險、保誠、中國工商銀行、嘉能可Glencore plc、中國平安、中國銀行。市值排名頭十位的公司中,以中國為主要市場的公司佔了一半以上。我在二○一九年到訪香港大學校園的時候,雖然到處都貼滿企業招聘會的簡介,但我發現不少都是使用簡體字。香港慣用繁體字,以簡體字書寫的招聘簡介,不是顯然打算優待中國學生嗎?我也經常會聽到,在歐美大學畢業的中國人,於香港工作時可以賺到很高的收入。

在香港,可以說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是窮人。奢侈品牌及珠寶店林立的商場、高級酒店、豪華住宅等呈現出香港的繁榮光景同時,另一方面在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中,也有人住在狹小的「棺材房」。《國家地理雜誌》的報導指出,香港有約二十萬人居住於十平方米不到的房間。在只能擺放一張床的空間內,以夾板分隔牆和地板,再鋪上棉被,所有的個人物品只能全部放在上面。這些人生活在沒有窗、濕氣重、蟎蟲滋生的惡劣環境中。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思想坦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02/177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