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讓他們的靈魂在自由土地安息」 文革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半世紀後在美國豎立

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在美國新澤西恆福墓陵園揭幕(美國之音記者方冰拍攝,2022年6月15日)

周三(6月15日)一塊刻有中國文革期間逃往香港途中罹難的176位知識青年名字的紀念碑,正式豎立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個墓地里。

「這些當年死去的冤魂,如今終於可以在綠草如茵肅穆莊嚴的陵園中長眠安息。」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籌備小組的聲明說。

數十位當年的逃港倖存者周三中午聚集在新澤西恆福墓陵園,參加美東「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揭幕儀式。

揭幕式通過一項佛教儀式為176位罹難者超度亡靈。與會者冒着酷暑為亡靈進香、獻花、鞠躬。

一位悼念者在刻有176位逃港罹難知青名字的碑前。(美國之音記者方冰拍攝,2022年6月15日)

在自由世界安息

「可以說我們劃了一個句號。」1971年從廣州逃到香港、現居住在費城的退休藥劑師容錦愛說。「我都是經常想念我們的一段經歷和那些死去的同伴,現在我們給他們一個句號,他們可以來這裏了,他們可以來自由的世界,很感嘆。」

「就是為了緬懷、紀念我們的同伴。」從加州前來參加揭幕式的逃港生還者黃少平說。「他們為爭取自由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我們是幸運者,現在還活着,我們應該紀念他們,我們應該保留這個歷史,讓這個歷史不能夠淹沒,我們為他們招魂,讓他們的靈魂來到這個自由的土地安息。」

這是同一地基的雙紀念碑,本次揭幕的是第一塊碑。碑正面刻着「越山越水越界、越海英魂永存」的中英雙語碑文,碑反面是墓碑籌備小組歷經10個月搜集到的176名當年偷渡罹難者的姓名,姓名旁邊是罹難者所在學校或當時居住的城鎮。

「我們刻意把中學名字列在死者名字的旁邊,」研究知青逃港歷史的譚加洛(筆名阿陀)告訴美國之音。他說當年逃港知青可能涉及廣州所有中學。「就現在看也是,從二中開始,我們僅僅第一次搜集到的名單,就看了會讓人震驚,這是一個廣州中學的中學榜,它不是招生榜、榮譽榜,而是一個死亡榜。」

逃港潮是中國知青運動最慘烈的事件

阿陀說,偷渡潮是中國知青運動中規模最慘烈的事件。「2012年的研討會上我講過一個偷渡者的故事,」阿陀告訴美國之音。「一個女孩子,偷渡成功後香港的水警把他們接到一個地方。水警們在船上接到這些偷渡客,然後到警署去簽到,看到這個海面上,一片紅色,有很多救生圈,救生圈上還有一個人,水警船就開過去,船員就說,看看把他撈起來,就用鈎子一撈,半個人,這一片紅色是鯊魚把這個人的下半身咬掉了。」

上世界60至70年代末以下鄉知青為主體的逃港潮,是1951年到80年代中國四次逃港潮中的一次。

《大逃港》作者陳秉安告訴美國之音,「這30年中逃港過去的,我的計算是164萬多人,死去大約是——因為這個數字不確鑿,但是可以基本估計出來的,可以通過各方面的情況——是10萬左右。」

「我是上山下鄉的學生,1964年就下鄉了,差不多經過8年在農村工作,就偷渡出來了。1972年到香港,1976年來到美國。」居住紐約的當年逃港者陳為正說。「我覺得來到以後就一個新生啊,重新做人。」

數十位當年偷渡的倖存者周三在恆福墓陵園祭拜偷渡罹難知青。(美國之音記者方冰拍攝,2022年6月15日)

中共當局希望這一切從歷史中消失

但這段歷史並不允許被認真保存下來。「究竟當年有多少人在逃港過程中死亡?他們姓啥名誰?這些數字難以統計。當局希望這一切自然而然地從歷史長河中消失,成為永遠的秘密。」紀念碑籌備小組的聲明說。

「我2017年在香港也參加(紀念活動),兩次我都在。2017年五一我剛好在香港。」居住紐約的當年逃港生還者陳其材說。

2014年,香港一批當年逃港成功的知青排除重重困難,在香港離島建立了第一座「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每年五月一日都去悼念祭拜。但兩年後就被告知不能立在那裏。於是每年的紀念活動變成了無固定地點的流動紀念。

「香港已經不能了。」陳其材說。「記得當年在那個島,建那個碑,兩年以後肯定有人干涉了,當時那個村長已經說我們不能在那裏立了,就移來移去了。」

「我們不是投敵叛國,我們是追求自由。」陳其材很憤怒地說。改革開放時,雖然當局不再將偷渡視為敵我矛盾,但仍稱其為「非法探親」。

逃港潮引起當時中國廣東省委、政府乃至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極大關注。1979年6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發出《關于堅決制止偷渡外逃的佈告》,聲明出境人士都須經當局批准,而偷渡外逃者要接受教育或遣送,廣東省政府更在臨近港澳的幾個縣增設臨時民兵哨所,加強巡邏堵截。

最艱難的工作是搜集名字

「逃港罹難知青紀念碑籌備小組」於去年七月成立,籌備組表示,「建碑最艱難最迫切的工作,是收集逃港罹難者名單。」「目前收集到的名單來自美、加、澳及中國。」籌備組估計,「罹難知青接近一萬人之譜。」

「接下來我們要繼續搜集死者的名單,然後把這些慘死知青的名單刻在第二塊碑的正反面。」籌備組成員宋穎說。「如果這兩個碑都沒辦法把所有名單都放上去的話,我們考慮再把這個碑延長,就是再買地,再把這個名字放上新的碑上面。」

「我認為做這件事非常有意義,」《北京之春》雜誌榮譽主編胡平說。「實際上當年的逃港潮它的政治意義絲毫不亞於當年的柏林圍牆,現在柏林圍牆已經倒塌,它已經成為一種標誌、成為歷史上的一個符號,相比之下逃港潮這件事還沒引起這麼足夠的重視,更何況今天香港又淪陷,在紀念逃港潮這件事在香港就很難舉行。那麼這個時候在美國建立起這麼一個紀念活動是非常重要,我們需要讓整個世界不僅要記住逃港潮,還要讓整個世界知道當年在這個地方發生了些什麼事情。」

不斷說出他們的名字,他們就會被記住

逃港生還者決定在美國墓園建立紀念碑,確保了紀念碑的永續性。「當一個家庭在這裏擁有一個安葬空間,那就是永遠屬於他們家庭回來表達敬意的地方。」管理恆福墓園的CMS中大西洋公墓管理服務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小伯納德·斯托克林(Bernard Stoecklein)告訴美國之音。

當他了解到建立這一墓碑是為了「紀念那些為過上更好生活逃離中國到香港的年輕人」的故事時,「我覺得我必須盡我所能來支持他們。」斯托克林說。「我們計劃今天向該基金捐贈5000美元,以幫助他們實現18萬美元的目標。」

籌備組表示,目前建碑的花費是該組10名成員的捐贈,「餘款尚未足夠支付眼前待付的款項及未來安裝第二碑的費用。離預定的18萬美元總預算還有相當距離。」

「有件事我一直在說,就是古埃及有句諺語,」斯托克林說。「只要不斷說出他們的名字,他們就會被記住;但當停止說出他們的名字時,他們就會被遺忘。所以今天我們繼續說出這些名字,並將那些名字放在為追求更好生活而死去的人們的紀念碑上。」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16/176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