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示威者試圖以紙紮「坦克」衝擊中共大使館 六四紀念遍英國

英國多地都有團體紀念六四事件33周年,當中香港人組織參與者眾,延續在香港無法舉行的集會,並連結海外維吾爾人、西藏人、甚至烏克蘭人。示威者把紙紮坦克擺在中共駐英大使館外,並且把紙紮坦克的炮口指向大使館。

英國多地都有團體紀念六四事件33周年,當中香港人組織參與者眾,延續在香港無法舉行的集會,並連結海外維吾爾人、西藏人、甚至烏克蘭人。

示威者把紙紮坦克擺在中共駐英大使館外,並且把紙紮坦克的炮口指向大使館。(美國之音鄭樂捷)

示威者站滿了中國駐英大使館對面街道的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大樓外的行人道。(美國之音鄭樂捷)

在英國倫敦,有多個團體在6月4日組織示威,悼念1989年北京六四事件的受害者。

在香港警方高壓限制示威活動之下,香港民眾連續第三年不能舉行六四燭光悼念集會,只有個別市民在維多利亞公園附近以不同形式悼念。在移民潮下,去年大約有十萬香港人搬到英國,並在當地舉行多個活動紀念六四。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在倫敦中國大使館外舉行燭光晚會,大約有400人參加。有一群示威者多次嘗試將一部紙制坦克搬到中國大使館外,但遭到警方阻止。在他們第一次行動中,示威者阻礙交通約五分鐘。在集會尾聲,示威者把紙制坦克撕毀,以示抗議。

2022年6月4日,倫敦警察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外阻止示威者抬着的紙紮坦克走近大使館範圍。(美國之音鄭樂捷)

集會除了香港人外,組織者還邀請了其他人權組織的成員發言,包括海外西藏和新疆人,以及播放天安門母親組織成員的錄音發言。入夜後,參與者高舉燭光,藉以紀念六四事件受難者。

2022年6月4日在倫敦舉行的六四事件紀念集會上,支持香港,西藏與烏克蘭的示威者分別上台發言。(美國之音/鄭樂捷)

1989年6月4日,中國軍隊在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血腥鎮壓民主示威,人權組織估計,有數千人死亡。2017年解封的英國政府檔案曾經估計,死亡人數達一萬人。六四事件中,中共軍方曾出動坦克對付示威者。

流亡英國的香港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對美國之音表示,在香港無法悼念六四,在英國繼續十分重要。

2022年6月4日在倫敦大批支持烏克蘭與香港的示威者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外舉行的六四事件紀念集會上,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參加集會。(美國之音/鄭樂捷)

他說:「在香港,我們只能夠有(維多利亞公園)的悼念儀式,但在國外我們依然能夠做到一些實質集會,公開講平反六四,或者結束一黨專政這些口號。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責任,香港社群延續歷史和繼續喚醒大家的記憶。」

來自香港、在英國居住了五年的Leo對美國之音說,以往在香港有去維園集會紀念六四,過往數年也有到中國大使館示威。

2022年6月4日在倫敦舉行的六四事件紀念集會上,來自香港的示威者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旗幟與支持烏克蘭的示威者一起集會。(美國之音/鄭樂捷)

他說:「五年前來的時候,人數比今年少很多,今年到處都站滿了,我懷疑明年要想想場地會是如何安排,現在已經幾乎佔滿馬路。(我)看到很多香港人來到英國後,覺得要繼續參與這些六四紀念活動,去對抗暴政,我覺得很欣慰。」

在英國其他有香港人聚居的城市,也有悼念六四事件的集會,包括布里斯托、曼徹斯特、愛丁堡等等。

6月4日較早時候,七個在英國的香港人組織聯同在英烏克蘭人組織,共同在倫敦的英國首相府外舉行集會,有大約300人參加。

其中一名主持、前香港眾志副主席鄭家朗說:「我們今天出席在這裏的意義,不只是純粹地悼念六四,而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和世界上所有受着極權壓迫的人民站在一起,不論我們是香港人也好,是中國人也好,或是其他地方的人,烏克蘭人也好,我們今天萬眾一心地站在這個地方,抵抗極權,守護民主。」

示威者在中國駐英大使館外點燃蠟燭悼念六四死難者。(美國之音鄭樂捷)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發表12個國家的議員錄影片段,悼念六四事件死難者。他們說,試圖抹去他們對於六四的記憶,是必然會失敗的。他們又發起一個倡議,研究利用國際法追究打壓香港自由的官員,亦將會爭取歐洲政府進一步審查和限制對香港出口軍民兩用產品,防止那些產品被應用來監視和打壓香港人。

他們說:「雖然今年燭光並不會在維多利亞公園亮起,但六四的火種會在世界國各地繼續傳承。通過我們的法律問責倡儀,我們將努力確保民主自由的精神得以在世界各地薪火相傳。我們堅決支持中國和香港人民對於自由的渴望。」

羅冠聰指出,香港人和中國民運人士面對的,都是同一個壓迫的政權。

他說:「所以把他們扣連在一起,是要提醒大家,30多年來其實共產黨沒有改變過。」

2022年6月4日在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府外舉行的六四事件紀念集會上,前香港黃大仙區議會議員劉珈汶上台發言。(美國之音/鄭樂捷)

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學博士、專門研究香港歷史的崔永健指,示威者嘗試衝擊中國大使館的行動,令他聯想起以往在香港六四燭光晚會完結後,衝擊中方機構的行動,原因是大量香港人搬到英國。

他說:「將原本在香港的生活方式搬過來,已經是第二年了。其實這跟香港的六四集會也很相似,它不是純粹是悼念六四,亦是連結到當下的政治,比如以往的六四集會可能是去聲討中共的一些惡行。」

示威者用電子蠟燭砌出中文字「八九六四」。(美國之音鄭樂捷)

他指,香港人在英國悼念六四,演變成了連結海外維吾爾人、西藏人、甚至是烏克蘭人。

他說:「其實性質上跟在香港的六四集會沒有大分別,但當然表現形式、內容都因為地點不同了、形勢不同了,而有所改變。」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05/1758010.html